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赫赫有茗,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茶知识。
对于现代人来讲,酒宴已经习以为常,哪怕是高端酒宴,只要有人带照样正常出入,除了品酒更多的是社交目的。
但茶宴就不一样。茶宴,顾名思义是以茶代酒作宴,是用来款待宾客的。唐宋时的茶宴目的很单纯,就为了品茶陶冶情操,而且是有线有闲的唐宋上层社会才会举办。
茶宴为何在唐宋上层社会流行?
茶宴有哪些形式?
如今还能见到茶宴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
最早出现与文字记载
据考证,茶宴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代(公元220-280年),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中的《吴志·韦曜传》中记。载:吴国(公元222~280年)孙皓任乌程侯时,每次宴请,宾客至少饮酒7升,而对不会饮酒的韦曜,则“密赐茶以当酒”。《晋中举书)记载:以俭德著称的东晋吏部尚书陆纳,在任吴兴太守时,当卫将军谢安去拜访他时,只以茶果招待客人。《晋书》也记载:征西大将军桓温任扬州牧时,每次宴,“唯下七奠拌茶果而已。”可见,以茶代酒,辅以糖果、糕点,请客作宴,在晋代已有原型了,并被认为这是一种清操绝欲的德行。
不过,茶宴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首于南北朝时山谦之的《吴兴记》,提到“每岁吴兴、毗陵二郡太守采茶宴会于此”。
唐代上层茶宴兴盛
到了唐代,饮茶之风开始盛行,在东西两部——西安、洛阳,以及湖北、四川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饮茶了,不少地方,茶已达到了“比屋之饮”的程度。加之,茶能提神、明目、消食,使茶的地位日益提高,茶宴成了当时上流社会的一种风尚,而且规格很高。
官方贡茶茶宴
在唐代,当时属湖州的紫笋茶和常州的阳羡茶已列为贡茶入宫。每年,两州太守总要在毗邻的顾渚山境会亭举行盛大茶宴,邀集一些社会名士参加,共同分享品尝贡茶的情趣。有一年,当时在苏州做官的自居易因病不能参加,特命笔写了一首《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诗,诗中对茶山茶宴盛况作了生动的描述,而对自己不能亲自参加茶宴的惋惜之情又溢于言表。
文士风雅茶宴
唐 佚名《萧翼赚兰亭图》宋人摹本
钱起的《与赵莒茶宴》、鲍君徽的《东亭茶宴》、李嘉祜的《秋晚招隐寺东峰茶宴送内弟阎伯均归江州》等诗中都有这方面的记述。尤其是户部员外郎吕温的《三月三日茶宴序》:“三月三日,上巳禊饮之日也,诸子议茶酌而代焉,乃拨花砌,爱庭荫,清风逐入,日色留兴,卧借青霭,坐攀花枝,闻莺近席羽未飞,红蕊拂衣而不散,乃命酌香沫,浮素杯,殷凝琥珀之色,不令人醉,微觉清思,虽玉露仙浆,无复加也。”对茶宴的幽雅环境,品茗的美妙回味,以及令人陶醉的神态,都作了细腻的描绘。
茶宴对于文人士大夫,不仅可以领略名茶的丰美滋味,而且还可欣赏环境和茶具美之趣,是一次物质和精神的享受。
宋代上层与寺庙茶宴并盛
到了宋代,茶叶生产区域日益扩大,制茶方不断创新,饮茶方式也随之改变,茶宴之风更加盛行,这与宋代皇室嗜茶是有关的。尤其是宋徽宗赵佶,对茶颇多研究,并写了一本《大观茶论》,分列20余目,对茶的产制、烹试和品质等方面都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皇帝撰写茶叶专著,这在中外历史上还独此一家。
直至宋代,茶宴多见于上层社会与禅林僧侣之间。
上层茶宴
在上层社会中,如果说文人墨客茶宴重于“情”,选择在风景秀丽、环境宜人、装饰文雅的场所进行,那么,在官场尤其是宫廷茶宴,通常在金碧辉煌的皇宫中举行,权作皇帝对群臣的一种施恩。
所以,气氛肃穆庄重,礼节比较严格。茶需明前贡茶,水要清泉玉液,器用名贵瓷皿、茶宴进行时,先由近侍施礼布茶,在皇上的带领下,群臣举杯闻香品味,赞茶感恩,直至相互庆贺,都以品茗贯穿始终。因此,整个茶宴仪式,大致可分为迎送、庆贺、叙谊、观景等内容。这一情景,蔡京的《在清楼特宴记》、《保和殿曲宴记》、《延福宫曲宴记》中都有所记述。如在《延福宫曲宴记》中写道:“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十二月癸巳,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诸臣日,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这就是宋徽宗亲自烹茶赐宴群臣的情况。
宋徽宗《文会图》
除了上层社会,茶因其“提神益思”,利于“参禅悟道”,所以茶宴也在寺院中流行。
寺院茶宴
寺院茶宴,多在僧侣间进行。茶宴开始时,众人团团围住,住持按一定程序冲沏香茶依次递给大家品饮。冲茶、递接、加水、品饮等按教仪进行。在赞美茶香、茶昧、茶色之后,论理道德修身,议事叙景。
宋《五百罗汉图》茶宴
径山茶宴
位于杭州余杭的径山历来产佳茗,唐宋径山茶已声名远播。《梦华录》中赵盼儿斗茶时用的就是这个来自钱塘(杭州古名)的径山茶。
只是宋代是蒸青绿茶,现在的径山茶已发展为烘青绿茶。
如今径山茶
径山上有一径山寺,最早由法钦禅师创建于唐天宝年间,属临济宗,发展到宋代,已位居“江南禅林之冠”,尤其是南宋嘉定年间,宋宁宗封径山寺为五山十刹之首,其影响力更是到达顶峰,甚至影响海外,成为了彼时日僧渡海求禅的圣地。
径山古道及碑石
相传法钦曾在径山上“手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逾手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后世僧人也常以本寺香茗待客,久而久之,便形成一套行茶的礼仪,后人称之为“径山茶宴”。到了宋代,径山茶宴已发展得较为完善,不仅有机结合了禅门清规和茶会礼仪,还完美体现了禅与茶的意蕴,成为当时佛门茶会的典范。
径山茶宴与日本茶道
宋理宗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日本浦南昭明禅师来余杭径山寺求学取经,一边勤研佛学,一边认真学习径山茶的栽、制技术和寺院茶宴仪式。1267年,南浦昭明学成辞师回国,将径山茶宴仪式亦一并带回日本,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了以茶论道的日本茶道。
日本抹茶道
今天,每年都有不少日本茶人慕名来到余杭径山寺,而径山茶宴这一承载着中日两国茶文化渊源的独特饮茶仪式也于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去径山寺能看到径山茶宴的真面目。
径山茶宴
写在最后
从茶宴兴盛一时可知,唐宋上流社会不仅有钱有闲,关键还有品。如今已是物质丰盈的社会,我们也得学着让自己忙中偷闲,做一些有品的事,比如品茶,让自己回归纯粹。
下期你想听宋代的其他什么茶叶趣知,欢迎留言~
好文推荐:
宋代物流远比你想象发达,“茶角”是什么角?
跟着梦华录学点茶|(1)宋人为什么拿个“锅刷”点?点茶流程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