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谷大方:扁形茶的鼻祖,龙井茶的前辈

作者:蔎茗 更新时间:2022-08-31 14:17 阅读:776

和好友聊茶,聊着聊着聊到了龙井,给朋友提了一嘴“扁形茶”中的鼻祖顶谷大方,结果勾起起了好友的兴趣,最后我们的聊天基本都是围绕顶谷大方来的,还约好买一些顶谷大方,待下次一起品饮。


顶谷大方:扁形茶的鼻祖,龙井茶的前辈


顶谷大方在“绿茶王国”安徽中绝对属于小众茶,但顶谷大方却是安徽绿茶中极具有代表性的一款茶。


顶谷大方:扁形茶的鼻祖,龙井茶的前辈


何为大方?


顶谷大方,又被称为老竹大方。


顶谷大方相传此茶是一位比丘和尚大方创制。


顶谷大方:扁形茶的鼻祖,龙井茶的前辈


关于大方和尚的记载很少,明万历年间做过徽州府推官的龙膺在其编撰的《蒙史》书写道:“松萝茶出休宁松萝山,僧大方所创造。予理鄣日,始游松萝山,亲见方长老制茶法甚具,予手书茶僧卷赠之,归而传其法。”


明代名士李维桢在《大方象赞》中对大方和尚外貌描述为“鬓发美须,翩翩仙举”。


在史记中我们几乎看不到大方和尚和大方茶的关系,但在当地人的口口相传中他确实存在,而且是创制了“顶谷大方”。


关于为什么一个人可以创制出松萝茶和大方茶,那是历史留给世人的一个疑团,但对我们来说,疑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好的茶留下来,有好的工艺推广出去。


顶谷大方:扁形茶的鼻祖,龙井茶的前辈


老竹大方


顶谷大方之所以又被称为老竹大方,是因为其盛产于安徽省歙县东南方的老竹岭一带,境内山峦重叠,岗崖起伏,溪涧网布,山涧细水绕山常流,有“十门九不锁”之称。


顶谷大方:扁形茶的鼻祖,龙井茶的前辈


如果对安徽茶了解多的人,会发现好多好茶,都产自歙县。


因为歙县境内多高山,生态环境极佳,常年云雾弥漫,温度、湿度、土壤都及其适合茶树的生长,为好茶提供了先决条件。


顶谷大方:扁形茶的鼻祖,龙井茶的前辈


制茶


一款好的茶和好的制茶工艺离不开的,顶谷大方在清明前就已经开采,直到谷雨才会结束,鲜叶采摘标准和龙井相似主采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而后经过杀青、做坯、整形、辉锅共五道工序,才能供世人品饮。


顶谷大方:扁形茶的鼻祖,龙井茶的前辈


传统加工技术:


鲜叶摊放


在阴凉通风地方适度摊放 4~5 h,厚度 1.5~2 cm。摊至失水 7%左右,即鲜叶外表失去光泽,手感茶芽略为柔软。


杀青


用口小腹大、略呈荷包形的斗锅灶。炒制时先将锅烧至微红,160~180℃,用茶油蘸抹锅壁,将 1~1. 5 kg 鲜叶倒入锅中,即用双手迅速翻拌炒 10~12 min,叶子柔软即可起锅。杀青程度比炒青稍嫩一些。


揉捻


传统手法多用手揉,揉捻时间和力度由鲜叶嫩度而定。


做坯


用口小腹大底深有弯肚的斗锅,俗称“五桶锅”做坯,目的在于蒸发水分,初步理条整形。锅温掌握在 120~140℃,每锅投揉捻叶1.5~2.0 kg,以便操作。锅后初以双手勤翻快抖,促使水分快速发散,抖散团块,炒坯 10~15 min 后含水量下降到40%~45%(四五成干),叶不粘手时,在锅内靠锅壁涂抹一点菜籽油或豆油,使锅壁光滑,稍加翻炒后,即改换手势做坯。炒法是用手掌沿锅壁上下拷拍,用双手沿锅壁拷拍茶叶,结合整直茶条,使外形逐渐扁平紧直。当水分散失到可基本定型时,含水量 25%左右,起锅摊放。即进入转换整形阶段。但也可将茶起锅,稍加摊放,回软后再进行整形。


整形


锅温 90~100 ℃,投入茶坯约 1 kg,伸直手掌紧贴茶坯在锅壁上下扳拷搭起,贴锅壁边翻边滚理顺茶条,用手掌向锅壁拍打茶坯,使茶条更为挺直扁平,历时 20~30 min,使茶坯紧直扁平定型,似韭菜状。


辉锅


将锅温降到 60~70℃,每锅投坯量炒制手法与整形相同,但动作要轻要慢。随茶拷荡促进光滑紧结,防止断碎,炒到含水量5%~6%时起锅,冷摊后装箱密封贮存。


顶谷大方:扁形茶的鼻祖,龙井茶的前辈


一杯茶汤


顶谷大方:扁形茶的鼻祖,龙井茶的前辈


哪里的茶都有高低之分,一般品质高的顶谷大方扁平匀齐、挺秀光滑,色泽暗绿微黄,芽含不露,形如竹叶,身披金色毫茸,香气高长。汤色淡黄,有熟栗子香,滋味浓而爽口,回甘悠长。


顶谷大方:扁形茶的鼻祖,龙井茶的前辈


蔎茗说:


如果你喝龙井,建议你可以换顶谷大方试试,尝一下不同的风味,关键是性价比高,同样的品质价格更低。


你喝过顶谷大方吗?感觉怎么样?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蔎茗,讲茶、爱茶、爱生活。


顶谷大方:扁形茶的鼻祖,龙井茶的前辈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