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品茶鉴水,是中国茶艺的一大特色。
自古以来有“水是茶之母”之说。
明代茶人张源在《茶录》中写道:“茶者,水之神也,水者,茶之体也。非美水莫显其神,非精养号窥其体。”
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提出:“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十分之茶,试八分之水,茶只八分耳。”
足见水对于茶之重要。
茶书中把宜茶用水分为天水、地水两大类。
天水也称为“无根水”,即雨、雪、霜、露、雹;地水包括泉水、河水、江水、湖水、井水等。
古代茶人不惜工本采集梅花瓣上的积雪,或“腊月铺席聚霜”,或“晨集荷叶新露”,或“银盆承接梅雨”。
甚至不畏艰险,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去探访名泉,为的都是寻求宜茶美水。
什么样的水才称得上美呢?
古今的标准都是清、轻、甘、活、冽。
水质要清。
水清的表现是:“朗也、静也、澄水貌也。”
水质清洁还应当是无色、无污染、无沉淀物,用这样的水才能泡出茶的本色。
水体要轻。
明朝无名氏在《茗井》中提出:“各种水欲辨美恶,以一器更斟而称之,轻者为上。”
清代嗜茶皇帝乾隆很赏识这一理论,他无论到哪里出巡,都要命随从带上一个银斗,去称量各地名泉的比重,并依水的轻重,评出名泉次第。
现代科学证明这一理论是正确的。水体轻说明溶解的矿物质少,而矿物质含量超标对茶汤的味道必有不良影响。
水味要甘。
田艺衡在《煮泉小品》中写道:“甘,美也。香,芬也”“味美者曰甘泉,气芬者曰香泉”“泉唯甘香,故能养人”。
所谓水甘,即水一入口,舌尖顷刻便会有甜滋滋的美妙感觉,咽下时,喉中会有甜爽的回味,这样的水肯定无污染。
水源要活。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现代科学证明了在流动的活水中,细菌不易繁殖,同时活水有自然净化功能,在活水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较高,泡出的茶汤特别鲜爽可口。
水温要冽。
冽即寒冷之意。明代茶人认为“泉不难清,而难于冽”“冽则茶味独全”。
因为寒冽之水多出于地层深处的泉脉之中,所受的污染少,泡出的茶汤滋味纯正。
佳茗配美水。
不仅仅是泡茶的需要,更主要的是银盆承雨、红炉煮雪、深山访泉、陶瓮养水本身富有情趣。
通过这些活动可借清纯之水,抒发茶人清幽之思,禅解茶道淳朴天然的精神,增添茶事活动的高雅情趣。
希望武夷茶人陈馨的文章可以让你更好地了解中国茶。
欢迎各位朋友点赞关注,提出不同建议在评论区里进行讨论。
本文由武夷茶人陈馨原创撰写,想要了解更多精彩茶叶知识,快来关注武夷茶人陈馨。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