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在一个朋友家喝茶,喝的是老班章,霸气十足,回甘持久,汤色黄润,这个时候,突然朋友的小儿子跑过来,看到我们在喝茶,说了一句,你们喝什么阿?这个颜色怎么这么难看,像“粑粑”一样的颜色,肯定很难喝,好恶心。
顿时,我们在座的几个朋友都哈哈大笑,没有人会想到在小朋友的心里,我们品得不亦乐乎的老班章是这样一种描述。
一、突然想起一个话题:“喜欢与不喜欢”?
小的时候,很多的不喜欢,不喜欢吃葱,不喜欢吃香菜,不喜欢吃辣椒,反正,不喜欢的东西很多,也没有细细去品味很多东西后续的变化,就是第一眼看到什么,第一口尝到什么,就直观的感受到什么,不喜欢的这个东西在我的字典里就是不好的。
这个时候,我觉得是对不喜欢的一种厌恶的过程,很直接。
随着自己慢慢长大,喜欢的东西和不喜欢的东西越来越清晰,喜欢吃烧烤,喜欢吃火锅,喜欢吃甜食,感觉身边的朋友大都一样,对了,还有喝酒,这是很多男孩子年轻时候的记忆。
这个时候,我觉得是对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执着,有好的,当然过度的东西也有不好的,比如喝酒。
又过了一段时间,自己慢慢会喜欢上自己之前不喜欢的东西,茶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去品尝,开始去尝试的。刚开始觉得喝茶就是茶,没有茶味那还叫茶嘛,接触普洱以后,才体会到那种先苦后甜的感觉,有的茶回甘来得慢,更是如此。
喜欢和不喜欢慢慢模糊了,之前不喜欢的东西,慢慢去品味,还有另一番滋味,之前喜欢的东西,经历多了也觉得乏味。
这个阶段,我觉得是重新去定义喜欢和不喜欢,也可以说是不去定义了,万物都有其有特点的一面,有些第一口喝下去就觉得不好喝的茶,过了几年再喝反而会回味那个味道,也是奇怪。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喜欢的东西也越来越少了,吃的东西,只要是健康的,都可以。
二、我对普洱茶本身也是这个过程
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茶味重的茶才是好茶,那个时候老班章、老曼峨都是首选,那个时候还便宜,不像现在喝不起。
本来布朗山就是以茶气重而著称,所以,那个时候就是喜欢喝布朗山的茶,像后来的章家三队也是去了老曼峨后当地人推荐下才去挖掘的。
虽然章家是台地茶,没有古树茶的回甘那么好,不过,我当时已经觉得跟老班章一样了,茶气重。
后来,慢慢开始喝易武茶,麻黑、刮风寨、甚至还有幸喝了一些老周的薄荷塘,听很多茶圈的老友聊得云里雾里的,慢慢也开始接受易武的绵长和持久。
慢慢觉得自己之前的不喜欢太绝对,自己的认知太狭隘了。
再后来,有个好朋友约了一起去临沧,开始喝临沧茶,跟易武很像,柔而持久,但又比易武有更多的鲜爽度和回甘,别有一番滋味。
随后,再加入古树做的熟茶、红茶等等,品得越来越多,反而越来越不挑剔。
慢慢地变得没有癖好,没有执着,随之淡然!
整个过程是慢慢让自己平和的过程,是慢慢去找寻自己本真的过程,无论是老班章、老曼峨、还是贺开、章郎、小户赛,还是那罕、困鹿山和帕沙,都有其独特的口感,独特的本真。
还记得有句台词这么说:“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有过牵挂,才能了无牵挂。”
希望这一片片古茶园能永远地保留下来,能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基础上,慢慢把每个地方的文化和口感带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