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归一,深耕茶文化教育20年,茶课体系开创及先行实践者,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开创及先行实践者,好茶好书分享者。
六、香事雅韵
自唐代始,把焚香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至宋代,则把香事的日常化、诗意化推向极致。
周紫芝的《北湖暮春十首》:“长安市里人如海,静寄庵中日似年。梦断午窗花影转。小炉犹有睡时烟。”宋人睡时枕畔不仅有胆瓶插花,还要焚香。
再看陆游的这首《移花遇小雨喜甚为赋二十字》:“独坐闲无事,烧香赋小诗可怜清夜雨、及此种花时。”移栽花木后焚香赋诗,可以看到花事和香事的结合
士人咏香之作,多有书房香事。北宋慕容彦逢《和岑运使题赵吏部容膝斋诗》其中说到:“小斋容膝思易安,顾盼俗缘嗟自缚。琴书对眼助清闲,杖履从人笑疏略。红尘一点不到处,只许炉香度帷箔。”他在这个完全私密的空间,也就是书房里焚香,滚滚红尘都在远去,只闻到小炉里的香气。
再看曾几的《东轩小室即事五首》之五:“有客过丈室,唿儿具炉薰。清谈似微馥,妙处渠应闻。沉水已成烬,博山尚停云。斯须客辞去,趺坐对余芬。”有客人来到他的小书房,叫童子焚上一炉香,清谈也像香一样散发着微微的芬芳。沉水香已经烧成灰烬。博山炉上还缭绕着香烟。客人已经离开,我坐在这儿还能闻见余香。
在辽宁省博物馆藏的《秋窗读易图》里我们可以看到,正房旁边的一个小偏室,主人坐在书桌旁,桌上放一函《易》,摆着香炉和香盒,香炉是仿古的式样。泸州博物馆藏的宋墓石刻,表现矮几上面一瓶花一炉香,小童手里拿着香盒正在向炉里头添香。
辽宁省博物馆藏 南宋 刘松年《秋窗读易图》
宋人的焚香,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功利的目的,只是一种高雅的娱乐,因此宋代士人会有兴趣亲自调香,并互相交流调香的经验。在《陈氏香谱》卷一“窨香”条说到:“新和香必须窨,贵其燥湿得宜也。每约香多少,贮以不津瓷器(就是干的瓷器),蜡纸封于静室屋中,掘地深三五寸,月余逐旋取出,其尤馜也。”
至于两宋,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合香之法已经完全本土化。本草学的发展此际达到一个高潮,园艺学的发达也可谓空前。芍药、牡丹、梅、菊、兰等各有专谱,传统植物的研究自不待言,对许多外来植物也已有了很确切的认识。博物、多识、格物的空气里,“更将花谱通香谱”,乃是必然,它因此成为宋代合香的重要特色之一,也是两宋香事的特色之一。
宋代士人之焚香,追求的不是豪奢,亦非点缀风雅,此中更没有日本“香道”式的仪式化的成分,而是本来保持着的一种生活情趣。“小阁幽窗,是处都香了”,原是宋人咏木樨之句,却也正可移来为两宋香事品题。
往期精彩内容
最想穿越的年代,宋代之美(1)宋衣
最想穿越的年代,宋代之美(9)“知否知否”中的花事
最想穿越的年代,宋代之美(4)点茶是什么
作者介绍
70后,行走在茶山的女子,最喜欢的两件事就是读书与品茶,读书使人智慧,喝茶有益身心。
归一老师深耕茶行业教育20年,为茶馆茶店茶工作室等茶空间保驾护航,提供经营诊断,并提供建议和可行性方案,指导实施。
培训出10000名以上的优秀从业人员,服务于全国各个经营场所。
培养出5000多名的爱好者,帮助她们解决生活中选茶、购茶、送茶等困扰,从茶小白到茶爱好者,提升气质修养、改善人际关系、身心愉悦,让生活更加精致与美好。
开展过1000多场企业讲座和培训,为企业带来新颖的文化气息,全面定制个性化的内容,为企业增加客户粘性、提高员工素养、增强企业文化带来了极大的收益。
我的工作就是我的生活,当你喜爱自己的工作时,生活就觉得无穷妙处。特别喜欢传统文化,希望能将美学带到我们生活中,带到我们的场所里,愿大家拥有精致生活,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