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周,有位茶友说,别家是我买了个30块一饼的茶,都天天打电话发短信给我。我跟你三年买了二万多的茶了,怎么电话没有?新产品短信也不见发一个?
其实吧,别说打电话,发短信了,我们这么多年,没有加过任何一位茶友的微信。什么微信营销,什么私域流量,也看看,但感觉没必要做。
经常见一些茶友品鉴一些高大山的茶,有些是茶友真金白银花钱买的,有些是茶友交流的,有些是和商家有合作的。
以前,有个写公众号的人,天天在写喝高大上茶的样茶,
有天,淘宝上联系,开始时说要让我给他一些茶样,他有空在他号上写写,我说不用。
再后,说买一饼茶,要12345678个茶样,我说还是别买了。
这几年来,我们比以前安静了不少。
能有空写写两个小文章,喝点茶认一下味道,更有意义,
其实微信的事开始时试过,和有位新茶友硬聊到快半夜2点,最后说让我送他些茶样。
那一会,我就感觉,要么我请个小姑娘在淘宝价基础上加价专做微信,
要么,我就摆地摊算了,太累了。
其实,我拿起手机的时候,就是放下电脑的时候,就是想休息或玩一下了。
同行朋友问我?顾客是哪里来的?我只能说靠人品吧。还能怎么说?
茶的销售交易这事,想得简单一点,双方都把握好现在,我从不说,欢迎下次再次光临的话,
一个好医生,是不希望再见到病人的,好医生,希望病人的病能一次好。而不是总见面。
这例子有点过,但,我只是想说,我们珍惜每一次的交易,而不是放空话。
我也不喜欢直接让我买高价茶,我总感觉有点像打抗生素的概念。
大师要么一出手就高端茶,要么就是老茶,我都没那个实力,
等以后,放松心态,调整好状态,多开开直播也是不错的事。
品茶中最难的事是什么?
这些年,一手的好茶原料很容易找到,茶山,茶商,茶博会,价有高有低。
简单的说,像上面的那样的人,能找到我,也能找到茶农或其它商家,那我的性格,你感觉大家都差不多,那你就直接找茶农或其它人就可以了。
我向来不认同将茶炒得太高,最后商家将自己吊得很难受,然后又讲故事的事。
茶样解决不了营销问题,你看发和卖茶样的,要么做得很精微的高价高利润超小茶区的,要么是没有生意的商家,
没有哪个品牌是靠这招立起来的。更多的是产品定位本身,和自身的能力,给茶友带去真正的价值。
上面的问题,也应该有不少茶友不认同,也可能是为我们的服务能力有限找的理由。
这最后还是看商家的服务和定位能力吧。
又说远了。
品茶中难最的事是什么?
现在的阶段是:很多茶友的评茶水平是确实比较高的。
不光、能喝得出来茶的口感风格,大约茶区,也大约知道这个品牌,或这个系列,在这个茶厂是算喝的系列,还是炒的系列。
互相交流之后决定是否需要收藏。
从纯喝的角度再往上一步,就是比较俗的事情了,去估计这个茶大约成本区间,品牌对比,看这个茶到底值不值这个价格。
就像一个二手车,不光知道原价,看这个车的现有全面质量情况,还要大约知道这个品牌的影响力,市场保有量,市场的反馈情况,你的销售能力。
反映到最后,是一个车收回去之后,会不会亏本?能不能出货。
毕竟需要用这个当饭吃的话,就要更深入一些。
可能如果继续深入的话,是某些二手车商只做某一种车的回收。这是高手。时间长了之后,顾客端和市场端,资源都会越来越强。
回到茶上,
很多茶友喝茶是不管价格,只管茶的名气和品牌,这是一种喝法,这其实也没有什么,很多品牌也有价不高的。
还有更多的喝法还是需要考虑这个茶的价值的问题,就是这个价格是否值得?
这个参照因素有:口感,商家的平时价,活动价,山头价,其它茶友的评价,
对我来说,每天试茶,不光是口感,很多时候也是在找后面的口感逻辑,市场逻辑和需求逻辑
比如,
古六山茶山的寨子,向前或向高低一两公里,两周前或两周后,有一些不同点,就是不同的价格,这个价格有合理的,也有可以不被接受的。
就需要思考,市场这支手是如何起作用的。
有些是条形更漂亮一些,价就高了,
都有香气,但香型在市场上更讨巧一些,价也翻倍了。
像以前我说过的,2020年开始时收了些革登,当时人少,就便宜,两周后就涨了两百,原因只是因为进山的人开始多了。他也不是故意想涨,整个村子的鲜叶价格在涨。
所以,我说,在易武,有可能收的300和500或800的茶的品质区间是差不多的。除非你再跳远一些,3000块。
我们关心天气,也主要是在思考,某个时间段带来的品质会真正的会有什么不同。这是需要关心的。有时,可能三周内品质差不多,有时一周之后,就有明显不同。
从这些角度出发,茶友也能发现,很多名山茶在条形,香,口感方面处在一个均衡的点,更讨市场喜欢。
没办法,人都是感观动物。
很多时间,发现,市场这个东西太神奇了,常常会落到那个黄金位置价格点。当然,这个点如何再传递到市场端,那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说得太乱,不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