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之约音频:00:0005:02
传统手工艺,
在现代化急速发展的时代,
似乎越来越被人遗忘,
但总有一些爱茶爱到骨子里的人,
还是坚守传统,寻找传统,
叶荣枝老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近日,香港著名茶人叶荣枝先生,云南著名茶历史文化作家杨凯先生,云南著名茶文化作家王迎新女士,相约到昆明·韵海之家叙茶。
叶荣枝先生,
之前就听韵海的老师们提起,
他们提起时总是不自觉流露出敬仰之情。
今日得见,一袭素衣,鹤发童颜,笑容可掬,翩翩而至。身体健朗,亲切慈祥,行走时自成风度,言谈中自见精神。
这位对茶十分钟情的老茶人,
对茶的传统工艺有着深厚的情结。
前年某杂志社采访他时,他曾说:“我一直在研究,当年那些好茶是怎么做出来的,什么山头,什么加工办法,什么储存条件。”因为当年的茶不仅有他熟悉的味道,更有一种茶的真味。
老人对茶的执着,纯粹,真诚,
以及深厚的茶文化学识,
一直为同样重视传统工艺的陈剑老师所敬重。
“我吧,做不了冰岛、昔归,我是很传统的人,我一直在寻找有品格的茶友。”陈剑老师笑着对老人说,带着些许调皮的语气。
也许是对历史上茶人先辈的追忆,也许是对传统的坚守与探寻,叶荣枝老先生与陈剑老师便打开了话匣子。
叶荣枝先生此次来就是寻找令他满意的手艺。话题围绕着制茶工艺展开,尤其是谈到普洱茶的初制工艺,叶老先生与陈剑老师交流甚多。
叶荣枝:“茶叶采下来,如果萎凋不够,里面的多糖出不来。”老先生就萎凋工艺说出自己的看法。
陈剑:“按我的话来说,萎凋就是去掉一些不好的物质。”陈剑老师表示同意。
叶荣枝:“杀青方面一定要注意杀得透。”
陈剑:“我们的要求就是杀青一定要杀得熟。只有杀青杀得熟,糖分才能呈现。不能高温杀青,但是要杀得透,而且我是希望芽叶要带梗的,这样茶的口感才丰富。”
叶荣枝:“那你们是怎么揉的?”老先生想进一步了解。
陈剑:“我们只从一个方向揉捻,我做出来的茶要紧一些,因为揉捻得深,需要破损细胞壁,因为有利于后期氧化。要细胞壁破的话,就需要前面炒得熟,炒的不熟,后面揉捻就很难。”在揉捻方面,陈剑老师有所创新,采用的是他自创的太极揉捻法。
叶荣枝:“你们几点钟晒?”
陈剑:“鲜叶放一个夜晚,凌晨4点钟开始炒,8点钟收工。我们都是天亮之前炒茶,我们从不晚上炒茶。如果头天晚上炒好,搁了一个晚上,就酸了。晒青,我们一般在早上8、9点钟晒,晒太早,露水很重,不好的。”
叶荣枝:“嗯嗯,你理解跟我理解差不多。”老先生点头表示认可,“还有一点,你们怎么晒?”
陈剑:“我们是放在簸箕里面晒。”
叶荣枝:“我的看法是一定要落地晒,干净一点就行。”
陈剑:“我理解你要落地晒,地上有地气嘛,就不会干得那么快。但是要专门有人守。如果没有人守,下雨收不赢啊。”陈剑老师给老先生说明原因。
叶荣枝:“我还是觉得坚持落地晒。”
陈剑:“我可以同意你落地晒,但是要拿簸箕,这样好收啊。”
叶荣枝:“如果按照我的说法,我能肯定做出来的茶接近80年代的茶,现在我喝到的茶,味道完全不对。”老先生有点感慨。
陈剑:“你什么都不用管,到时候,你来试试茶就行。我在易武做茶,可以说是最土的,还是用柴烧,还是用手炒,还是蹲在地上揉。”
叶荣枝:“所以,我想做点好东西,留给后人。如果你能完成我的心愿,我就很感激。我做点茶,也是想送送朋友,作为留念。”老先生沉浸在感慨中。
陈剑老师爽快地喝下一杯茶,答应了老人的委托:“在古六山,我可以完成你的心愿。”
王迎新老师和杨凯老师,作为云南茶文化研究的作家,也有感于老先生对茶的这份痴情。
他们也聊到现在这个机器制茶的时代,能坚守传统工艺的很少;人心在利益的驱使下,越来越浮躁,真正能在普洱茶行业沉淀下来的品牌很少。
一次茶约,不只是几位老师、前辈们的交流,更是一次云南茶文化界的思想碰撞。韵海之家,茶人世界,今夜一叙,畅快淋漓。被老先生感动,也被众多前辈们感动,因为这份茶缘,甚感亲如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