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大茶类中,乌龙茶类是唯一讲究焙火(或称烘焙)工艺的茶类。
通过不同的焙火方式,才造就了乌龙茶类独特且多元的香气。
毛茶在产区制作完成后,茶干含水量仍较高,质量也不稳定。
茶行在收购茶农的毛茶之后,会视毛茶的状态进行不同程度的焙火,主要目的是降低含水量、去除杂味,并且依顾客的喜好进行不同程度的焙火。
闽南话中用“缩茶”来描述茶叶焙火,意思是指焙火的目的是为了浓缩茶叶的香气与滋味。茶叶制作到了这个步骤,才算是精制完成。
发酵足够,焙火才更能增添风味
茶叶含水量降低,有利于长期储存,保质期更长。
乌龙茶的焙火程度有明确的分级,但不是所有半发酵茶类都适合焙火。
茶叶是否适合焙火与海拔高低无关,主要还是取决于茶青的采摘成熟度与制作时的发酵程度。
“高山茶重清香适合轻焙火,平地茶质量不佳适合重焙火”,这其实是消费者对于茶叶的错误认知。
现在市场上的高山茶不适合用较重火候焙火,原因在于嫩采及发酵不足,仅适合以低温复火干燥。
过度嫩采与发酵不足的茶,本质上接近绿茶,若是焙火加重,会比不焙火的毛茶更加苦涩,而且失去原有的新鲜香气与滋味。
现在市场上海拔越高的茶,采摘成熟度往往越低,发酵度也越是不足,茶叶中的可溶性糖类含量低,苦涩的多酚类物质转化不足。
这样的茶经过焙火后,纵使甜度有多提升,但苦涩度也大大提高了,甚至远高于甜度。
另外,轻发酵的茶香气大多来源于低沸点的物质,一旦受到高温焙火便会挥发,这样香气就减弱了。
稚嫩、发酵度不足的茶叶又很容易“咬火”,冲泡出的茶汤会有明显的火焦味。
“焙火”能给茶带来什么样的优点?
焙火除了能进一步增添茶的香气和滋味,同时也赶走了茶叶里的“咖啡因”。
咖啡因在高温作用下会从茶叶中升华逸散到空气中,遇到冷空气又会凝固。
咖啡因具有苦味,在茶汤中可以与其他可溶物质融合,使茶汤的口感更具活性。通过焙火去除了咖啡因的茶汤,口感相对较为温和甘甜。
挑选茶青成熟度高、发酵度适当且焙火程度稍高的茶来喝,能避免喝茶失眠的情况。
成熟度越高的茶青,咖啡因含量越低,再通过完整的加工,便能得到温和、刺激性低的茶汤。
买茶时,观察茶干的外形,越紧结、色泽越墨绿油亮的茶越有可能是采摘成熟度较低、发酵与焙火工序不完整的茶。
像这样的茶,喝起来不仅影响睡眠,还可能出现心悸、肠胃不适的情况,所以购买时要多留意比较。
重焙火的茶叶是消费者口中所谓的“熟茶”,但“熟茶中含有的咖啡因较少,所以不伤胃”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
嫩采又发酵不足的茶,即使是通过焙火成为了“熟茶”,看似无害,但也有可能只是“笑里藏刀”,选购的时候对这类茶要擦亮眼睛。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