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借由古代传统的技术来说明,古代中国人不担心疫情的原因。在中国古代防疫的方式与今天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一般古代认为,季节交替,身体营养不够,是疫情流行的主体,要解决的方案,“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八个的智慧实在太高深了,所谓正气,是指一切对人体有益的气,也就是健康的气,这种气怎么获取?在这里有很多方法,易筋洗髓,八段锦,太极等等,这是我们中国古代人的运动方式。这种运动方式与现代的健身是两种体系,详细可以看看我的专栏《明明白白喝普洱》后,我们就可以深入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那么除了这些,还有没有其他防疫的方案呢?在中国历史上防止疫情方法还有隔离,环境消毒,口罩,药物治疗等等,详细您可以参考网络标题:《中国古代怎样防疫?这些文物透露了老祖宗的大智慧》。当然,我们只是看到了组织措施,如果要终结疫情,我们还是需要技术措施。
作为技术措施,“饺子”的故事大家应该众所周知,这个故事简单说是张仲景发明了一种叫祛寒娇耳汤的药,用的是羊肉、辣椒与很多祛寒药材在一起熬煮,然后把煮好的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再用面皮包成象耳朵似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再分给这些乞药的病人。每人一碗汤两只娇耳,而人们在喝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两耳变暖。后来发现人们在吃了一段时间后被冻烂的耳朵就好了。由于张仲景舍药从冬至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人们在大年初一庆祝新年也庆祝冻烂的耳朵康复,于是人们就按照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吃食,在初一早上也吃。于是就有了“饺子”的说法。
那么,仲景为什么把食材当药呢?这里的原因是仲景熟知“药性”,药性基本有四气五味,也就是辨认“温,凉,寒,热”指“四气”,“甘,辛,酸,苦,咸”是“五味”。从理论上来说,我们辨认了之后,我们就可以自己调节体质,让自己健康了。值得一提的是,在2007年以前,或许有些人的确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调节体质,从而让自己的身体处于健康的状态,但是从2014年之后,您是否发现了,这种方法似乎越来越差了呢?是的,科学通过电解质紊乱的特性生产出了农药,生化转基因有机肥,这让人体的感知能力出现了混乱,很多人甚至很多经方派的中医无法让人康复,因为我们的传统技术被高级科学破坏了原有食物本身的组合,这是怎么回事呢?
虽然我们有的人可以辨认四气五味,但我们无法辨认同一种食物的四气五味,而同一食物的四气五味,还蕴含着四气五味,这就成了一种无限循环,这就很难给人治病了,所以有了“辩证施治”的理论,但这样的方法还是太难了,于是借助科学的力量,采用看得见的成分来靶向治疗,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案,它与中医是异曲同工的,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不同的成分,从而精准快速靶向,从而让身体健康,而我们的中医慢郎中方法可以淘汰了。
事实其实并非如此,上海这次疫情,已经凸显科学的缺陷,因为靶向并不能解决疫情,这又是为什么呢?这里的问题用传统的方式很好理解,但是需要科学的方法,说实话,科学虽然发展出很多的词汇,但还是无法描述传统的学问,比如,我在把我的专栏翻译成英文的时候,实在太难了,传统说身,心,灵的时候,英文把“灵”翻译成了“精神”,我根本无法用英语中的任何一种词汇,去精准解释中国的“灵”。那么怎么说明科学不能解决这场疫情呢?因为,它“失灵”了。我们可以理解,可我们因为学了科学,根本找不到词汇解释,失灵是什么,对么?那么,既然无法解释,又怎么可能让天下无疫呢?让我们把目光,移到陆羽的技术上来,通过这几个结果,您会知道,掌握了这9九种技术,您可以让天下无疫。
1,掌握药性,作为以上内容,我们知道,掌握食物,药物的药性,是治疗疾病的基础,陆羽虽然是茶圣,但它对茶,对水的研究已经出神入化,而在陆羽的一生中,历史资料里没有它生病的记录。为什么说他掌握药性呢?在《茶经》,一之源中,有“为药无效”的记载。
2,掌握无接触辨认药性的技术,我们知道,中药的基础是辨认四气五味,但问题是四气五味的技术掌握,是需要品尝的,也就是说,需要破坏性测试,才能有把握辨认药性对么?而四气五味对药物的辨认,其实是“品质”对么?而陆羽可以对没有味道的“水”能进行辨认,这是什么样的技术呢?今天的科学,用成分来说明品质,而品质的安全性把控,也是破坏性的,也就是说,我们无法掌握实时的技术,来说明品质,对么?因此,在医学上,才有了双盲,临床,循证实验,用来保证医药的质量,对么?有趣的是,这些数据是过时的,无法成为“全部”,对么?而陆羽做到了“无接触”辨认食物品质的技术,所以是实时数据,对么?
3,避开有毒食物,在《茶经》中的一之源中,有“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作为疾病,我们的古人与现代人,都可以将威胁到我们生命与健康的东西,泛指“毒”,也就是说,也就是说,陆羽把“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的这段话精辟的说明了,做茶需要精准的事实,如果做不好,会导致“疾”的状态,而“疾”的状态,与我们现在的亚健康慢性病有类似,“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4,看风水,陆羽喜欢去野生森林采茶,这是众所周知的,在原始森林找茶树,需要技术,他是怎么避开毒气的,是怎么判断可食用茶树的?如果无法感受到风水,也就是环境好与坏的能力,您认为陆羽还会去原始森林采茶么?
5,祝由术,祝由的方式需要仪式感,我们知道陆羽对茶是很敬重的,在《茶经》中记录了这么一段话,“但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阙一则茶废矣!”。有多少人理解,少了会让茶废了?今天我们看《茶经》这段,多少人会理解这段话呢?如果我们把这段内容看作是祝由技术的仪式,那么您是否把这句话读通了呢?
6,精通阴阳,为什么要特别说明陆羽精通阴阳呢?在一之源中,《茶经》最后一段,“茶为累也,亦犹人参。”。这个“累”字,说明了很多问题,比如,上者生上党,按照字面来说,我们知道上党出的人参有效果,其他的地方次之,可之前有了一个“累”字,这说明了情况的复杂性,拿着上党,新罗,百济,高丽的人参的品质来分出上中下等,说明了药性,但上党这里也有没药性的人参,也会像“荠苨”一样,为药无效。
如果要解释这段话,精通阴阳之后,我们会发现,传统的真谛,看茶做茶,看树采茶,看茶喝茶,也就是说,因为精通了阴阳,才有了“累”这个复杂性,才能辨认真正的药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代人鄙视传统的原因,因为并不是原产地东西都好,我们都在注重原产地东西好的原因,而这个问题要解决,需要同样条件下,不同地区做比较,可问题是,没有任何仪器能做到同样条件下,不同地区的测试数据。想想这样的脑洞,您不累么?这些累计的成果不复杂么?累积的数据更可靠,对么?
7,陆羽还会占卜,这门技术,再根据身体感知风水,精通阴阳,您认为病毒是否还能近身呢?想想现在的环境要干净卫生,室内消毒等等,但由于我们感知不到毒气,邪气隐藏在哪里,总会有漏网的。而陆羽会占卜,从一定层面来说,他可以得到实数数据,可以告诉我们危险在哪里,根据之前掌握的技术,可以把握得更精准,是不是么?
8,无接触看人体体质,之前我写过一篇关于食物影响人的认知,食物影响人的体质的文章,按照药食同源的理论,其实是食物,药物在决定我们的体质,也就是说是食物影响了我们的体质,而不是什么体质吃什么食物,当有了无接触分辨品质的技术,那么分辨品质可以做到什么呢?分辨品质的目的,其实是分辨食物,药物的体质,这个结论可以让我们得到什么呢?科学让我们知道,经常喝碱性水,体质是碱性的,对么?那么我们从这个理论,就可以知道,比如,红枣是热性,问题是红枣的寒性,毒性这个说法您能判断么?如果吃了“性凝滞”的红枣,那身体会不会“结瘕疾”呢?那么通过阴阳来判断,看人体体质,我们也就能判断它平时喜欢吃什么食物了,看他吃什么食物,我们就能判断它的体质了,对么?最终,您是不是会想到扁鹊的医术呢?
9,预判疫情,这是怎么回事呢?按照现代来说,无性繁殖技术让农作物可以高产,而生化转基因的有机肥更先进了,但您是否发现了,无性繁殖的农作物体质差,遇到传染病,成片倒下?而生化转基因的食物,同样也是如此,我们是看到了高产,但由于标准一致,遇到未知的传染病,这些农作物,是不是也一样大片感染到了呢?或许,很多专家教授不承认,这无所谓,我说这些只是为了说明,同样的体质,可以让传染病很容易在人之间传播,对么?对于今天的疫情来说,我们都在倡导自身免疫力,如果您搜索网络文章,您是否发现,现在的科学食物,营养越来越差了呢?
也就是说,因为营养少了,吃了这些,我们的免疫力是得不到维持的,对么?您可以参考《研究人员发现水果蔬菜没以前有营养了》。如果您认为营养少了,吃多些来解决,那么会不会肥胖呢?要知道这些蔬菜水果的重量与以前的计量单位是一样的,为什么营养少了呢?那多出来的那些是什么呢?是不是需要“无接触”技术来判断品质呢?而通过陆羽的技术,如果去观察富人区,贫民区饮食,这个地区的风,水,土,气的品质,是否可以判断疫情呢?
那么我们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很简单,学会技术,吃对的食物,对么?那么对的食物是什么?对的食物,是指对的品质,对的药性,对的体质的食物,能让我们健康,让我们正气的食物,这才是好的食物,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