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很神奇。
作为农产品,茶和土豆,苹果并没有不同。但土豆的身价和文化附加上不了天。土豆上天只能让土豆更大,改变不了本质。土豆即使再浪漫一点,也只是薯条。油腻男和乏味女都不喜欢。苹果也一样,再贵价格也会讲点良心,再浪漫也只是苹果派。这都不像茶,茶往下无底线,往上无界限。对油腻男和乏味女来说,茶叶价格就像血脂血压一样,不管实际高不高,感觉都好像有点高。茶叶不光价格高,喝茶境界也上不封顶。历史上很多文人雅士都喝出了成仙的感觉。唐代诗人卢仝肯定不是油腻男,不然写不出七碗茶诗。
茶很普通。
茶普通是因为茶又很易得。琴棋书画诗酒茶,酒和茶都容易喝得到,但其余五位,琴棋书画诗,却不是人人能上手的。换句话说,玩这个是有门槛的。比如书法,像李太白,苏东坡这等“无法即法”,这纯粹是天赋,一般人如何有这个自信,早都被口水淹死了。而像杜甫、黄庭坚这种,虽然研究者说“可学”,但能有几人学得来。其余琴棋画诗也一样的道理。油腻男乏味女想从琴棋书画中得到升华,也能办得到,只要精力和时间都够。但对于油腻男和乏味女来说,时间并不像海绵里的水挤挤就有的,因为要挤时间应付的事情太多了,早干了。附庸风雅这个词,从来不是说喝茶的,而是说琴棋书画诗的。那么喝酒易得吗,其实也不易得。喝多了会醉,醉了会很难受,还会讨人嫌。比起自己身体难受,讨人嫌更让人难受。这是油腻男和乏味女的人到中年的经验总结。谁还没醉过?这是说给年轻人听的。没有了乔峰的身板,也没有了李白的豪情,酒并不是油腻男和乏味女轻易消受的起的。所以,茶的好处就很明显了。不说卢仝的七碗,就是七十碗,也惧它何来?在成长中,茶是酒的退让。
和茶一样的好处,就是读书。“品读”这个词只有中文有。英文有“看”和“看见”,“听”和“听到”的区分,唯有“读”只有一个词,不管是读出声来,还是读到心里。可见老外读书并没有中国人讲究。当然,为了考试和赶工作的阅读不叫“品读”,品读需要心境,只有象品茶一样的读书才叫“品读”。
把品茶和读书的妙处结合在一起的,首推杜甫。我没有对照油腻男的几条准则,总感觉杜甫中枪的几率很大。杜甫高考不第,一生坎坷,舒心的日子并不多,有时候也拿诗做投名状,投靠个屋檐立身。杜甫写茶写的最绚丽的那首,“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有翠鸟有蜻蜓,又写字又题诗,灿烂至极。但写的却是唐代长安南郊隔壁老王家的茶生活,不是老杜自个的。油腻男杜甫写自己的真实的茶生活,却是这句“检书烧烛短,煎茗引杯长。”喝的什么茶,在意吗?碾了吗?筛了吗?水是一沸二沸了吗?用紫砂壶建盏了吗?熏香了吗?穿茶人服了吗?都没有,唯有读书作伴。品茗读书,时光过得很快,思绪拉得很长。一长一短,说透了品读的乐趣。人生时日苦短,喝茶自造闲暇。在杜甫的所有诗作中,这种心情也是很少有的。杜甫是被学者轻视的茶人,不愧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这两句诗穿越千年仿佛就在我们身边。在身边,读卢仝诗做油腻男的人太多了,很容易患上分裂症,倒是读读杜甫,让烟火改造一下油腻和乏味,更能得人道。
杜甫这首诗写于成都浣花草堂,浣花草堂这是杜甫自己的房产。不得不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得“品读”妙处的前提是要置业,有自己的房产。
比起现代的油腻男,杜甫无疑要生动很多,更多了一种烟火色。所以反观油腻男和乏味女的称谓,这只是一些人的矫情,苍白,静态,感觉只剩一堆肉。这些人小有点肚腩,就仓皇不已,自己修正不了心绪,只能跑到街上,环顾四周,原来比我更胖的人多,比我瘦的人也多,心理才得到平衡。犹如爬山,往山顶看,自有早行人,往身后看,黑压压一片,这是油腻男和乏味女共同的茫然和感慨。
所以,对油腻男和乏味女而言,需要一个参照的坐标。茶,很荣幸,就是中国人的思想坐标。中国人,只要一举起茶杯,就能心游万仞,只要案上有块青砖,就能思接千里。至于喝不喝茶,重要吗?有了茶的参照,身所居处,皆是终南。
值得品读的书还真不多。能堪当品读的,也得和茶一样,要具有两面性,同时又像硬币一样正反面须臾不能隔离,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文化性。象《昆虫记》这种书,既有科学知识,又有人文素养,表面是写昆虫,背后是写作者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心。所以就喝茶而言,茶叶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茶杯背后的这个人。一个人喝茶,可以照照自己,最近有没有得意而忘形,失意而失态。两三个人喝茶,可以心心映照,琴瑟共鸣。一家人喝茶,可以得天伦之乐,家和万事兴。
《始翠山》这本书是值得“品读”的书。难能可贵的一点,是透过作者对诗词的解读,能看到茶背后的人。从诗经中的佚名,到商山四皓,到汉代的张骞,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到宋代的苏轼、苏辙,到金元时期隐居终南山王阳明,再到明朝,再到清朝的纪晓岚,民国的于右老,这样穿梭,一直到了现代。茶的背后始终是人的精神,这才是我们喝茶的必要性。陕茶在其中只是一个站位一个坐标。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