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仙,古人提到这称呼,多指的是卢仝,今人则多称其为“亚圣”,地位稍逊于陆羽,但在日本的某些流派中,人们对他的崇拜甚至超过了陆羽。
茶仙卢仝
卢仝(795年-835年),汉族,范阳(治今河北涿州市)人 ,“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自号玉川子,中国唐朝中期诗人,早年隐少室山,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后迁居洛阳,死于甘露之变。
卢仝,是河南济源市思礼村人,年轻时隐居少室山,家境贫困,但他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后来,朝廷曾两度要起用他为谏议大夫,而他不愿就职,曾作月蚀诗,讽刺当时的宦官专权,受到韩愈的称赞,后在“甘露之变”时遇害,著有《玉川子诗集》。
他的一首著名的《饮茶歌》很有名,对茶文化的推动起到了巨大作用,诗中,将饮茶感受生动超然的描绘出来,他和陆羽的共同点是,都反对在茶中乱加香精调料,不喜欢奢华繁复的饮茶礼仪和采用昂贵华丽的茶器具。
《饮茶歌》
——唐·卢仝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卢仝同为文人,以儒家思想待茶,与陆羽不同的是,他似乎更倾向于道家。而陆羽身上,则有着禅宗的印记。
据传1941年,日军侵华期间,一支队伍在执行三光政策,但在卢仝的家乡看到他的墓碑后致敬离去,唐朝杜牧,《春日茶山病不饮酒,因呈宾客》诗中说,“谁知病太守,游得做茶仙”,这诗中的茶仙人,指的就是卢仝。
除了茶仙外还有以为重要的人物也被后是称之为茶仙,他就是朱熹。
茶仙朱熹
南宋的理学家,朱熹,生在茶乡江西婺源,在他政治生涯后期,他以茶仙自居,经常题诗落款为茶仙。其人一生侍茶,少年时生活在武夷山,不仅品茶论茶,还亲自参与种茶,制茶,煮茶,宴茶,逗茶,咏茶,乐在其中。并在武夷茶中,悟得许多理学文学的灵感。
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言,“物之甘着,吃过必酸,苦者吃过却甘,茶本苦物吃过却甘”。
武夷山慧苑寺中有副“客至莫嫌茶当酒,山居偏与竹为邻”的联句,传说是出自朱熹之手。
他一生茶缘天下,是武夷山茶文化中重要的人物,一生写有大量茶诗文,如《咏茶》一诗流传至今。
《咏茶》 ——朱熹武夷高处是蓬莱,采取灵芽手自栽。地僻芳菲真自在,谷寒蜂蝶未全来。红裳似欲留人醉,锦幛何妨为客开。咀罢醒心何处所,远山重叠翠成堆。
现在的“武夷名枞”之一的“文公茶”,正是朱熹所植茶树繁衍而成的。
朱熹嗜茶,尤喜茶宴。他与开善寺主持圆悟长老是一对茶中知己,常一起品茗论道。圆悟长老圆寂后,朱熹还专门写诗吊唁:“灶香瀹茗知何处,十二峰前海明月。”朱熹曾两次回祖籍地扫墓,每次他都带去武夷茶,在祖宅里设茶宴招待老家的亲朋故旧。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朱熹把追求思想境界当作人生的崇高目标,而茶正是他精神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他在题匾赠诗时,曾用“茶仙”署名,也当是名副其实了。他还曾经把把武夷茶苗带到婺源,在祖居庭院植了10余株,可谓是推广不遗余力,生平做派学术风格,虽少了些仙气,无可称为“茶仙”了。
喜欢本文的欢迎您点赞收藏,欢迎分享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