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茶是智商税or最后一站?
在古树茶行业有两句话的分量是不容小觑的:
1.古树茶是在收智商税!
类似意思的还有:什么古树茶,炒作罢了?这只是行业的一个概念罢了,骗人而已!……
2.古树茶才是茶人的最后一站!
类似意思的话还有:喝习惯了古树茶,喝其他茶都没有滋味了;喝了古树茶,喝其他茶叶都觉得差点东西……
表面看来,两句话各有其拥趸,结论亦莫衷一是,但细究起来,可能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很多人会觉得我在商言商,肯定会支持后一种观点!但事实上,大家可以去看我之前的文章,我对于古树茶行业的弊端毫不留情。
身为一个古树茶人,我当然希望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清明,未来可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千疮百孔的万吨巨轮永远只是外强中干,与其在茫茫海上风雨飘摇,最终沉没,不如此刻就破釜沉舟,开始自救,认知弊端,修改弊端,即便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亦不负这一腔孤勇!
好的,情怀到此结束,我们先来说说智商税?
古树茶是收智商税的吗?
智商税,是被古树茶行业用烂的词汇!
所谓智商税,大方向上是指由于在购物时缺乏判断能力,花了冤枉钱,这些冤枉钱就被称为缴了智商税。
关键词:判断能力。
所以,古树茶的智商税其实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一个明成化年间的杯子拍出几百万上千万,80%的人都不会觉得这是在收智商税,因为在大部分人的潜意识(或常识)里,这是文物,是古董,是有价值的;
而当一颗明成化年间的冰岛茶王树拍出99万,100万的价格时,就有80%的人会说,不就是有味道的水吗,至于拍出那么高的价格吗?绝对是炒作,是在收智商税;那您为什么不会去觉得那个明成化年间的杯子只是一个喝水的杯子,是在炒作,是在收智商税呢?
举这个例子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告诉大家:古树茶是有门槛的!
如果你将所有的茶都归类为“有味道的水”,那大约很难去感受古树茶更深次汤、更细腻韵、更幽微的区别,自然也很难体会“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的意味,更妄论“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的境界了;
就好像你只能欣赏“横平竖直”的书法时,那大约很难欣赏线条的直中有曲,灵动飘逸了,更妄论结构的险绝、谋篇之精妙了,那你总不能说张旭怀素的草书是垃圾吧!
朋友,你可以不懂,但请善良;你可以无知,但请别那么自信!
还有一些茶友大骂炒作,要求价值回归!
炒作这个话,一句两句说不清楚,我只能告诉大家,古树茶资源在茶农手里,不在品牌商、也并非在资本手里,更不是在茶媒体手里;
另外一点,何谓价值回归,回归到什么程度才叫理性?
我只能说,并非降价就叫回归,那只是单纯的想法,普洱茶的旧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新时代的价值回归,应该是那些不被大家熟知的但品质精良的古树茶的价值被大家挖掘。
我敢不夸张地说一句,名山古树在未来十年内也不会掉价,90%的不为人知的古树茶价格也会越来越高。
古树茶是茶人的最后一站吗?
抛开其他不谈,当我们在品饮、谈论古树茶的时候,喝的是什么?是体验。
这个体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对其价值的判断。
毋庸置疑,古树茶的品饮体验是顶级的,当然前提是您喝得到也喝得懂真正的古树茶!
古树茶是茶人的最后一站吗?
我觉得是的!这不光是我一个人这么说:
很多喝习惯了古树普洱的茶友,再去喝其他茶类,会觉得少了点东西,或是会觉得淡,还是觉得古树茶更过瘾,更有劲儿……
为什么?我仔细思考了一下,我觉得一个东西让人难忘,让人回味,让人欲罢不能,我觉得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吧:
1.够丰富,其广度足以支撑不断地探索其边界,其深度足以让你求索其天花板;
2.够独特,越是独特的东西越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初恋的时光为什么让人回味,就是因为够独特;
3.“侵略性”够强,但凡是好的东西,一定是侵略性强的,不是入了眼,就是占了心;
为什么说古树茶是茶人的最后一站!
这一段,我们只说说大纲。古树茶有三大特性是别的茶难以望其项背的。
先说丰富性,古树茶够丰富吗?
答案毋庸置疑,云南是世界茶树的起源中心和核心地带,古树茶广泛分布于澜沧江流域,主要集中在西双版纳、临沧、普洱、保山和德宏等地,其原料资源是非常丰富的。
随便一个产区,都够一个茶人专研一辈子,其深度可想而知;一套在这个茶区适用的品鉴体系,到了另外一个茶区分分钟被教做人,其广度也是其他茶类的产区难以比拟的。
分布区域广是一方面,树种、品种丰富又是另外一方面。
一方面古树茶包含了野生型(镇沅千家寨的野生古树茶)、过度型(临沧云县白莺山)、人工栽培型;另外叶种也异常丰富,有大叶种(冰岛、昔归、老班章等),小叶种(困鹿山、曼松)、中叶种等等;
比方在勐库的坝卡,一个寨子里叶种就相当丰富,当地人称为大叶茶、二叶茶、细叶茶等等;
另外古树茶的生态环境的丰富:平均海拔750米的临沧临翔区昔归有好茶,海拔2200米的大雪山也有好茶;云南喀斯特地貌造成了丰富的微域气候。
所有的丰富叠加在一起,就构成了普洱茶原料的丰富性!
普洱茶原料的丰富造就了口感滋味香气的丰富,在所有的茶类里,古树茶的香气或许不是最浓郁的,但类型一定是最丰富的,最有活力的,最耐人寻味的!
其次说独特性,古树茶够独特吗?
我们再用香气来举个例子。
茶学专业毕业的人都知道,茶叶成品的香气包含:品种香、工艺香以及地域香。
对于大部分茶类,都是在强化“工艺香”,茶叶制成之日,便是香气最鼎盛之时,比方绿茶、红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气会逐渐减弱,比方说滇红茶,我喝到过的大约只有两种香型蜜香和红薯香;
而普洱茶则不然,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弱化工艺香。
古树茶的新茶,也有工艺带来的味道,但古树茶的新茶香气并非是其最鼎盛的时候,甚至还有一些难以入口,比如青味、锅味等等,当然,近年因为新茶价格涨的太猛,新茶变得异常的香,但从后期存放下来看,这类型的茶叶不具备很好的陈化空间!
古树茶经过合理的存放,刚开始可能是清香、花香、随着转化可能有蜜香、坚果香、到老茶时又会产生陈香、木质香等香气,可以清扬婉转亦可内敛低沉,变化多端,跨度很大。
制茶人都知道,古树茶是天造一半,时光造一半。
天造一半,就是上面说的古树茶原料;时光造一半,就是说古树茶的工艺,因为工艺的独特性,给其后期转化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其他茶类是通过工艺来展现其香气,比如乌龙茶,而普洱茶是自身转化出的香气;
最后我们说古树茶侵略性。
这个侵略性指的当然是品饮体验,也就是滋味和香气。
为什么说古树茶的茶汤更有“侵略性”呢?
最直观的反应就是耐泡度。
做茶的人都知道,云南的普洱茶耐泡度是非常高的,动不动就十几二十泡,即便是中小叶种,其他茶类其他地方茶的耐泡度也不可能放在一起比较。
耐泡度直观地反映了古树茶内涵物质是非常丰富的。
另外一个直观的反应就是:古树茶的滋味更立体,更丰富,更有纵深感。
举几个品饮的常用词汇,大家就能懂了:
1.成团感。这个词汇大约只会出现在古树茶的品鉴里,做个类比大家就懂了,早年台湾人形容冰岛茶汤是“果冻汤”用来形容古树茶茶汤的“成团感”就很贴切,说明古树茶是比较立体的;
2.层次丰富。古树茶茶汤带给感官的刺激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一款古树茶的茶汤入口,我们第一直观感受除了“酸、甜、苦、涩、鲜”之外,最容易捕捉的就是其香气,也称汤香,茶汤与香气的融合度,既而是茶汤的饱满度,再者是回甘生津,再者延伸至喉咙、味蕾、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