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百匠茶学院原创
丨首发于今日头条:百匠茶学院
丨作者:林方致
呵笔难临帖,敲床且煮茶。
宁静致远,方得始终,我是林方致。
今日天气晴朗、惠风和畅,是个适合出游的日子,于是便带着孩子去街上转转了,正好逢着年关,也可以采办些年货,离着新年还有小半个月,但福鼎的街头巷尾都已经挂满了红灯笼,一个个小灯笼在绿叶的衬托下,分外的红艳、可爱。
过了午饭时间,寻友人讨杯茶喝,也当是消消积食。到他店里时,他正好在泡茶,泡的是一款去年新制成的荒野冬片,茶汤清甜爽口、茶香馥郁带着股冷香,恰好解了我的油腻,也提了我的精神。
这款荒野冬片历经四时变化,野韵天成的叶片里蕴含着丰富的内质,茶叶叶片宽大、有层厚厚的角质层,茶叶内的物质释放的速度较慢,故而茶叶很是耐泡,我看友人已经出汤六、七泡有余,还丝毫没有坐杯的意思,几冲之后茶汤厚度依旧不减,这款好茶无需坐杯。
何谓“坐杯”
“坐杯”、“闷泡”、“留根”、“沥干”,这是一组属于茶品冲泡界的必备名词。
“留根”:指在每泡茶水出汤的时候,留下些许的茶汤于盖碗之中,大部分留汤的比例是三七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延续茶汤的滋味,让每杯茶汤都能保持甘醇的滋味。以白茶为例,一般是在盖碗容积较大或是煮茶时,会使用“留根”法;
“沥干”:是“留根”的反义词,留根是留下茶汤,沥干则是在每次出汤之际,将茶汤倒个干净,盖碗内不留一滴一毫的汤水,适用于容量小的冲泡容器;
“闷泡”:闷泡是指将茶叶闷在盖碗之中,延长出汤时间,让茶叶与水之间亲密无间的接触许久,通常情况下,这个时间不会少于三分钟;
“坐杯”:坐杯的概念与“闷泡”类似,都是将茶水出汤的时间延长,最大的区别在于,“坐杯”延长的时间远远的短于“闷泡”,并且坐杯的时间是会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以白茶为例,优质白茶的前几泡并不会坐杯,到第五、六泡开始,之后每泡的坐杯时间可延长10秒。
品质上乘的茶,前几泡不宜坐杯
对于品质上乘、内质深厚的优质茶品而言,前几泡根本无需坐杯。一杯好茶,往往是到了五、六泡之后才需要稍稍的坐杯,也不需要太长时间,延缓个十秒即可,这样能将茶叶内更深层面的内含物质逼出,使得茶友阅尽属于这杯茶的所有不同滋味,从清甜到甘稠。
过早的坐杯,对于优质茶品来说,无疑是一种糟蹋。就以我最经常接触也是比较了解的福鼎白茶中的新白茶为例,我们平日里冲泡白茶,最适合的方式便是“快出水”,从沸水入盖碗到茶汤出盖碗的时间最好控制在5秒以内,这样得来的茶汤最为清冽鲜爽。
长在海拔600米以上的优质高山茶青,从一出世就身怀“宝藏”,像是十年寒窗的学子,已经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内涵丰富。如果在冲泡第一道茶汤时就采用坐杯的方式,相当于是将原本可以冲泡三、四泡的茶汤内质,浓缩于一杯茶汤之中,提前透支茶汤的内质。
这样做只会带来两个后果,一来过早或是过长时间的坐杯,会导致茶味物质释放过多,茶汤的滋味过于浓郁,汤感不佳,而且喝过浓的茶水还会造成熬夜与茶醉;二来茶叶内的物质被提前释放,茶叶内的物质含量降低,茶叶的耐泡度随之降低,茶汤浓淡不均。
需要坐杯的茶并非好茶
通常来说,一出场就坐杯是对优质茶品的深深的误解,那到底怎样的茶才需要坐杯呢?拥有这些特性的劣茶才需要坐杯!
一、生长环境差劲
从一开始就没有良好产出环境的茶青,本质上就没有积累养分的机会,茶味物质寡薄,不得不借用坐杯的方式来掩盖自身不足。如果想平常那样,用快出水的方式来冲泡它,根本得不到茶味,只有淡如水的滋味,所以也只能靠着拖延时间来争得些茶味出来。
所谓生长环境差劲,指的便是在平地或是马路边生长而来的茶树。近年来白茶的市场越做越大,茶商与茶农为了牟利,白茶种植的海拔被压得越来越低,现在发展到在平地地区也出现茶树,甚至为了种植茶树而毁林开荒的地步。
而这些接近人类居住地,受着尾气与尘土的覆盖的茶叶,叶片无法自由呼吸,茶叶的内质积累无法正常进行,且平地地区地势平坦,雨水来时不能及时的被排走,导致土壤的透气性降低,对茶树的树根造成致命的伤害。不论是温度、湿度还是洁净度都比不上高山,品质自然不佳。
二、制茶工艺差劲
优良的茶青加上优良的制茶工艺才能得到一款好上加好的茶品,光有优良的茶青而使用了粗糙的制茶工艺的茶品也依然是不够优质,而差劲的制茶工艺,对于茶叶的风味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不当的制茶工艺,同样会破坏茶叶内质,导致茶味寡淡。
例如,白茶制作中如果急功近利,使用了高温烘焙的方式,就会破坏内质,而岩茶在培火的过程,不留心就会将茶叶焙坏,茶汤的滋味就会降低。
对于一杯好茶而言,待到其茶味被冲泡淡了之后,才需要坐杯,一开始冲泡就需要坐杯的茶需要茶友警惕。坐杯闷泡不是领略好茶的正确路数,相对而言,快出水更考验一款茶的实力。
欢迎关注【百匠茶学院】,了解更多白茶的知识!
原创说明:本文由百匠茶学院林方致(baijiang2018)原创出品,欢迎喜欢喝茶的朋友转发分享,其他平台转发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