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古茶山
六大茶山一般指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内。1957年11月至12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组织专业茶叶普查工作队,对古六大茶山进行了认真的实地普查,从而确定老六大茶山即易武、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攸乐。
01
易武
易武古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坐落于古六大茶山的东部。清末,倚邦茶山衰落,易武茶山取而代之,成为古六大茶山之首,也成为古六大茶山中最热闹繁华的茶马古镇和茶叶加工、集散中心。易武最初包括易武、曼撒和曼腊;后将曼撒、曼腊合并为曼腊。易武在南,曼腊在北;近两年将易武、曼腊,统称为“易武”。面积约750平方公里的易武茶山拥有古树古茶园1.4万亩,主要分布在麻黑、易武两个村委会的各个老茶山。曼腊茶山拥有古茶园一万余亩,其中曼撒村是古茶山的中心地带,海拔750米-1958米。
早在光绪年间,易武茶山之名跃然史志,易武老街茶庄鳞次栉比,同庆号、乾利贞号、宋聘号等票号众多,外地茶商纷纷到易武开厂,易武成为普洱茶最大的集散地。以易武为中心的茶马古道朝四方散射开去,马蹄得得,马锅头敲响铜锣,马儿撒着欢嘶鸣,那是藏族的马帮到了!铃铛声声,人欢马叫的繁忙景象,这是贡往京都的茶启程了……易武的繁荣,折射着普洱茶整个历史的繁荣与兴盛。
后来抗战爆发,易武茶庄倒闭,茶农流散,南京政府在佛海(今勐海县)建立茶叶中心,易武日渐没落。
之后,香港,历经仓储陈化的易武茶,开启普洱了“越陈越香”之命运转折,从香港台湾,又从台湾到海外,引动一众茶人转身眺寻,为着那不可替代的品饮记忆,开始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易武复兴”。清廷湮灭,贡茶制度烟消云散,易武茶的品饮脉络完成从“贡茶”到“华侨茶”的流变,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易武拥有太多普洱茶的历史,如同一块活化石,记录着普洱茶的发展历程,从默默无闻到名震天下,一步一步,每一个脚印都刻满风霜雨雪。那么易武茶有什么品饮特点呢?
易武茶因香扬水柔闻名,甘醇顺滑带冰糖香,喉韵甘润持久,苦涩度低,属刺激性较低的茶品,尤其经过后期存储后,蜜香高亢婉转,韵味悠远。故而民间有班章王,易武后的说法。
02
革登
革登古茶山,处于倚邦茶山和莽枝茶山之间,面积约150平方公里,革登为布朗语,意为很高的地方。
至今革登茶山所剩下来的古茶树所剩无几,仅存茶房、秧林、红土坡等几片古茶园,累计不足五百亩。
革登茶最让人难忘的是它的山野气韵,非常强烈而馥郁的山野花韵是革登的独到之处,口感方面,革登茶口感较窄,上颚香甜微蜜感,微苦,舌尖甜味明显,中后段微苦有甘韵,汤质稍薄。
03
倚邦
倚邦古茶山(傣语称“磨腊”倚邦,即茶井之意)总面积称为360平方公里,是多民族集居的高山区。历史上以生产圆茶(七子饼)而著名,年产茶万担以上。
明、清时期,茶庄林立,商贾云集,极为热闹。最早的茶号为宋云号和元昌号,创立于光绪(1875—1908)年,制作的茶叶专销四川。倚邦所产的茶远销西藏、港澳、南洋各地,由于茶质好,每年都要进贡朝廷。
倚邦古茶山在清朝初期及之前的漫长岁月中,在茶文化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清宫贡茶均以倚邦茶菁为原料。
明朝末年,大批四川茶农怀揣小叶茶籽来到倚邦种植,于是小叶种茶在倚邦安家落户,成了清宫贡茶的当然原料。
鼎盛时期,在清朝乾隆年间,倚邦茶山人口达九万人之众。人皆种茶,人皆制茶,人皆卖茶,形成了四大茶叶集镇。光绪31年始,倚邦没落,至民国初,倚邦街竞只剩下一百三十余户,人口不足一千人。清朝后期,倚邦没落,易武崛起,绝冠群芳,到民国之后,云南茶叶则以勐海独领风骚。
倚邦管理攸乐、架布、习空、莽枝、蛮砖、革登等6大茶山,又是普洱茶的生产地和集散加工地,倚邦茶山汉族多系宁洱、石屏一带迁来,从事茶叶种植。
清正年间(1723—1735年)建石屏会馆。早年还建有四川会馆和楚雄会馆。倚邦茶叶历史上以圆茶畅销省内外,后又销到越南、香港,年产茶1000担左右。
倚邦本地茶叶以曼松茶味最好,被定为“贡茶”。其特点为质厚味美,放少许入杯,用开水冲泡后,茶叶直立不沉,色清微黄,其味甘香可口,饮后神志清醒,曼松曾“年解贡茶20担”。
04
莽枝
莽枝古茶园面积较大,茶树保存的要好一些,至今还存有约一千亩古茶园,面积大概是革登古茶园的两倍。莽枝茶山至少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园,莽枝山脚的曼赛、速底等村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千年前已有少数民族在莽枝山居住种茶,种茶历史非常悠久。
根据历史记载,莽枝山千年前已有少数民族在莽枝山居住种茶,莽枝山脚的曼赛等村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莽枝山至少在元朝时就已经有了成片茶园。明朝末年就已有内地商人进入莽枝山贩茶。在康熙初年,莽枝古茶山的牛滚塘就已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后来又在雍正时期,清政府因为牛滚塘事件与土司发生矛盾,引发对西双版纳的改土归流,成立普洱府,从而带来六大茶山以至于整个普洱茶的繁荣时期。
乾隆到咸丰年间是莽枝茶山最兴盛的时期,茶园盖山,村寨密集,莽枝大寨、秧林大寨、牛滚塘街是最热闹的地方。三个大寨遥相对望,相距不到一公里,被茶园连接着。莽枝大寨嘉庆年建过关帝庙,建庙时的大碑现今还在遗址上。莽枝茶山乾隆后期有上万亩的茶园,每年春秋两季,思茅、普洱、江城的马帮一批又一批地来牛滚塘驮茶。牛滚塘的山梁上至今还有一条三米深的古道,这便是当年马帮踩出来的。
莽枝古树茶特点:以特殊香型著称,口感和倚邦、革登的香型口感类似,上颚香甜微蜜感,汤水较柔,舌面刺激感较强。
05
蛮砖
蛮砖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蛮砖的位置比较特殊,位于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大古茶山之间,蛮砖古茶山包括满林和蛮砖等地,蛮砖在清末民初年产茶量至少在万担以上,产茶量很大,但大部分运往易武加工销售,虽然位列六大茶山,但蛮砖古茶山一直不太受重视,也正因为如此,蛮砖古茶山历史上没有遭受过大的灾难,至今得以保存的比较完整。
蛮砖历史非常悠久,这里尊奉孔明为茶祖,曼庄村在史书中称为蛮砖,崇拜诸葛亮的茶山人说,诸葛亮当年来六大茶山时在曼庄埋下一个铁砖,于是这里称为“埋砖”,后义演绎为蛮砖。
蛮砖古茶山的茶园大部分集中在蛮砖和蛮林,蛮砖五百多亩,蛮林一千多亩,茶树生长的非常好,密度较高,最大的茶树高约3.9米,基径34厘米,树龄在三百年以上。
蛮砖所产古树茶,茶箐色泽较深,品饮时,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口感厚质香滑,舌面微苦,滋味醇厚,厚重感明显,香气较沉,不像易武地区香气高扬,蛮砖古树茶有厚重感,香气如有重量。
06
攸乐
位于景洪市辖区内,现名基诺山。攸乐茶山历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是云南大叶茶的中心产地,历史上最高产量达2000担以上。隔补远江(小黑江)与革登茶山、莽枝茶山、孔明山相望。基诺山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海拔575-1691米,平均气温18-20℃,年降水量平均1400毫米,土壤以酸性红壤为主,是适于种茶的地区。
攸乐古茶山是云南大叶种茶的中心产地,历史地位非常高,位居古六大茶山之首,攸乐种茶相传从孔明开始,孔明在茶山许多地方被尊称为茶祖,攸乐山同样尊奉孔明为茶祖。
攸乐古茶园主要在亚诺村为中心向四周散射,以龙帕山最为集中。另外司土老寨、么卓、巴飘也有老茶树分布,古茶园海拔1200一 1500米,面积约3000亩,很多是几百年古茶树。茶种基本是大叶种,偶有小叶种杂之。历史上攸乐山不制作紧压茶,晒青茶毛料主要提供给倚邦、易武、景洪等地去加工。历史上著名的“可以兴”茶砖据说就是用攸乐茶制作的。
攸乐山的基诺族有悠久的制茶历史。现在还保留着制作火烧茶的特殊工艺:把茶的鲜叶用一种称为“冬叶”的植物叶子包起来放到火炭上烧烤.当外面的“冬叶”烤干后把里面的茶取出,可以现煮饮用,也可以揉后晒干留着饮用。
攸乐山古树茶的口感特点:香型口感和曼撒、易武比较接近,茶箐色泽较深,香扬水柔,舌面苦涩感稍高,口感聚拢,茶性较烈,茶气强。
这次我们简单介绍了云南老六大茶山的基本概况以及所产茶叶的品饮特点,下一期我们将介绍新的六大茶山的基本概况以及品饮特点,以供茶友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