序
感谢壶界、茶界的书画界的朋友参加我们今年的第四场茶会,今天的主题是鉴壶茶会,以品鉴宜兴紫砂壶为主题进行的一场茶会,此次活动访客并不多,下午14点才是三两人,四五点时有七八人,到了晚上九点钟也就十多人,在这整整一天的活动中,我们在品茶的同时交流壶的起源、壶的选择、壶的保养、壶的意义!。
紫砂壶
紫砂壶产于江苏宜兴,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到现在已经500多年了,500年,是多么耳熟的一个词;大圣被压500年才重回修炼,修成正果;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我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雨打,五百年日嗮,只为你从桥上走过.....
这些个500年也都是和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今天赏壶鉴壶也是与佛有着联系的。
禅茶一味
古代的茶圣陆羽,三岁时就被寺院的禅师收养,他从小练得一手采制、煮茶的高超技艺,撰写的《茶经》记述了茶的历史、种植、加工以及茶具、品茶习俗等,是中国第一本茶书。
禅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禅茶的"正"就是八正道,"清"就是清净心,"和"就是六和敬,"雅"就是脱俗。
千百年来茶与禅的文化都是紧紧相连在一起,修禅就是修心,喝茶也是修心,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结合,让饮茶显得是特别高雅的修炼方式!
壶的起源:供春壶
据紫砂壶史记载,供春在明代正德年间只是一名书僮,后来向江苏宜兴金沙寺一名和尚学习制壶技术,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这就是紫砂壶的创始之初。
历代制壶大师
顾景舟
(一)明朝
金沙寺僧、供春、董翰、赵梁、元畅、时朋、李茂林、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邵盖、蒋伯? 、陈用卿、陈信卿、闵鲁生、陈仲美、陈光甫、沈君用、周后、邵二孙、陈俊卿、周季山、陈和之、陈挺生、承云从、沈君盛、沈子澈、陈辰、徐令音、项真、陈子 畦、陈六如、陈正明、邵亨裕、惠孟臣、徐次京、郑宁候。
(二) 清代
陈鸣远、许晋候、陈隐龙、项圣思、陈汉文、徐飞龙、华风翔、蔡乾元、惠逸公、锦春、邵元祥、彭君实、蒋志雯、史万全、史继长、邵兰孙、周候祥、杨友 兰、杨继元、王南林、邵德罄、邵玉亭、邵基祖、杨怀仁、陈文居、陈文柏、葛子厚、潘虔荣、于廷、潘大和、杨季初、张怀仁、陈滋伟、陈殷尚、邵裕亭、范章 恩、邵旭茂、邵友兰、邵友廷、潘缄雄、陈曼生、杨彭年、杨葆年、杨风年、邵二泉、邵恒昌、钱弘文、徐温庭、蒋良玉、杨履曾、陈绶馥、薛怀、邵景南、陈寿 福、蒋德休、吴月亭、陈觐候、朱石梅、陈荫千、瞿应绍、邓奎、申锡、邵大亨、邵形龙、何心舟、梅调鼎、华祯祥、华君德、许升候、潘沂宝、邵正来、潘仕成、 史维高、魏孟民、王元美、吴芷来、陈用乡、胡耀庭、邵柏原、路衮补、陈文叙、蕉雪子、吴阿昆、周永福、于子良、冯彩霞、黄玉麟、余生、赵松亭、金士恒、吴 阿根、蒋裕泰、陈光明、程寿珍、陈懋生、潘志茂、王东石、王胜长、邵俊根、邵赦大、邵友廷、邵湘甫、邵云甫、沈瑞田、陈伯亭、陈研卿、卢兰芳、邵维新、俞 国良、邵云如、韩泰、江案清、蒋万丰、王玉林、范鼎甫。
(三) 民国
李宝珍、吴虎根、杨莲生、蒋燕亭、范大生、程金寿、光裕、冯桂林、汪宝根、陈少亭、王玉仙、吴纯耿、沈孝鹿、邵陆大、范勤芬、刘福兆、江祖臣、金阿寿、汪生义、范臣甫、裴石民、顾景舟。
(四) 当代
王寅春、王石耕、丁洪顺、王福君、王振国、王生娣、王秀芝、毛国强、叶惠毓、许燕春、刘惠大、刘风英、刘建平、吕尧臣、朱复、任淦庭、朱可心、汪寅 仙、沈遽华、沈汉生、李昌鸿、李碧芳、李美金、李正华、李慧芳、束风英、吴云根、吴亚亦、吴群祥、吴鸣、陈珍庆、陈福渊、陈钢、陈国良、陈进海、陆巧英、 陆文霞、何道洪、何挺初、邵新和、张红华、张锁坤、张守智、房玉兰、范永良、范若君、范其华、范早大、周桂珍、周尊严、周定芳、季益顺、施福生、施小马、 施秀春、赵洪生、胡永成、咸仲英、高海庚、高洪英、高建芳、高振宇、凌锡苟、夏俊伟、顾绍培、顾惠君、徐汉棠、徐达明、徐建国、徐维明、徐元明、徐雪娟、 徐瑞平、曹婉芬、曹亚麟、谢曼伦、蒋蓉、蒋小彦、储立文、潭泉海、潘持平、潘春芳、鲍志强、鲍仲梅。
品茶鉴壶
品茶
茶和壶是分不开的,虽然说壶并不是品茶的唯一器具,但却是不可缺少的雅器,有壶茶才是韵事,无壶喝茶如解渴,也就失去了茶的美事!
赏壶
赏壶鉴壶如同赏识一件件艺术收藏品,每一把都是特色、每一把都是经典,不同的喜欢用不同的壶型、不同的性格选不一样的泥料,中华艺术博大精深,艺术中华,有壶一角!
紫砂壶型大全
本期茶会得到了大家有认可和点赞,在此表示感谢!今天是小年,也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意兴隆、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