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风寨古茶树的那些故事

作者:斗记普洱 更新时间:2022-09-03 22:49 阅读:753

刮风寨的古茶树散落分布在大约5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中,即茶江湖中人人艳羡的易武国有林,说得准确点是“国有林中的云南大叶种古茶树”,它本身是森林的组成部分,因这一整片森林的山林所有权统属于国家而得名。过去因为林密难行,山上的茶叶又不值钱,少有人愿意来,也因此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轰轰烈烈的古茶树矮化运动中,刮风寨国有林的茶树逃过一劫。


刮风寨古茶树的那些故事


刮风寨位于国有林中的古树茶地有茶王树、茶坪、白沙河、三家村、冷水河等,但主要集中在茶王树、茶坪、白沙河这三个地方,年产量差不多有2吨左右。这里的生态环境极好,但路极难走,从寨子里出发,一般要先骑一个小时的摩托车,再步行一个小时才能到达茶地。熟悉山路的茶农,来回要四个小时,难走的地方,一般人很难进得去。而如果要从刮风寨走到“茶王树”所在地,那就更辛苦了,它的海拔在1400~1700米,林深蔽日,早些年要徒步七八小时,一路跋涉,艰险处还得如壁虎般手脚并用爬过去,沿途还有蛇虫出没,艰险异常。


刮风寨古茶树的那些故事


在刮风寨的三大茶地中,茶坪是古树采摘时间最早的,也是目前刮风寨唯一一个完全没有小树的茶地,极为难得的是,它的原始生态保持完整、植被覆盖率高。斗记普洱茶刮风寨初制所所长李德明介绍到“原来刮风寨靠养牛为生,导致以吸牛血生存的蚂蟥横行,刚开始去茶坪没有路,只有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人只能脱鞋光脚沿林中的水路一路过去,你身边会出现很多蚂蟥,水里有,陆地上也有,赶都赶不走。后来茶贵了,养牛少了,蚂蟥也就慢慢绝迹了。”


刮风寨古茶树的那些故事


白沙河的茶地,较于整个刮风寨陡峭的山势来说相对平缓一些,过去被人们作为村落的选址地,人们为了填饱肚子,就要在这样的地方种植粮食,把树木焚烧或者砍掉种玉米。茶树是与杂木混着的,在当时毫不值钱,也没有人考虑到有朝一日会值钱,先民们就把大量的茶树当杂木一般砍掉、烧掉,有幸存留下来的古茶树,到今天就成为了宝贝。


市场对原生态古树茶的追求,成就了今时今日刮风寨的地位。2002年正式通公路以后,之前像原始社会一样封闭的刮风寨,出现了越来越多外乡外省的茶商和茶人。2003年,背着八十多斤干毛茶去麻黑卖毛茶的李德明机缘巧合遇到了从广东来的茶人陈海标,两人相谈甚欢,陈海标跟着李德明跑遍了刮风寨所属的每一片茶地,仿若发现世外桃源般异常惊喜。2004年,陈海标在易武老街创建的德茗轩(斗记品牌前身),推出了第一款刮风寨纯料大树茶。从此之后,曾经默默无闻的刮风寨茶叶,以其卓越的品质得到了无数茶人和茶客的青睐,最终成为普洱茶江湖中的明星,而陈海标则成为了最早推广刮风寨这个山头的人。


刮风寨古茶树的那些故事


对于顶级产区刮风寨的茶农而言,一开始在市场中最大的优势是茶叶的原生态,最大的难度是制茶的技术不成熟。因为瑶族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民族的历史,就是在中国大地上不断迁徙的历史,主要的生产方式是狩猎和耕种,精细的普洱茶生产技术并不擅长。世代穷苦挣扎的刮风寨人,知道茶叶能卖钱了,但用自己的土办法,用家里的炒茶锅杀青,炒出来的干毛茶往往带着一锅腊肉或腌菜的气味,难以呈现出好滋味。茶人陈海标遇到李德明后,严格要求按照规范来制茶。好的原料加上好的工艺,最终造就了刮风寨这个顶级产区的鼎鼎威名。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