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武夷岩茶课堂】凡你想知,务必告知,我若所知,知无不言,我所不知,查尽史料,为卿解之。
历史上关于乾隆的审美一直评价不高,那乾隆对瓷器的审美真的很糟糕吗?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乾隆和瓷器的那些事儿~
珐琅彩瓷器的创烧是因为康熙帝很喜欢。(恩,这个理由hen是充分。)
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收复台湾,废除海禁,欧洲的金属胎画珐琅器作为贵重工艺品,随来华的传教士被带入广州,后又进贡至内庭。
康熙帝作为清朝帝王中的学霸,自然极其喜爱这些西洋玩意,力图攻克技术难题,让中国的珐琅工匠也掌握这门技术。这中间磨合尝试了约十年,才成功烧制出我国的珐琅器。
珐琅彩
粉彩,也是始创于康熙年间,是景德镇官窑利用珐琅彩的色料烧制的新品种彩瓷。
康熙年间的珐琅彩和粉彩处于初创阶段,材料上依赖于国外进口;技术上,由于施彩较厚,致使纹样有堆凸之感,且出现了细小裂纹,所以产量较少,精品不多。
粉彩
到了雍正时期,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色料也不再依赖国外进口。雍正时期的珐琅和粉彩瓷器空前发展,精品众多。
经过两代的发展与传承,到了乾隆时期,粉彩及珐琅彩的技术到达顶峰。
粉彩
大器难烧,乾隆时期却独创工艺复杂的大器。这样的大器往往是拼接烧制而成,明代大型瓷器的接痕就比较明显,而乾隆时期的大器根本看不出接痕在哪。
那个时期的技艺精巧绝伦,一件瓷器往往是多种技艺的叠加。可见当时制瓷技艺之高超。
以为这就完了,那你就太年轻了,wuli乾乾的看家本事还没拿出来呢。
乾隆时期,景德镇督办——唐英任职30年,将大器与镂空、转颈和转心等各种技艺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清乾隆黄地粉彩镂空干支字象耳转心瓶:此瓶在可旋转的颈部与固定的瓶体上端分别标有“天干”“地支”,转动时又可以作为中国传统纪年的万年历。
乾隆大瓶
乾隆大瓶——“瓷母”,从上到下依次运用了色地珐琅彩、松石地粉彩、仿哥釉、金釉(耳饰)、青花、松石釉、、窑变釉、斗彩、冬青釉暗刻、祭兰描金、开光绘粉彩、仿官釉、绿釉、珊瑚红釉、仿汝釉、紫金釉等15种施釉方法,16层纹饰,颈部对称夔耳,腹绘12扇开光图案,包括 “三羊开泰”、“太平有象”等画面。
此瓶集高温低温色釉和釉下彩釉上彩于一体,其烧造工艺繁复至极,可以说标志着清代高超制瓷技术的代表作品。
雍正 十二色菊瓣盘
众多周知,雍正时代瓷器更偏向小清新,比如说十二色菊瓣盘和十二花神杯,这扑面而来的仙气简直能跟四海八荒比肩了。
无论是菊瓣盘的单色釉还是花神杯的五彩瓷,都能在技艺和审美上拿双杀。
雍正 十二花神杯
相比之下,以精美华丽著称的乾隆,就仙不起来了……虽然说四爷的黑历史不少,但这方面的成绩绝对是毋庸置疑的,最重要的是人家有(hui)才(mai)华(meng)啊~
而咱们乾隆爷,恩,技术上的成就绝对是杠杠的~
其实,审美这种事还是各花入各眼,不能成为评判一个人的标准。再者,从器物来讲,光从颜值来判定它们的价值,本来就是不可取的。
更何况,这种小清新风咱们乾隆爷也是可以走的,下面这件“甜白番莲纹婉”就可以让所有的“乾隆黑们”无言以对了。
好,今日咱就到这!你们觉得乾隆的审美怎么样咧?
常说茶文,同讲盏史,偶看山水,引经据典,多为编整,请勿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