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一年中草木润泽、清气最盛的时节。《岁时百问》写道:“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如雪的梨花尚未落尽,灼灼其华的桃红,如镜头中的画面映入眼帘。一年之中,没有哪一个季节,能像清明姹紫嫣红、华彩明丽,一片灵动的勃勃生机,在“红绿扶春上远林”里渲染开来。
明前茶叶是个宝,芽叶细嫩多白毫。明前的茶,春温低,发芽少,生长慢。芽叶细嫩,高氨低酚,香高味醇,弥显珍贵。在以早为贵的贡茶时代,春茶大致分为社前茶、火前茶和雨前茶三种。社前是指春社前,大约在春分节气。像唐代的阳羡茶、顾渚紫笋,就是春分前后采摘的社前茶。火前即清明前,古时的寒食节禁火三日,寒食节又在清明的前一两天,故名。雨前茶,是指谷雨节气前的茶。明代许次纾《茶疏》里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如果说明前茶是茶里的极品,那么,雨前茶就是茶中的上品了。
明前的茶,清香袭人,鲜爽生津。它凝结着去岁的簪花剪雪,蕴含着早春的晨风暮雨,包藏着清明时气流转的清新盎然。这样的茶,算得上是至真至纯、无妄无嗔。如果在世俗中,它被包装成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真的会玷污了茶的清名,辜负了茶的独高。明前茶,在我们的意识里,还是以芽为贵。在茶事活动中,仍会看到一些人,炫耀着单芽茶的嫩绿。对于明前茶,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会更理性、完美。其香气、厚度、鲜爽度、耐泡度、营养成分,都会好过单芽许多。首先,单芽茶,为生长不完全芽叶,内含物质尚未形成。其次,惜采单芽,会大幅提升茶的品质,减轻对茶树的伤害,如此,方不辜负茶树一冬的苦寒坚守。
碧螺春采摘一芽一叶,西湖龙井采摘一芽两叶,六安瓜片连芽都不要,只撷取第二个叶片。当它们都成长为经典,而信阳毛尖不仅只采芽,而且还越采越小,最终赢得个“小混淡”的绰号,教训不可谓不深。所谓“小”,是指芽头采得过小;“混”是指芽头嫩小而毫多,因此造成了茶汤的浑浊;“淡”是因为单芽茶味不全,故滋味清淡。
平常心,真滋味,草木情,饮之道。茶树历尽酷暑严寒,“春物亦已少”,还是要多存惜物之心,少些冠冕堂皇,这才是茶之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