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需要风骨,随和是与风骨相矛盾的东西。真正的茶人也不应该随和,处处肯迁就让步的和事佬,在茶的品质上也极容易做出迁就让步之举,这是一个道理。
文人或是茶人,都有一样共同的毛病,便是“各以所长,相轻所短”,对同行是“赤裸裸的仇恨(郭德纲语)”,遇事不肯留一点情面。
文人相轻的根源,倒不一定完全出于道义的不平,也极有可能是发泄个人私怨的需要。
明人张岱《夜航船》里有一则“为妓詈祖”的掌故,说是“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做推官时狎昵一妓,后被同朝为官的“西昆体”骨干诗人钱惟演挖了墙角。愤恨之下,在奉旨主修《五代史》时,欧阳修便趁机在书中诬钱的祖上“武肃王重敛民怨”。张岱由是叹到,“睚眦之隙,累及先人,贤者尚亦不免。”
两位文坛大腕儿为一个妓女争风吃醋,竟至于在修史这样严肃的事情上夹带私货,手段也可谓登峰造极了。
有位要好的朋友最近退了同学群。晚间一起喝酒时,他颇有些惆怅:入群本是为了留住同窗记忆,没想到毕业多年后,同学群俨然成了另一个官场。当官的同学偶尔在群里发一首打油诗,一堆人跟着拍马屁叫好,自己劳心费力写就的文章,发到群里都无声无息沉没了——真TM没意思!
其实,所谓同窗情谊,原不见得比同事、朋友间的关系更“高尚”一些。计较老同学的冷漠,也只怪自己把精力用错了地方,表错了情——群,搞关系才是第一要务,哪轮到你出风头嘛。再说,你认为领导的打油诗写得不好,这已不单单是文人相轻的问题了。
无论文人还是茶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较之文人相轻——心里再恼,面子上起码还得过得去——茶人之相杀,往往水火不容,竟至于上演“全武行”也不在话下。
上次,听闻某著名“京城第一泡”茶人与某海派茶人狭路相逢,一言不合就撸了袖子。要不是双方当场被人死命扯住,结局就没那么好看了。
又听说,某位平时口无遮拦的普洱茶“大师”,有次被对手鼓动了几个“愣头青”,喝完酒满茶山抓寻要找他算账。好在“大师”消息灵通,提前躲了起来。后来虽消停了一阵,嘴贱的毛病还是改不了。为了壮胆,私下注册了几个“保镖”、“警卫员”的小号,一天到晚自己给自己点赞、助威,也是套路够深。
无论文人还是茶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相轻或是相杀,凡出于自私自利目的,一者见其鄙薄,二者见其狭隘,与社会终归无益。
作文或是做茶,总该忠于自己内心,虽动机未必高尚,多少会有可取之处。随和奉承、委曲求全,则大可不必。
鲁迅先生说过,“文人不应该随和;而且文人也不会随和,会随和的,只有和事佬。”
文人需要风骨,随和是与风骨相矛盾的东西。真正的茶人也不应该随和,处处肯迁就让步的和事佬,在茶的品质上也极容易做出迁就让步之举,这是一个道理。
所以,“随和”文人的文字,不值得一读。“和事佬”茶人的茶,也是不值得一喝的。
文:徐盛伟(老茶鬼创始人) 2018.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