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以前的惯用虚假手法外,个人觉得现在主要深在“名不符实”,包装名称与茶品不相干,在卖包装纸、在卖名字,几乎每个茶店里都摆卖着老班章、冰岛、昔归,可实际卖的茶饼里到底又有多少与这些名字相吻合的茶呢?
那么多开茶店的老板到底有多少真正的懂老班章、冰岛、昔归等名山茶?更不要说古树纯料了。毫不夸张地说,昆明茶叶市场开店卖茶的“老板”,正宗老班章、冰岛、昔归三款古树茶都喝过的能占三分之一?贴商标的卖法已是业内心照不宣的事。
其次深在“创新”名词卖,本来是制茶时拣出来的“黄叶”“茶梗”,取个“金叶”“金杆”,还卖高价。制茶留下的茶末(只有病虫害的叶片才容易碎),最多压成工艺品观赏,取个“迷你沱”,仍卖高价。“单株”,从采摘到制成成品过程中不混杂,可能性比较低,是根据你的需求来取名满足需求的卖法……
名山、古树、头春,卖的是包装纸,不是名副其实的普洱茶,不淹水、不陷坑、不交学费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