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茶桌上最常见、最常用的泡茶器具,一定是盖碗,无论是潮汕功夫茶、西北八宝茶还是北京传统茶馆都是盖碗的主场。盖碗,又名“三才碗”、“三才杯”,上有盖、中有碗、下有托,是汉族发明的传统茶具。那么,爱茶的你,对盖碗的前世今生与适用范围了解吗?
一、饮茶方式变革下的产物
盖碗始于明代,兴盛于清代,在清代宫廷、贵族、官宦、巨贾及高雅茶馆皆重盖碗茶。盖碗的发展历经了盖和碗的组合,再到盖、托、碗三部分组合的形制,逐渐形成了可供单人使用的兼具泡茶和饮茶功能为一体的成熟形制。“三才碗”的寓意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三才”和合之意。
盖碗这种茶具的发明源自于中国明代饮茶方式的大变革。在明代以前,人们常用茶盏来承载饮用茶汤,盏下置一盏托,通常无盖。因为,唐宋元之际均煎煮蒸青绿茶的茶饼,唐代采用煮茶法,宋元多用点茶法,茶盏盛汤与蒸青绿茶的饮用最为适宜。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简化制茶工艺、节省民力、减低赋税恢复经济,洪武二十四年(1391)九月,朱下令停止龙凤团茶的制作,“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废团改散”的变更,使得芽茶、叶茶等散茶得到了发展,炒青绿茶逐渐成为茶叶制作、饮用的主流,间接推动了乌龙茶、黑茶、白茶、红茶、黄茶等其他茶类的发明。炒青绿茶在饮用时,不适宜原有的煮茶法和点茶法。制茶方式的改变推动了饮茶方式的一次大变革——沸水冲泡法盛行。沸水冲泡法的出现与流行,直接推动了饮茶器具的变化,盖与碗的结合变成一种必然。一方面,沸水冲泡芽叶“散茶”能够充分展现茶叶本身的香气。另一方面,沸水泡茶时茶叶与茶汤皆在碗中,喝茶时会经常喝进茶叶,十分不便。使用上的需求推动人民重新设计和改进器具,盖与碗的结合完美地解决了这一泡茶饮用的难题,于是盖碗应运而生。盖与碗的结合更利于茶汤的保温和聚香。
盏托与盖、碗的进一步结合,是源于泡茶饮茶的实际需要。盏托的产生弥补了茶碗喝茶烫手和不稳定的缺陷。
二、盖碗适合泡哪些茶
盖碗适合泡哪些茶?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老杨的理解可能会与一部分茶友的理念不同。我个人认为盖碗是万能泡茶器,就形制而言是只要使用得当适合冲泡绝大多数茶品。针对一些茶友认为陈年老茶、岩茶等特殊茶品适合用紫砂壶冲泡,不适合用盖碗冲泡的问题。我个人的经验是:盖碗适合泡哪一类茶,取决于盖碗的材质、工艺与器型以及冲泡手法。宜兴黄龙山原矿的紫砂盖碗就非常适合冲泡老茶。绿茶的冲泡多用玻璃杯是因为,玻璃茶杯杯体透明,便于观察叶底条形色泽和汤色,与泡茶好不好喝无关,另外透明玻璃材质的盖碗也可以很好的观察叶底和汤色。在各类茶品中,用盖碗冲泡日式抹茶等粉末状茶确实不是最佳选择。
为什么盖碗是万能泡茶器呢?我认为盖碗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使用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冲泡技巧。茶友们都知道,泡好一杯茶要控制好注水温度、水流大小、注水力度、出汤时间以及是否采用闷泡的方法。盖碗普遍采用敞口沿的器型,相对于茶壶而言更容易控制出水环节。茶壶的出汤速度受到壶嘴形状和大小的制约,每一把茶壶的出汤速度是恒定的。通过杯盖与碗口边沿缝隙出水的盖碗在控制出汤速度方面更具优势,出汤速度可大可小,调整方便。需要慢出汤只需要将盖与碗的间隙变小即可,需要快出汤只需要将盖与碗的间隙变大就行。盖碗敞开式的口沿在控制注水温度时也能够起到很好的缓冲和降温作用,将热水定点注入盖碗的口沿,让热水沿着杯壁下流进入碗内,可以调节水味和浸润方式,有效的控制茶汤的苦涩滋味。
2、易于清洗。茶壶由于形制的原因,在清理茶渣、冲洗壶身和壶嘴方面,较之结构简单的盖碗具有天然的劣势。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盖碗多为挂釉的陶瓷、玻璃材质,玻璃与陶瓷表面光滑,易于清洗。敞口的盖碗更加易于清理茶渣。
3、不易烫手,并保温。上文我们讲到了,盖碗的形制就是为了防烫伤和保温而逐渐形成的。为了在冲泡中不烫手,我们可以选购口沿外展较大的盖碗。同时,尺寸不合适的盖碗,在使用时就会不称手,也容易产生烫手的情况。
4、一碗多用。盖碗既是泡茶器,同时也是品茶器。茶壶虽然也可以同时作为泡茶器和品茶器,但是在众人面前对着壶嘴直接饮用,对于重视礼节的中国人而言并不是一件礼貌的事情,难登大雅之堂。
5、通用性好,一只盖碗泡遍天下茶。茶壶尤其是紫砂壶,讲究一把壶专门冲泡一种茶,这不仅是因为陶制茶壶材料容易保留茶味的原因,还因为每把茶壶都有各自不同出水速度,因此不同的茶壶各有适宜冲泡的茶品。盖碗在通用性方面对比茶壶就更有优势。
各位茶友,盖碗虽好也必须用的妙,要掌握茶具的使用要点才能泡好一杯茶。下一期的说茶文章,老杨将继续就盖碗的选购和使用和大家聊一聊。
撰文:杨晟坤
编辑:阿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