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看《茶叶战争》,看到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2008年年底,许多茶企到广州参加一年一度的“茶业博览会”,热热闹闹的茶氛围,滚烫的茶汤,又因为新华社的一篇报道,变得凛冽起来。硕大的标题上写着:“七万中国茶厂,为何不抵一家立顿 ?”文章说:当今世界的三大饮料中,茶叶品牌首推英国立顿。中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却没有在国际上叫得响的茶品牌。由于缺乏品牌效应,七万家中国茶厂在总体实力上竟难敌一家英国立顿,立顿茶业年产值相当于中国茶业年产值的七成。中国茶何时才能叫得出响当当的品牌。
文章引用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统计的一组数据,全世界每年茶叶需求量达300万吨,供应量达350万吨。中国每年产茶120万吨,仅有30万吨出口,虽然产茶面积世界第一,但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却较弱。中国每年茶产业产值为300亿元人民币,而立顿茶业年产值约23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茶产值的三分之二强。
从崩盘到古树茶兴起
从2008年到现在已经12年的时间,这十二年的时间里中国的茶叶市场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变化主要还是体现在普洱茶身上。2007年4月,有“普洱茶的华尔街”之称的广东芳村茶叶市场发生“崩盘”,以下关茶厂甲级沱、大益7542为首的茶品开始跳水,接下来整个市场发生全线崩盘。2009年后,随着人们越来越追求品质,品饮升级,喝古树茶的人逐渐多起来。它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度走进普通人的视野,成为当下最值钱、也是涨速最快的“树叶”。2018年时,全球茶叶销售额排名里面大益是第四位,首位的是联合利华,第二位是印度的塔塔集团,中国的云南大益茶业集团和德国Teekanne以1.7%的份额并列第四位。
饮品还是保健品
当然,看到大益的排名很多人会觉得大益的很大一部分销售额是靠炒作而来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中国茶企跟国外茶企的本质区别更在于:国外把茶当做饮品,中国却在讲茶叶的功效及茶叶的收藏属性。前几天看到很多宣传茶叶抗病毒的文章,面对这样文章出现,很多茶商不是很客观的看待,而是千篇一律的转发,可是这样的营销对茶而言不是好事,反而会带来更大的冲击。只会让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这个行业的不诚实,从而更加失去信任。无论是饮品还是保健品,暂且不去深究,但是讲一些没有确定的事带上去营销确实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
中国茶的思考
国内茶跟立顿相比更重要的销售的认知不同,在国内买茶听到的最多便是“这个茶可以放很久的” “越放越好喝”,而国外的茶有明确的保质期国内却很少,于是大量的茶被储存下来而不是消耗掉。每年都有新茶产出,没有大量的消耗市场的流通就很小。对于销售者来说他们强调的不是这款茶是否好喝,强调其保健功能。这本身就限制了消费群体,你说喝茶减肥那我瘦是不是就不能喝茶了?你说茶降血糖,那我低血糖是不是就不能喝了?而更多的国外茶企强调的只是茶叶的口味,将其当做饮品,你喜欢这个口味了就买,不喜欢的话可以换其它口味。始终要明白茶叶是消耗品而不是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