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度和茶叶品质的关系
有很多地方的茶叶其实常年都在采摘,对茶树的生长来说基本属于无保护,茶叶本身带来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人们对保护茶树的认知意识。名山效应带来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加剧了茶树资源的过度开发,同时也对原本趋于饱和的茶叶市场注入了一剂慢性毒药。
产能过剩势必带来通货膨胀,数量及其有限的古树资源为此背了一口隐形黑锅,数量众多的小树茶开始进入人们的茶桌上。这里并不是说小树茶的品质不好,有的小树茶确实好喝(台地茶除外)。小树茶的出现为名山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买了单,致使消费者被卷入了一个堆满看不清道不明的浑浊旋涡中,而变得麻木和多疑。
从经济角度分析,茶叶属于经济产物,原本不合理的流通和生产方式,使茶叶卷入了一场恶性发展中。导致产能越来越大,同时对茶叶资源的索取更是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喝茶消耗的速度要远低于生产茶叶的速度,消费者本身鉴别茶叶的能力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在众多山头和口感之中,根本不可能面面俱到,了解的细致入微,对茶叶的选择更是只为廉价,而少重品质。
茶叶
茶叶品质广义上存在的差异有,因为很多,主要有两个大方向:生长环境下的复杂气候、复杂多样没有统一标准的工艺;做个假如:某个未被开发的茶山有着非常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着适合它的工艺技术,那么就意味着只欠东风,是下一个名山也不无可能。成为名山的代价就是卷入产能过剩的牺牲品,正真名山的傀儡。
单一的经济形态
茶叶的生产加工其实比较简单,无论做成什么样的现状,始终也就是茶叶本身而已。茶叶单一的经济模式,势必让基层的茶农过度依赖,甚至普洱茶的三大产区中,很多地方的人都是以茶为生,整年采茶制茶没有其他辅助的主业可做。不断的采、不断的种,成了许多茶农赖以生存方式,也是唯一的经济来源。
将普洱茶带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让喝茶成为一种习惯,似乎才能解决产品单一的劣势。多元化的方式加在普洱茶身上过于勉强,消费环境也不允许。
精细化生产的管理方式会不会为普洱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模式?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似乎又是摆在制茶人面前必须要走的路。
古树茶 未来的不可再生资源
对古树茶的喜爱热度并不是空穴来风,古树本来的生长年份就长,起码需要三代人以上的时间才能长成。由于古树茶固有的纯天然特质,在无需人工干预并与大自然和谐共存,历经千百年的环境考验才存活下来,其本身的生命力顽强且旺盛。已具备了抵抗病虫害的免疫能力。所以不必使用农药,也没有农残的担忧。属于纯绿色、纯天然饮品!
被称为古树茶,年份至少应该在百年以上。加上古树茶是喜阴植物,特别对山高谷深、云雾缭绕的自然环境“情有独钟”,多半生长在深山丛林、山险陡峭的环境,采摘难度极大。所以,自古以来就有“高山云雾出好茶”的说法!换而言之,在如此天然、绿色的自然环境能存活下来实属不易,产量自然较少。
古树茶除了生态环境、树种优势等先天因素外,最值得品鉴的就属茶汤滋味了。因为古树茶茶性温和、口感醇厚、汤质细腻、回甘饱满、碱性物质少等诸多优点,同时又是不影响睡眠且老少皆宜的天然饮品。所以,品饮价值极高!
古树茶
敬畏名山 理性喝茶
茶叶是健康和礼貌的代表,我们不能冠以它对人的偏见和狭隘,应以广阔的胸襟去面对浩瀚的茶山,还有那些辛劳制茶的匠人们。名山的茶有条件可以选择,更多的还是那些深藏在云山密林的茶,工艺得当,生态良好,同样可以制作出品质上乘,口感舒适的好茶来。
茶能够包容牛奶制成奶茶,能够包容果汁,能够制成酒品。茶的包容性极强,做人也要学会像茶这样的包容。即宽敞的思路、宽宏大量的胸怀。里,需要想得开一些,思维空间大一些,心胸宽阔一些,处事宽容一些,眼睛就会明亮一些。
普洱茶
学会喝茶,学会拉近与人之间的距离,茶作为情感交流的一种媒介,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拉得更紧密,拉得更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