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店,总能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刚入门的新茶友,也有喝了多年茶的老茶客;有IT行业的精英,也有老板级的企业管理者……不同职业、不同年龄。
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圈层,但一坐在茶桌旁边,他们在茶面前的举动,都会透露他们对茶的理解。久而久之,我发现,懂茶与否,其实从一些细节就可以看出。下面就让我通过一段真实的经历,来谈谈我对“懂茶”的看法。
1.故事一
某日上午,店刚开门,一位身穿茶人服,手上戴着佛珠的茶友走进了茶室。“您好!请随意看一下,我们这里主要经营六堡茶。”我微笑着对这位茶友说道。“六堡茶,我以前喝过不少,第一次到你店,要不你推荐一款来试试?”客人说到。
“您之前比较喜欢怎样的口感?”我问道。“不好意思,我先接个电话。你来定吧,我都可以!”他掏出手机接起电话来。
我拿出一款2006年左右的六堡茶。择器,烧水,温壶,投茶,注水润茶......我重复着往日熟练的动作之余,留意了一下茶友。接完电话的他,坐下后却一直低头忙着看微信,没有看过一眼茶则里的干茶,也没有闻过一次茶香。“来,茶泡好了,请试试!”我把茶呈到他面前,示意他品茶。
他终于放下手机,拿起品茗杯,小啜一口:“啧啧.....”然后放下杯子,打量了一下茶室,接着说:“这茶跟我之前在朋友家里喝的很像,估计是年份不久的茶?”
我答道:“这款是中期茶,存放有十多年了。它的发酵程度偏轻,存放的仓库比较干爽,所以转化相对较慢,但香气会更好,请继续试试,后面的滋味更凸显。”
这时,他半信半疑地拿起茶杯,开始尝试第2泡,他眉头稍皱了下:“这茶略带涩感,口感不够醇厚啊!”
对于这位茶友的质疑,我其实并不感到陌生,本想着引入“醒茶”的话题,然而并没有。还没等到第3泡,他就已经没有续杯的意愿了,说:“要不换个茶试试吧?这茶我不太喜欢。”
我心里觉得有点可惜,这款2006年的六堡茶,在我手上存放了十年,是一款整体品质很不错的中期茶,发酵较轻、优雅兰香、口感清爽,可能前几天才从仓库取出,没完全醒茶,不能让前几道就达到较好的口感,而让这位茶友失去了继续品尝、了解的耐心。
其实对于后发酵的黑茶六堡茶而言,越陈越香的特性,经历了10几年的沉睡转化,更需要耐心去品尝,感受茶慢慢苏醒、走上品饮峰值的变化。我好像听到茶说:“就算判我死刑,我也要死得明白啊!”
2.故事二
“好茶终须伯乐,伯乐方能识好茶”。这是下午到来的另一位茶友给我的体会。他身穿普通T恤,身上没有挂饰,乍眼一看,完全找不到“茶人”的感觉。
我同样表示欢迎他的到来,他微笑着回应,然后在店里慢慢走动,目光随着架子上的茶慢慢移动,过了一会儿,他转过头,注意力停在茶桌上,说道:“六堡茶我曾经也接触过,但了解不算多,能试试你桌上这款吗?”
上午取出的那款茶,我还没放回茶架上。于是,我把茶取出7克,放在茶则里。
他静静坐下,目光不再往周围转悠,而是投在茶则上,然后拿起茶则,默默地看,闻了一下干茶,并放在手里掂量了一下。
从择器到洗茶,他一直细心地观察着我的泡茶动作。洗茶两道后,第一泡正式出汤,他示意想看看公道杯的茶汤;喝第1泡的时候,他轻轻晃动一下杯子,凑近鼻子闻了闻。待其茶汤慢慢入口后,我注意到他的嘴和喉部都在微微地动了一下......
喝完第1泡,我问:“你感觉如何?喝得习惯吗?”“这茶仓储挺好的,但第一道还没完全打开,再继续试试。”他若有所思地答道。我微笑了一下,继续泡第2泡。“嗯!第2泡稍微好点了,慢慢开始打开,香气比第一泡更纯,也更有滋味了......咱们再看看第3泡,”他说话的口吻显得十分自信,“看!这茶现在终于打开了!”
喝到第4泡时,他停顿了一下,又细品一口,继续说道:“茶汤中淡淡的陈香,夹着舒服的竹香、花香,入口柔和清甜、顺滑.....不错!”喝到第5泡时,他说:“香气纯正、仓储干爽、柔和不失活性,感觉身体很舒服!”
接着,我们一直喝到尾水。“这茶不错!要是醒茶时间再长一些,可能表现会更好!”他说完,示意想看看茶底。“看来你很懂茶啊!”因茶产生共鸣,我由衷地对他发出赞叹。
“哈哈,在茶的知识海洋面前,人的认知是有限的,没人敢轻易说自己懂茶。我个人喜欢慢茶细品,这样才能知道它的真味。识茶、懂茶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多一些交流,多一些思想上的碰撞,才能学到更多茶的知识.....”他把茶杯剩下的茶喝完后,颇有心得地说到。
从他的话语中,我能感觉到他的低调和真诚。
3.思考
茶路漫漫,几乎每天我都会因茶结识不同的人,听不同的故事,上述经历只是我拾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片段而已。不同的人对茶的解读不尽相同,而懂茶的人往往都有一个共性:他们在茶面前,常常抱以虚心、耐心和包容心,品茶不过三杯,绝不论茶。
中国的茶有上千种,同一种类的茶因其产地、原料、工艺、仓储等不同,又会呈现出不同的口感,给品尝者不同的体验。因此说茶知识犹如浩瀚大海,人在其面前越是谦虚,越是耐心地专注于茶,越能挖掘其背后蕴含的真理,这或许是自古至今,为什么茶能吸引那么多人去细品,去研习的原因所在。
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人们的心态也很浮躁,很多人在社交中都急于表现自己,急于对事物做出定论。在一杯茶面前,我们可以高谈阔论,也可以保持沉默,但是,无论褒贬,无论持有哪一种态度,茶依旧是那杯茶,不会因为品尝者的评价而改变。
存茶需要时间,品茶亦如此。可为什么有的人肯花上万块钱买一斤茶,品茶时却不愿意多等一分钟?因此,爱茶的你,在茶面前,请放下你的焦躁,收起你的傲慢,拿出一份尊重和耐心,慢茶细品,静下心来,方能与茶对话。
懂茶之人,更懂路遥知马力,更懂禾草盖珍珠。懂茶之人,茶必懂你!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精选六堡茶、六堡茶品牌、六堡茶的收藏、经典老茶等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