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
宁静致远,方得始终,我是林方致。
建盏是宋朝文化中的一颗耀眼星辰,它的美不止在色,更在于形。因此,我们在选择建盏的时候,建盏的造型也是必不可少的考量条件。
器具的骨骼外形,承载着器具一部分的灵魂,不可以等闲视之。若只重釉色,忽略器型,则有失偏颇。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欣赏建盏的形之美?可以从以下4大方向把控,感受建盏清淡含蓄、洗练悠远的宋朝文化气质。
1、建盏线条的流畅程度
建盏的外形造型的共同点是盏口大、圈足小,有着顺滑流畅的线条,而线条的流畅程度与表面的平滑程度决定着建盏的质量。
只有建盏盏壁外轮廓线型收放适度、轮廓曲线口部稍收、腹部阔缓收至底部圈足,才能够表现出建盏收放自如的结构设计,赋予建盏舒展、雅致、秀美等的体态特点。
而这,就需要制盏师拥有深厚的功底来实现。
建盏的制坯工艺十分严谨且古朴的。烧制建盏时,窑内的温度会有上千度,所以入窑的坯完整,不代表出窑时也能保持原装,建盏的胎土内含有大量的铁元素,在高温中容易开裂、变形。
因此,在市面上也会有流传着外形不流畅、变形的建盏。我们要判断建盏是否畸形的办法也很简单,只需把建盏倒扣在平滑的桌面上,看建盏是否与桌面贴合即可。如果不能紧贴甚至会晃动,就说明有变形。
2、建盏4种器型
根据建盏口沿、腹部和底足的变化,我们将其分为敛口、束口、敞口、撇口四种类型,每种器型都有各自的特点。
敛口盏——饱满、圆润
敛口盏的口沿向内微收,腹部鼓出,具一定向外的弧度,器型饱满而圆润。敛口盏有着明显的腹部弧线,与古代僧人用的钵有些类似,只不过建盏有圈足,而钵没有。
束口盏——典雅、稳重
束口盏,口沿曲折,盏口由外向内收,在离盏口一厘米处,收束形成一圈浅显的凹槽,专业人士将这个凹槽处的一圈线称作“束口线”或“注水线”。
这也是束口盏最大的可识别性特征。束口盏阔口窄足,收放有致,虚实相辅,颇具韵味。
建盏本身含铁量高,器型稳重,再加之束口盏独特造型设计,盏底深而微宽,重心稳定,很适合用于斗茶,让其既有了观赏性,又拥有实用性。
敞口盏——阔朗、直率
敞口盏的盏腹较浅,盏壁斜直,没有弧度或只一点弧度,造型上呈典型的“V”字型,形似斗笠,因此,敞口盏也被称为“斗笠盏”。
盏口开阔,盏底小,而盏壁斜,下部窄小而向上越发宽大的构造,使得茶盏看起来挺拔、玉立,“斗笠盏”也是宋朝建盏标志性的风格之一。
撇口盏——匀挺、舒展
撇口盏盏腹修长、有一定弧度、口沿向外撇,呈现出一种舒展、盛开的状态,在宋朝,撇口盏主要用于分茶。
3、建盏器型的尺寸比例
通过对出土自己传世的建盏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宋朝制盏师傅是按照一定规格来制作每一个建盏的,大致分为三种大小:
大型盏,口径在15cm以上;
中型盏,口径在11~15cm之间;
小型盏,口径在11cm以下。
不过,不论是哪一种大小,建盏的口径与建盏高度的比例几乎都是等于或是接近2:1。
这个比例大概是宋朝的制盏师傅们经过长期的实践与精心的设计得出的结论,这样的比较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建盏斗茶、品茗以及审美的需求。
2:1的黄金比例,可以让建盏整体造型看起来不会过分笨重,拥有整体的线性美感,且在品茗时不会有不适感,更好的饮用茶汤。
特别是四种器型中的束口盏,更是能够体现独到的匠人智慧,不仅手感好、好持拿,还有其独特的束口线,更是为品茗者造福.
束口盏的盏足小,盏腹大,盏口微收,可以与喝茶人手掌的弧度相贴合,这样的持盏方式极为舒适,也不易掉落。
另外,用束口盏闻香不需要将建盏倾斜,其造型就能为喝茶人提供最好的闻香角度;并且束口线的凹陷的正好贴合唇部咬盏的弧度,茶汤更好入口。
束口线的存在,也能帮助点茶者注汤时,注意分寸,防止溢出。这小小的细节设计,给建盏赋予了最大的舒适性与功能性。
4、现代建盏有哪些新器型?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愈发多样,除了经典的4种器型外,建盏也创新出了众多新器型。
竹节盏
竹节盏,顾名思义,外形似竹子。建盏的原产地,建安是竹子之乡,盛产竹子,将竹与建盏相结合,有着独特的意境。
竹节设计,挺挺正正,如同挺直的竹子,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让品茶更加的文雅。
花瓣盏
花瓣盏,在宋朝时也有这样的器型,但形制与现在的大不相同。
现代的花瓣盏,盏口犹如盛开的莲花,建盏圆润,饱满,外形精美,也不会影响内里茶汤的容量,可谓美学与实用兼具。
因为器型的工艺要求高,成型难度大,想要生动更是困难,所以花瓣盏的精品率低,在市面上也比较少见.
建盏之美,在物亦在心。是品茗、收藏、赠人的首推之选。
原创说明:本文由百匠茶学院林方致(baijiang2018)原创出品,转发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寻一款好茶,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