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言论自由度扩大。谁都可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信马由缰地充分发挥想象力,可以滔滔不绝地成为演讲大师,又可以条分缕析地详细地阐述事物的演化规律。今天的社会开放包容程度跟春秋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代,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国有三千多年的茶文化,历朝历代均有详细地忆述,名人逸事,街谈巷议,有聊不尽的茶话题,有讲不完的茶故事。不同时期诞生了陆羽、卢仝、苏轼、吴觉农等理论大家与践行者。为祖国的茶文化书写了灿烂的一页,理所当然地成为世界茶文化的摇篮地和开山鼻祖。
盛世兴茶,历史一再证明了这一铁律。想当年,大家连吃饱饭都成问题的时候,何谈喝茶,何谈喝好茶,更不用提什么茶文化啦!人类社会的发展,谋求生存才是第一位的,当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程度后,大家才有了精神方面的追求(普洱茶能同时兼具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需求)。
现在的茶文化,在商品大潮滚滚洪流地冲击下,已开始走样变形,许多从业者的表现与茶文化相处甚远;有些只卖了几年茶,自己懵懵懂懂还没有弄明白多少,就到处演讲,开班授课;更有某些理论大师每年带领一班弟子们茶山一游,拜拜茶树,拍拍照,然后饱餐一顿山珍野味,呼啸而去,回到城市摇身一变,即成为馆长、会长、理事长,中国茶文化、世界茶文化理事、会长、总监、董事长、云云。毋庸置疑,这些大师们喝茶的功夫尚可,但做茶从来都是找人代工贴牌的,这样省去了不少麻烦,也不用吃多少苦,只到处风光走秀就行,如果识人鉴茶眼光准确,事半而功倍,等于走了捷径,这也算是一种成功。关键是茶品要符合大师的身份,名义上皆是名山古树纯料,但成本却比山上的毛料价格都低,茶质更是跟正宗的相去甚远,这就让人很无语了。普洱茶界有一个奇特现象值得关注,凡是广告做得好未免茶品也高级。
茶人论茶,最终靠什么讲话,近几年大家好像集体沉默了,不是关注它做了什么好喝能拿得出手的茶品,而是看表面文章,看茶的包装,看茶叶外观的精致度,看它的讲演,看它在茶博会上拿了多少暗箱操作的金奖银奖。
我们看一个茶人懂不懂茶,做不做好茶,不能只看他手里一件、两件等同原料的茶品,也不能只看他手里炒作别人已成功的茶,而是看他是不是年年做好茶,有没有点数量出来,茶品有没有连续性、一致性。再看茶叶在他手里没有再加工后的升华,有没有收藏价值。那些茶山一日游的观光客们,买的茶叶甚至没有路费花的多,怎么做的名山、古树、纯料古树茶,恐怕只有他们本人最清楚呢。
从普洱茶的品质来看,普洱茶的底蕴非常重要,没有底蕴的茶品走不远,到了中期茶阶段香气韵味日渐式微,到了老茶也许寿终正寝了。做收藏级别的茶品,很考验做茶人的功底,做茶人的态度和认知决定了一个茶的高度。
我们在选择毛料时,不仅要清楚眼下这款茶的优缺点,还要知悉几年后几十年后茶的转化走向。没有连续多年深耕茶山以及仓储的经验,在面对众多的毛料时很难做出正确的取舍。普洱茶注重讲究延续性,没有延续性如何知道中期茶和老茶的发展变化规律,又如何知道进入老茶阶段有更好的表现。
今天,所谓的茶文化理论家比比皆是,但深耕茶山一线的并不太多。好茶不一定有漂亮的包装,好茶不一定有漂亮的言辞,好茶就在哪荒野密林深处,不管你见与不见它都在那里,但前提是不停留在梦想阶段,勇于吃得苦中苦,采取实际行动予以开发制作出来才是关键。
这款2019《森林中茶》,首先定位是森林中的古树茶,不打药不施肥,百分百生态,零农残。香气浓郁,果香蜜韵,回甘突出,茶的细腻度和饱满度上佳。这款茶性价比高,有突出的收藏价值。这款茶定位高质不高价,是波多蜜韵的招牌菜和拳头茶品,来回报一直关注支持和喜爱波多蜜韵的茶友们。
喔,你在野林丛莽中生长
你隐匿在一个偏僻的山谷里
你被“波多蜜韵”所赏识
从此成了茶友心头之爱
你从大山森林中款款走来
带着一身仙气,一身露水
甚至还来不及更多的停顿一下
热情地投入干柴烈火的铁锅里
经受三百多度的高温
任由人搅拌、揉捻,浑然不怕
在那里翻滚、跳跃,破茧成蝶
于是,带着一身灼热的温度
于是,带着一绺甜蜜的芬芳
再接受灼热阳光满满地爱抚
随即被收纳在原木浆纸箱里
在哪里悄悄地静息发汗
尔后,被精心做成一个个圆饼
等待人们窃窃私语和评头品足
这就是晒青毛料的来龙去脉
这就是《森林中茶》的由来
2019年波多蜜韵的《森林中茶》,有接近易武茶王树的细腻度和茶气,有接近冰岛的甜度和韵味;而价格是茶王树的四分之一,冰岛春古树(3—6万/公斤)的几十分之一。这样的古树茶性价比之高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是茶商们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也是精英消费者的最爱。只是这种茶每年都接受定做,一般的茶友只能每次限量购买一件(提前定合同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