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枝古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内,是古六大茶山之一。在地理位置上,东接蛮砖,西靠攸乐,北邻革登,有着良好的生态与种茶历史。
古六大茶山
在版纳,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与诸葛亮相关的遗迹,相传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胜利后,巡视了今西双版纳境内的六大茶山。在清代及民国时期的《普洱府志》记载:“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铓于莽芝,埋铁砖于蛮专,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撒,因以名其山。又莽芝有茶王树较五茶山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尤祀之”。今勐腊县象明山境内有一座孔明山,山顶有一块“祭风台”,相传诸葛亮巡视六大茶山后曾到此祭风,故得名。这仅仅是传说,真实的情况是诸葛亮根本没有到过西双版纳,但他所制定的安民政策深深地影响了云南众多少数民族。当地民众还有祭拜武侯的传统。
莽枝
莽枝茶山,至少在元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成片的茶园。莽枝山脚下的曼赛、速底等村寨,有上千年的历史,一千年前已有少数民族在莽枝山居住种茶。明朝末年已有内地商人进入莽枝山贩茶。清康熙初年,莽枝古茶山的牛滚塘已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由于莽枝茶叶质好价廉,一些内地茶商压价收购,倪蜕《滇云历年传》记载:“雍正之年(公元1728),莽枝产茶,商败践更收发,往往舍于茶户,坐地收购茶叶,轮班输入内地”。昔日的关庙已变成废墟,只有一块“永远奉守”大碑卧地而睡,四周大树参天。昔日茶马古道留下的道道痕迹,如同一道道诗行,记录了古“六大茶山”的历史变迁。可以看到一座座沉睡百年的古墓和那—幅幅壁雕,身骑白牛,双手紧握圆饼茶,高高举起的茶农壁画,一块块石碑记录了古六大茶山的盛事,昔日的盛景。
到了后来,由于战乱,严重的民族械斗,茶业受到重创,茶农为了避乱,迁空村寨,茶园损毁严重。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开始抛荒,直到八十年代才又开始重现生机。
莽枝古茶山留下来的古茶园,分布于安乐村委会行政管辖之下的各个寨子,主要集中在秧林、红土坡、曼丫、江西湾、口夺等地。其中,古茶园最为集中的寨子就是秧林村,也是莽枝古茶山值得一去的地方。莽枝茶山的秧林寨有连片古茶园100多亩,从象明乡政府有土公路直接通到茶园边,路程约30公里。
莽枝古茶树多中、小叶茶为主,所制晒青茶以特殊香型著称,同倚邦、革登的香型及口感相似。其特点为汤质柔、苦涩短;明显花香且香气高、杯底香较好;回甘快,上颚中后段偏涩;由于近年来茶园生态有所破坏,茶汤整体口感稍显粗糙。
莽枝以特殊香型著称,与倚邦、革登香型类似。莽枝茶的香,既有易武的花蜜香,又有倚邦的清雅香。一直被论:若论普洱之香,古六大茶山之中非莽枝莫属。
茶汤入口苦轻涩稍重,但化得非常快,滋味丰富,茶汤层次感强,韵味悠长,回甘生津迅猛,沉稳的花蜜香沉于汤水中,饮完后满口留香,茶汤的滑度、厚度和饱满度都不错,茶气足,耐泡。
前两泡:入口浓浓的花蜜香,水甜柔,苦涩都少察觉,像含苞待放的花季少女。淡淡的香甜,慢慢香气下沉,汤水细腻,此时能感觉舌面苦涩味。
第三-六泡:香甜依旧在,只是苦涩也更明显,口腔内还是很滋润,口感更饱满。如青涩的少女,正在经受历练,回韵仍然是花香满嘴,后背已发汗。越来越能感觉莽枝的柔滑,淡淡的甜味抚摸牙齿,留下一股清香,整个口腔都很滋润舒服,仿佛在表演仙女散花。汤水在牙齿和舌头间缠绵,生津的清泉从舌底冒出,牙齿清爽,散发着清香。
第七、八泡:闷久一点,会感觉苦涩,但是化的很快,有股韧劲,回甘也更强烈,嘴里香甜不断,其外柔内刚的气质一览无余。
第九、十泡:入口等待1秒,马上能感觉到回甘从舌根和牙缝中冒出,一股淡淡的清甜滋润着口腔,舒服!
第十一泡以后:回甘更快了,入口瞬间有清甜冒出,喉部韵味很好,两颊生津不断,回韵是淡淡的香甜。温润如玉,喉部也有淡淡的回甘冒起,舌底、两颊生津不断。
加关注,不迷路,每天都会分享关于茶叶的新鲜干货,带大家少踩雷区。对茶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期待与大家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