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还是不密封?-普洱藏茶之古墓派的叛徒
茶友周大杰推文:
一直在密封与透气之间徘徊,最终根据茶性让我放弃了密封,于是我又把密封袋扔了放在纸盒子里了。
茶叶密封时间太久,喝之前一般要先醒茶,醒茶的原理就是氧化它,这让我想起了考古中的古墓,古墓在绝对密封时,内部物体会停止变化,当空气进入时,内部物体会迅速变化,说明还是需要氧气才能产生变化。
关于普洱茶收藏的目的是什么?大多倾向于茶性的改变,由寒转温,变得好喝,不然也无需收藏,直接用熟茶代替即可。
清然试着点评几下:
普洱茶的越陈越香的“香”并不是单单指所储存的茶香越变越香,从实际储存看,老茶的茶香从馥郁多样性渐渐变成主显香型的单一化,比如,顶级的茶香从芝兰花香变成陈香、几乎没有主显香型的所谓复合“高香”,直至药香,再到无香,也有另外一种冠冕堂皇的“无味之味”。
从实际仓储经验看,密封状态并不影响转化,但可以尽可能的保留茶内的芳香物质的转化散失。把不密闭,就可以充分氧化的理解实际并不准确全面。在不考虑品饮价值的前提下讨论仓储细节实际是不靠谱的,好茶三原则的好原料、好工艺、好仓储实际是一个事物发展过程密不可分的三个环节,彼此影响彼此成就。
把普洱茶的仓储的密闭比作古墓并不恰当,毕竟普洱茶尽管也算是有机物,后发酵是其主要特色,后发酵的必要条件是温度、湿度,微生物黑曲霉孢子,无论密闭如否,温度、湿度适宜转化都在进行,有氧无氧都要爱。
白马非马有很好的科普文,“生茶前几年的发酵是缓慢的,十年就会有明显的变化。昆明虽然比较干燥,但也是分四季的。当空气湿度超过60%,温度超过15℃-25℃,生茶里面的微生物黑曲霉孢子就萌发了,成为菌丝体,微生物靠茶叶作为养料,通过菌丝体繁殖产生了微生物的酶,对茶叶进行后发酵。菌丝在夏天、秋天进行无性繁殖,冬天休眠。在此过程中,会产生酸,比如黑曲霉会产生柠檬酸,(工业柠檬酸的主体霉就是黑曲霉);还会产生醇类与脂类等物质。酯类(芳香酯)是世界上芳香性物质生香的主体。普洱生茶在储藏过程中,通过一年复一年的夏秋季节的无性繁殖,冬天的休眠,产生并保留芳香性物质,这就是普洱茶能够越陈越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