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聊聊古代文人的“宅”文化——茶道之铁壶(一)

作者:郁岫阁茶谈 更新时间:2022-09-02 20:54 阅读:873

这个春节对于很多人来说过得并不是那么舒心,而且还有很多人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没有休过一天假日,我们这些普通人只能用祝福和自觉宅在家里来支持,其实宅文化虽然是邻国日本率先提出并兴起的,但是纵观华夏历史,古代的文人在家里都有哪些类似的“宅”文化呢?


对每一个喜爱宅在家的人来说,家里总有那么一个自己的小世界。古人没有今天的电视网络等在家的娱乐条件,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独特的“宅”文化。比如清供,比如饮茶。在古代,拥有一个自己的茶寮是文人向往的,所谓茶寮就是饮茶的小屋子,甚至是一个饮茶的小空间。中国文化和茶的关系也是十分紧密。在当今也有很多喜爱茶文化或者爱茶的人都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茶寮,约上三五茶友甚至是自己一个人都能成为一席,这就是茶席的魅力。一人,铁壶,茶筅(下图为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的一个镜头是茶筅的特写,中国古代茶筅样子与现在日本抹茶所用茶筅略有不同。)一杯茶,又是一个悠闲下午。


抗击疫情,聊聊古代文人的“宅”文化——茶道之铁壶(一)


中国茶筅


说到茶席,今天咱们重点聊聊铁壶这个物件,在日本茶室中最重要的器物就是铁壶,我们今天看到的铁壶是来源于铁釜,是没有壶嘴和壶拌手的。今天我们看到的铁壶源于日本,又称铁瓶。在唐宋时期与日本国的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中,制釜工艺跟着绿茶树种与制茶方法、茶道、给日本僧人带回日本国。最初的形态是作为茶道用具的铁釜。由于它没有提梁和壶嘴,沸水要用竹勺舀出,不是很方便。后来就有人给铁釜加上倒水的壶嘴(俗称「流」)和方便提拿的提梁,就慢慢演变成了铁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铁壶。


抗击疫情,聊聊古代文人的“宅”文化——茶道之铁壶(一)


据文献记载,铁瓶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的江户时代天明期(1780年代),也就是中国清代乾隆年间,由此可见日本铁壶大约形成的时期就在此间。


抗击疫情,聊聊古代文人的“宅”文化——茶道之铁壶(一)


据日本《铁壶之最》书中所载,日本第一个发明铁壶的人应该是三世清水家族的小泉仁左卫门,当时他将汤釜的体积缩小并将其使用在茶道上,将把手与壶嘴加在汤釜上,也因为这样的改良,让他成为第一个发明铁壶的人,开始铁壶的制作。


又有《日本铁壶全集》书载:在日本的室町时代(1394-1573年),因为喝茶已是一种流行的嗜好,当时用来泡茶的道具很发达,市面上便出现了专用来泡茶的茶釜,到了安土﹒桃山时代(1573-1615年),由千利休正式确立了日本的茶道,那时就出现了专门制作茶釜的“釜师”,这些釜师多数生活在京都地区。到了江户时代(1615-1868年)中期,出现了“煎茶”茶道,这种茶道是一种自由享受泡茶的茶道,为了方便注水釜师,便将小的茶釜加上注水口和把手,即形成了铁瓶的初始造型。


不知道有没有茶友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铁壶用的是铜壶盖,有的用的是铁壶盖。人们把日本铁壶分京都铁壶和南部铁壶,京都铁壶现在大规模已经没有生产,有小堂口还在做,在日本山形县订制,或者在中国代工。京都壶一般都是铜盖子,提梁可以左右活动。南部壶还有很多堂口在做,一般铁盖子居多,提梁卡扣不能动。铜盖子的壶一般都是高档次壶。


在快节奏的今天为什么铁壶依然有他的魅力,我想大概有两个方面,第一是使用需求上,有网友实际测量得出,使用铁壶烧水,水的温度会比较高(虽然都是将水烧沸腾,但是其实水温并不都是100度。)另一个方面铁壶质朴脱俗的外观正好符合普茶网的那种枯冷寂淡的美学哲学。


铁壶铸造法大致有三种。硬模压力铸造法:一般用钢或其他耐高温金属为模具,利用泵浦将高温铁水注入模范中,多采用垂直脱模配置,也就是模具为左右两半,合成一个完整模,壶嘴处有一条明显的垂直脱模线。这条脱模线在较初期的现代龟纹仿品中并不加以修饰;此外,由于硬模压铸法使用金属模,制造出来的产品没有传统使用砂模具所产生的气孔肌理,所以成品壶内部表面光滑,感觉较为生硬,没有传统工艺的朴质感,这点只要曾上手过传统日本铸造法铁壶的使用者,应该可以轻易分辨。此法可一模制多个壶,量产过大,所以无论器形与图案多么精美复杂,但因为不具备独一性,这种壶价格至今不高,一般在几千到两万元之内。砂铸法,砂铸法是最为原始的自然重力铸造法。砂铸法制作铁壶采用倒置式配置砂模,一般除了壶底中央的浇铸孔外,在浇铸孔上下水平线多数可见两处小孔,是为浇铸时保持金属熔液流动的透气孔。砂铸法的明显特征是壶身有一道水平状的脱模线(最大直径处留有一圈合模遗痕线,称为“毛切”),且壶底中央脐眼的两侧各有一个小脐孔,这是铸造时留下的透气孔。壶脐也如同人的肚脐眼一样有美丑之分。现在我们使用的已经多数不是炭火了,而是平面的电热炉,所以壶的脐最好不要突出壶底过多,否则形成不倒翁式的状态就会影响壶身受热效果。脱腊法:脱腊法又称失蜡法。最早在中国青铜器等金属铸造时较为常见。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熔液,便铸成器物。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灌后将砂模破坏取出成品,所以蜡铸法不需要在砂模成形后拖出内模,因此并无传统砂铸法的腰线,故蜡铸法制作而成的作品,不会有任何的脱模线(腰线)与浇铸孔(包含透气孔)。采用此法,每壶天下仅有一只,尤显珍贵,可视为收藏珍品。


还有一种工艺至今尚未“破解”制作方法,那就是铁壶工艺中的“铁打出”。“铁打出”的工艺水平极高,因铁的延展性极低,必须反复锻锤加热、延展,并纯化铁矿砂中的杂质才得以成形,外观看来虽不起眼,却能突显铁壶古朴之美,并且增添宁静的气氛。


此技法与一般铸铁壶内覆银简单工法制作之工艺截然不同,技艺更是天差地别,故而“铁打出”又可称为“金不换”!因为金的延展性远高于铁,所以做得出“铁打出”的人,“金打出”对他们来说,只是牛刀小试。那么敲得出“金打出”的工艺师,是不是有能力做出“铁打出”呢?答案是一百位中也可能找不到一位!而现今的工艺却不太容易做出“铁打出”。


从传统的铁壶造型上看,一把铁壶主要是有七个部分组成:口,形,羽,底,环付(壶两侧耳付,过去是铁釜形态遗留的产物,用于挂起煮水用的。),盖,弦(提梁)


口:大致分为缲口、姥口、広口,甑口、田口等。形:也就是壶身形态,铁壶的形制根据形态的不同大概分有五十余种:如以形姿而名的铁壶如:真形,尻张,鹤首,唐犬,平蜘蛛,肩冲,矢筈,箪瓢、筒,丸,缲口,姥口,広口,手取等。以装饰文样而名的铁壶如:霰,霙,云龙,十德,大讲堂等。以所持者或所在地或承传所得而名的铁壶如:百会,国师,万代屋,达摩堂,阿弥陀堂等。以壶身的肌理而名的铁壶,大致分为挽肌、霙肌、鲶肌、柚肌、弹肌、砂肌、荒肌、时雨肌、石目肌等。羽:一字文羽、直线折羽,曲线折羽与羽落。羽是对腰线的特殊工艺处理的称谓。底:铁壶底部特征。大致分为利休底、织部底、道安底、远州底等。环付:大致分为饕餮鬼面、钲鼓耳、远山、常张、松笠、竹节、狮子、鹤、猿、虾、螺等。盖:从材料上分大致为,唐金铜盖、紫斑铜盖、铁盖。唐金盖为铜锡合金;紫斑盖为金属着色技术制成。从形制上分,大致分盛盖(上凹)、掬盖(下陷)、一字文盖(平)、惠明盖(周上凹心下陷)、古镜盖、毛织盖等。盖尚有摘钮部分,或称撮。大致以形态分为:透茄子、山栀子、梅骨朵、铁椎、箪瓢、无名,切子等。弦:通常有两种提梁,一种是实心提梁,日语称之为无垢弦。一种是空心提梁,日语称之为袋弦。还有一种较为特别,是龟文堂专属S弯可拆卸铜提梁。这里只是简单提一下,有机会做成详细的视频和茶友们一起欣赏铁壶的各种工艺和形态。


其实喝茶也好,赏玩这些茶的用具也好,都是饮茶的人们把自己精神追求的一种物化或者是仪式化。而追求精神富足也是古人在“宅”这个文化上最大的贡献吧。今天我们先聊到这里,下一期我们接着聊铁壶的使用。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