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讲紫砂壶的冷知识。
点进视频,里面是个倒放的紫砂壶。
用大拇指摁住壶嘴后,壶底朝天,倒转过来。
接下来这一幕,让人暗暗称奇。
奇怪,怎么壶嘴不会脱落呢?
难不成,牛顿发现的地心引力,就此将要打破?
熟悉内幕的茶客,一眼就能看清真相。
这背后,和“拔罐”原理接近。
本质上,不过是内外气压差造成的物理现象。
不少壶型特殊的紫砂壶(壶盖与壶嘴口高度平齐),只要稍加尝试,都能轻松做到这一点。
而盖碗因器型设计缘故,盖与碗是分离的,就没办法做到这点了。
《2》
看到那个“倒立不掉盖”的视频,想起之前看到的提问。
有茶友观察到一个细节,他在对比了很多个盖碗后,发现一个普遍状态。
和茶壶相比,盖碗很难做到严丝合缝。
到茶具店挑盖碗时,整排盖碗看下来,大都如此。
但紫砂壶就不一样了,紫砂壶的壶口,合缝性很高。
哪怕合盖后推一推,也不会发现有缝隙。
话说,这是不是盖碗的普遍缺陷。
下次在买盖碗时,该怎么办才好?
其实,不用大惊小怪,这是正常现象。
盖碗的盖与碗不能严丝合缝的原因,不外如下。
首先,盖碗没有修口。
紫砂壶在加工时,少不了修整壶口。
但凡有多出来的泥料,都要削掉。
但盖碗加工时,没有经过修口,自然难以完美合缝。
其次,盖碗的碗与盖,是分开烧的。
陶瓷在高温烧制过程中,会出现一定收缩比。
因此,合盖之后会有一定缝隙。
但只要合盖后盖子不来回滑动,能平稳放置,并不影响整体的实用性。
最后,合盖过紧,反而不利于茶汤倒出。
盖碗本身的泡茶职能,决定它不能严实合盖。
因为,若是盖碗合盖后,一丝半点的缝隙都没有。
注水之后,再合上盖,会出现很尴尬的状况——茶水没法倒出来。
受到内外压强影响,整个盖子像是被牢牢吸住那样。
既不利于揭盖,也不利于调整合盖角度。
但茶壶不一样,茶壶是通过壶嘴倒出茶汤。
茶汤流经壶嘴后,呈现柱状式倒出茶汤。
但盖碗的出汤,仰仗合盖开口大小。
顺着合盖的缝隙,茶水自然能顺利倾倒而出。
《3》
论出汤顺畅性,盖碗更占优势。
不论从哪个层面看(茶汤倒出速度、是否沥干),紫砂壶都比不过盖碗。
白瓷盖碗,江湖别称是三才碗。
有盖,有碗,还有底托。
过去在直接喝盖碗茶时,底托的存在能发挥一定的承托作用。
配套出现,必不可少。
但在盖碗泡茶时,平日里,我们大多只用二才碗。
有了茶盘托底后,盖碗自身的底托反而会显得功能重复累赘。
说回正题,正因盖碗本身是“分离式”茶具,合盖角度能自由调整。
泡茶过程中,更加有利于灵活发挥。
若干茶体积稍大一些,如枝叶蓬松的秋寿眉散茶等,合盖开口即便大一些,也不必担心茶叶会顺着茶水流出。
如果是个别条索纤细的红茶,还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缩窄开口。
往盖碗内注入沸水后,合盖倒出茶汤。
顺着合盖缝隙,茶水能顺利倾倒而出。
片刻之内,直泻而出的茶水,能呈现瀑布状的姿态,飞流而下。
等到茶汤“洪峰”过去后,汤水余量变少,茶水呈现细柱状倒出。
直至最后,盖碗内只余留少量底汤时,将残留的数滴茶水沥干,整泡茶就算大功告成。
但紫砂壶的泡茶出汤,情况明显不一样。
受限于器型影响,紫砂壶泡茶需要通过壶嘴,才能倒出茶汤。
个别壶嘴细窄的茶壶,茶水倒出过程会异常不顺畅。
常会遇到被泡开的茶叶堵塞出水口的尴尬。
即便换成壶嘴通道宽一些的茶壶,在倒出茶汤时,茶水依旧呈现柱状倒出。
对比盖碗的“瀑布状”出汤,紫砂壶的“柱状式”茶汤倒出过程,速度明显放缓不少。
要想短短数秒之间,彻底倒出一冲茶,并不现实!
《4》
盖碗是否严丝合缝,不影响使用效果。
对盖碗而言,保留适当缝隙,再常见不过。
但挑盖碗时,重点不在合缝,而是盖与碗是否匹配。
前面提了,盖碗本身是分离式茶具。
盖、碗、底托都是分开的。
因此在选盖碗时,得关注盖与碗是否配套。
若是合盖后,发现角度不匹配,无法平稳合盖。
要么歪向左边,要么歪向右边。
这样合盖歪歪扭扭的盖碗,属于残次品。
泡茶过程中,合盖开口易打滑,不建议使用。
若遇到这样的“歪盖碗”,还是及早售后为好。
除了检查合盖后是否平稳外,还要留意大小是否合理。
一旦出现盖大碗小,或者碗大盖小的问题,都不能留!
《5》
从实用出发,如何才能选对好用的盖碗?
器型上,碗沿宽度要适中。
用三指握碗法时,碗沿是大拇指和中指的“入手点”。
碗沿的存在,就像安全岛,能隔离滚烫的盖碗表面。
碗沿略宽一些的盖碗,伸手握向碗沿时,才不易担心烫手。
容量上,大小要适中。
过大的盖碗容易笨重,拿着不趁手。
稍不留神,还会因为拿不稳,导致烫手。
而容量过小的盖碗,不过70-80毫升,连一些容量稍大的主人杯都比不过。
用这样的小盖碗泡茶,泡出来的茶汤会不够分。
碗壁上,选轻薄一些的更好。
很多茶客下意识间会觉得,盖碗选厚实点的好。
碗壁厚实,拿起来更能隔热防烫手。
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碗壁厚实的盖碗,笨重不轻盈。
泡茶出汤时容易让人手酸不说,散热效果还不理想。
注入沸水后,热量迟迟不散。
不如选碗壁轻薄些的盖碗,散热更快,更不怕被烫到手。
个中道理,一试便知。
《6》
之前有茶友提问,纯钛盖碗是否更好用?
按个人理解,买茶具,还是选陶瓷或玻璃为主。
其中,盖碗选白瓷。
泡绿茶嘛,还是玻璃杯更常见。
至于金属茶具,还是慎选为好。
且不说金属导热快,万一金属用料不纯,掺杂了杂质。
再用于泡茶,就会有串味干扰风险。
至于说,在玻璃盖碗与白茶盖碗之间,为何后者会更好用?
之前专门做了一次测评。
结果发现,玻璃盖碗的合缝性虽好,相对更紧密。
但在合盖倒出茶汤时,却发现盖子容易“打滑”
稍不留神,茶水容易越线,顺着碗沿流下,异常烫手。
从实用、百搭、防烫效果看,白瓷盖碗才更完美适用!
更多关于茶具的知识
3个盖碗挑选细节,完整握碗手法,学会这些,盖碗泡茶再也不烫手
冲泡白茶、岩茶、普洱茶时,是素烧盖碗好,还是白瓷盖碗好?
一个人喝茶,用多大的盖碗比较合适?选盖碗的标准是选大还是小?
新手使用盖碗的3大诀窍,照着学,不用担心盖碗烫红手指
答疑解惑,冲泡白茶时,玻璃盖碗和白瓷盖碗有什么区别?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