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品岩茶就上手(图解版)》
李远华 主编
作者比较详尽地介绍了武夷岩茶的基础内容,包括岩茶发展与传播、岩茶主产地的生态环境、与岩韵相关的传统耕作方法、茶树品种、手工制茶与机械制茶技术、岩茶冲泡品鉴与茶席设计等;此外,作者还梳理出岩茶诗文、礼俗、茶百戏等反映岩茶文化的内容,可扩大茶友对岩茶的全面认知。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图解明晰,文字浅显易懂,确是一本茶友学习了解武夷岩茶的好书。
目录第一篇 进入岩茶世界 / 001一、岩茶之旅 / 002(一)大红袍母树 / 002(二)万里茶路起点:下梅 / 003(三)印象大红袍 / 006(四)岩茶与儒释道的关系 / 006二、武夷茶与武夷岩茶 / 009三、走进博物馆的“大红袍”/ 010四、屏幕上的武夷茶 / 011第二篇 岩茶之出 / 013一、现今岩茶产地 / 014二、正岩、半岩与洲茶 / 016(一)正岩产地与特点 / 017(二)半岩产地与特点 / 021(三)洲茶产地与特点 / 021(四)正岩、半岩与洲茶的品质比较 / 021三、岩茶知名企业(商会)/ 021(一)百年传统茶行 / 021(二)现今武夷山岩茶品牌企业(商会)/ 023第三篇 岩茶之生 / 025一、岩茶的生长环境 / 026(一)土壤 / 026(二)温度 / 027(三)水分 / 027(四)光照 / 027二、岩茶栽培 / 027三、岩茶种植品种 / 030
第四篇 岩茶之成 /035
一 岩茶采摘/036
(一)采摘时间/037
(二)采摘标准/037
(三)采摘方式/037
(四)茶青贮运/037
二 手工制作岩茶/038
三 机制岩茶/040
第五篇 岩茶之辨:大红袍·水仙 / 043一、岩茶名丛 / 044二、名丛之冠大红袍 / 045(一)大红袍母树与“奇丹”/ 045(二)大红袍茶树的保护 / 046(三)拼配大红袍 / 047(四)优质大红袍的辨识与选购 / 049三、岩茶望族水仙 / 050(一)春季水仙与冬片水仙 / 050(二)老枞水仙 / 051(三)老枞水仙的选购 / 052第六篇 岩茶之辨:名丛 / 055一、岩茶主要名丛辨识 / 056二、岩茶的陈放与优劣鉴别 / 062三、如何辨识岩韵 / 064(一)岩韵是什么 / 064(二)岩韵是武夷岩茶的独特风格 / 065(三)岩韵的显著特征 / 065(四)岩韵的形成原因 / 066四、武夷岩茶的储藏 / 066(一)存放条件 / 066(二)具体保存方法 / 067第七篇 岩茶之享 / 069一、岩茶与健康 / 070(一)消除疲劳,提神益思 / 070(二)消食除腻,止渴生津 / 070(三)利尿排毒,杀菌消炎 / 071(四)补充营养,增强体质 / 072(五)减肥健美,强心健体 / 073(六)科学饮茶,有利健康 / 073二、岩茶冲泡品饮 / 074(一)武夷岩茶的生活泡法 / 074(二)武夷岩茶的审评泡法 / 076(三)武夷岩茶的茶艺泡法 / 076三、特色茶饮、茶餐、茶点 / 077(一)特色茶饮 / 077(二)特色茶餐 / 079(三)特色茶点 / 080第八篇 岩茶之美:茶艺·茶席 / 085一、岩茶茶艺 / 086二、居家茶席 / 095第九篇 岩茶足迹 / 099一、岩茶的兴衰 / 100二、因茶市而盛的下梅村 / 101三、岩茶传播中的两个重要家族——晋商常氏、下梅邹氏 / 102四、武夷岩茶原产地产品保护申请获批 / 103五、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 传统手工制作技艺 / 103六、武夷岩茶在北京 / 103七、武夷岩茶在东北 / 104八、武夷岩茶香飘海外 / 105九、海峡两岸的茶缘 / 106第十篇 岩茶历史与礼俗 / 109一、悠久的历史 / 110(一)武夷山何时有茶 / 110(二)武夷茶兴盛于唐宋 / 111(三)元定为贡品,明改制炒青绿茶 / 113(四)历史上武夷茶的对外贸易 / 114(五)武夷茶之妙,正当兴盛时 / 118二、饮茶风俗 / 120(一)敬茶 / 120(二)斗茶 / 120三、茶与婚礼 / 123四、祭祀用茶 / 123五、喊山与开山 / 124(一)何为“喊山”/ 125(二)何为“开山”/ 126六、武夷采茶歌谣 / 126专题一 武夷山茶树品种及岩茶品种香气特征 / 128专题二 探寻茶汤的奥秘——茶百戏的传承与创新 / 133专题三 武夷岩茶术语 / 141专题四 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岩茶 / 143专题五 武夷岩茶冲泡与品鉴方法 / 156专题六 武夷山市茶叶深加工 / 164专题七 武夷岩茶区块链茶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 / 168专题八 岩茶热点问题问答 / 171参考文献 /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