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早些年,很多茶客在买饼茶时担心“掺假”。
这种问题饼,状况多多。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内在并非“一口料”。
外层看着,像模像样,一切都好。
但内里呢,却掺了次品。
反正茶饼一压,任谁也无法从表面上看出来。
知人知面不知心的情形,就此在茶圈上演。
《2》
早四、五年,有位北方茶友买了一件我们的2015寿眉饼。
没想到,收到货之后,听了身旁熟人的危言耸听。
“买茶饼呀,掺假风险很大。”
于是乎,茶友找来一个大脸盆,将整饼350克7两重的茶饼,全部浸泡在水里。
泡上一天一夜,等茶饼彻底舒展泡开后。
打开一看,很是欣慰。
“看来,你们的茶饼没有掺杂,里外都是一口料子。”
当时,打开私信,看到茶友发来的大脸盆茶。
麻花差点心疼得吐血三升。
即便要验货,对半撬开就是。
再不然,撬开之后,专门泡来尝一尝。
又何必白白报废一饼好茶,转眼到现在,随着近些年白茶市场行情节节升。
2015年距今,货真价实的七年陈老白茶,存量虽有,但数量不多,精品更少。
再度想起那饼因信任问题报废的老茶饼,更是心疼惋惜。
说一句公道话,茶圈当中,人为恶意掺假的情况,的确有存在。
但那只是少数,不能代表全局。
麻花更愿意相信那一句老话——邪不压正。
用心做茶,诚信经营的同行。
肯定会比那些投机取巧,想方设法以次充好的人多!
《3》
今天的正题,还是聊岩茶。
并且,聊的是一罐“表里不一”的口粮大红袍。
起因是,有茶友给我们爆料了这样的八卦。
“罐装茶叶上层质量好,下层质量差,是不是行业潜规则?”
“平时爱喝岩茶,一天当中至少要泡2-3次,茶叶消耗量比较大,所以不爱按克、按泡买岩茶。”
“选口粮岩茶时,都是按半斤左右买入罐装。但试了很多次,很多罐装茶叶刚买入手,香气滋味都不错,但喝了一段时间后,茶味就变了。”
“这是不是因为,同样一罐口粮大红袍里,表里不一,上、下部分不是同一批原料,商家故意放了好茶在表面充当面子工程?”
对于这样的质疑,不知大家怎么看?
在麻花眼里,故意掺假,只是个例。
尤其那些本身就价格实惠的口粮茶,茶叶成本并不高,商家没有必要这样做。
结合现实经验看,这样的大罐茶喝到最后之所以会变味,存坏跑气的风险会更大。
《4》
独立泡袋包装的岩茶, 一次一泡。
每次泡茶后,将干茶全部投入,直接冲泡。
不存在“剩底”困扰,不用担心拆封之后,剩下来的茶叶会跑气。
但大罐茶则不同,如果拆开过后,没能及时喝完。
放置时间过长,超过大半年的时间还没喝完。
剩在罐底的茶,跑气变味,香气变弱,茶汤滋味劣变的风险,自然会高出不少。
另外,罐底茶还会遇到偏碎的问题。
受到取茶影响,每次开罐抓取干茶,免不了要弄碎部分干茶条索。
碎茶们顺着缝隙,掉落到罐底。
多次取茶后,剩余在罐底的茶叶,普遍偏碎。
然而,碎茶在冲泡时,难度略高。
稍不留神,也会出现泡浓变苦的问题。
所以,同样一罐口粮大红袍,刚开始喝茶,风味表现尚可。
但喝到最后,茶香、滋味慢慢变样的情况,就不难理解了。
《5》
罐装口粮岩茶,该如何避免这样的状况?
要么,减少份额。
选独立泡袋包装的岩茶,密封效果相对更好。
如果是买密封袋散装,或者铁罐包装的岩茶,也不建议成斤入手。
50-150克左右,拆开后可够一两个月饮用,绰绰有余。
要么,及时喝完。
加快喝茶频率,拆封后尽早喝完。
要么,每次取茶多小心。
不要等吃了月饼,剥了葡萄后,手还没洗,就直接开罐取茶。
湿手取茶,且不说干茶会受潮。
单是这串味风险,也值得重视!
更多关于岩茶的知识
喝岩茶茶醉?喝岩茶翻江倒海?喝岩茶满口烟味?村姑陈给你支支招
武夷岩茶新手入门,该选择喝贵的山场岩茶,还是便宜的口粮岩茶?
纯料、拼配、母树大红袍,4个大红袍的真相,终于一次性说清了
大红袍早已消失在历史上,那么现存的母树大红袍,又是哪来的?
桂皮香大红袍,是肉桂还是大红袍?普通茶客如何分清两者的区别?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