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沈沐
图丨沈沐
20世纪90年代,前来朝拜的台湾茶人走后,历经百年沧桑的易武,骨子里仍是耐不住的落寞,而两个年轻人的到来,建厂,产茶,却为易武带来了无限的转机...
这款全部采用野生纯料,被誉为山头茶鼻祖的易武茶,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九九易昌号。
今天这篇文章,沈沐就来和茶友们聊聊易昌号背后的故事。
首次大规模量产的山头茶
1999年,国营大渡岗茶厂经营遇到困难,派出厂长李正行和供销科副科长陈世怀,带着茶样到香港参加农贸会,意图开展出口业务,却没有拿下什么订单。
临走之际,他们便想着将这些茶样送到当地茶行推销,由此来到香港新星茶庄,并通过介绍,认识了深圳富华公司的总经理魏雪峰以及业务员太俊林。
这次香港之行,给陈世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正值国企员工下海潮,他便想着离厂创业,在得到了太俊林的支持后,陈世怀联同几名技术好的职工一起来到易武,准备在这里开办茶厂。
99易昌号篆体正品
1999年6月,太俊林和陈世怀在易武租了一间房子,并添置了几台基础制茶设备,准备开始生产首款茶品,后来又注册了昌泰茶行这一名称。
首款茶品,自然要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头,经常接触香港客户的太俊林提议,不如取“易武贡山”之“易”,和“昌泰”之“昌”,合成“易昌号”。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昌泰茶行就设在易武,易武又以野生古树闻名,选料上自然不必过多考虑,但当年易昌号系列全部采用易武野生料,其实是迫于无奈。
99易昌号篆体正品(细节)
原来,当年易武还有一家主做烘青绿茶的龙马茶厂,其享有原料优先收购权,只用一芽一叶高嫩度台地茶料,而昌泰茶行这个初创茶企自然争不过人家。
因此,昌泰茶行当时只能用茶农自采的野生大树茶鲜叶,这些粗枝大叶的原料,当年不过几元一斤,价值被严重低估,日后才爆发出巨大的转化潜力。
新厂起步,一切从简,大家都是第一次做普洱茶,技术上也不熟练,压出的茶饼有大有小,松紧不一,很多沱茶窝心都是歪的。
当年这批易昌号,总重不过半百吨,以现在的一些大厂出货标准来看,很难称得上大货,但在当时,却实打实地开创了山头茶的首次大规模量产的先河。
九九易昌号的版本特征
说到99易昌号家族众多成员的区分,可以从字体和等级入手。常见的99易昌号可以分为宋体和篆体两个大类,每个字体类别下又有极品、精品、正品之分。
由此我们便得到了最常见的6款薄纸橙色版面九九易昌号:宋体极品、宋体精品、宋体正品,篆体极品、篆体精品、正品篆体。
99易昌号一条龙(6款)
除此之外,还有后来被市场发掘的绿色“茶”字版面。这还仅仅是版面上的差异,规格重量上,99易昌号更是种类颇多,称得上是百花齐放。
不同规格上,99易昌号有100克的小饼,1680克和2680克的大饼;有100克的小沱,有250克,500克的大沱;有250克、400克、、1000克的福禄寿喜砖。
沈沐搜集过的其他易昌号系列产品
讲到这里,有茶友可能就晕了,其实篆体和宋体版本的区别并不大,据市场所说,当时是有什么棉纸就用什么,相对随意,也没有人在意字体上的区别。
而当年昌泰茶行收来原料后,受绿茶分类思维影响,只是简单地做了下匀堆,分出了正品、精品、极品三种级别。
其中极品原料等级最高,条索看起来也最漂亮,精品用料级别稍低,正品用料相对更粗老,茶梗比例也最大,因此目前精品和正品存量多,极品则更加稀少。
受稀缺性等概念影响,目前宋体极品的价格最高,但在小茶胡看来,用料细嫩的普洱茶,在后期转化时并不一定比粗枝大叶的表现更好,品质亦是如此。
在那个中茶标和拼配茶遍地走的时期,99易昌号以其独特的橙色版面和别致字体,成功打出了差异化和独一无二的标签,不过起初的市场之路走得并不顺利。
当时普洱茶最大的市场还是在港台,因此这些易昌号做好出厂后,先走关系到了深圳富华公司那里,之后找到买家后,运送到香港也方便。
但当时的香港普洱生茶市场,几乎是7542和8582的天下,香港茶人习惯了勐海料的浓重口感,再喝这种易武纯料,普遍认为滋味寡淡,易昌号自然也无人问津。
在坐了一段时间冷板凳后,还是一位香港老茶人品鉴后慧眼识珠,拿下了大货,替资金紧张的昌泰茶行解了围,还把这批茶卖到了市场更大的台湾。
在当时,相比与口感偏重的香港市场,台湾市场更关注茶叶的香气和鲜爽度,又因为号级茶带来的易武贡山情怀,台湾茶人很快关注了这批易武野生茶。
又过了数年,港台普洱茶热潮逐渐深入大陆,内地迎来了第一次普洱茶复兴,很多早年销往香港、台湾的普洱茶,也返销到了内地,99易昌号自然不例外。
随着99易昌号的价值逐渐被发掘,价格也水涨船高,从一开始的几十块一斤,到2005年的一百多元一饼,到09年左右的千元一饼,再到现在的最高5万一饼。
初出茅庐的茶厂,一切从简的生产,无人问津的初期市场,都无法掩埋99易昌号的用料品质,后劲十足的转化效果。这个人才济济的大家族,正是易武复兴史上最浓厚的那笔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