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茶山,就像一部长篇谍战剧,跌宕起伏。
今年的春茶就快要结束,茶山没有往年热闹,但套路一点都没少。鲜叶和毛茶,一直处于变换莫测中。你真的不知道,你喝的“老班章”,是哪里产的。
无论消费者,还是从业者,扪心自问,跟茶打交道以来,或多或少,你有没有被套路过?
套路一:把鲜叶拉进名寨
人怕出名猪怕壮,这话用在茶身上毫无毛病。尤其是2012年以来,老班章和冰岛一路走火,冒充和掉包的大戏,也越来越多。
某些人想出了奇招,把普通寨子的鲜叶,拉进冰岛、老班章去。茶商、消费者到名寨买鲜叶的时候,屌丝级的鲜叶也可以充当名寨古树,卖出和名寨鲜叶差不多的价格。别小看这一招,做茶多年的老司机,盯得不紧,也有被坑的可能。
鲜叶冒充,名寨也很憋屈!不知被哪个山头的中小树冒充了,给人一种名寨茶就点水平的感觉。
名山茶农为了应对鲜叶混进名寨,会设个路卡,上山的车辆,进一辆检查一辆,鲜叶只准出不准进。一个小孩子跑过来看看你们车里有什么人,其实就是在检查,有没有鲜叶混进去。
这招往自己脸上贴金的神奇操作,都2020年了,还有人在上演,这不,今年春茶,有人把鲜叶拉进冰岛五寨之一的坝歪,被茶农堵了。
套路二:趁你吃个饭,掉包你的茶
这一招照样瞄准名寨鲜叶。
前几天,勐库一个茶商带客户到冰岛五寨之一的寨子去买茶,叫上5个小弟看着茶叶采摘下来。
五个人看着十二个茶工采茶,采摘过程完全没有问题。谁想到,这个茶商吃个饭的时间,一包单古树鲜叶就被人掉包了。
做茶十几年的勐库茶商照样被人套路,刚入门的茶商,或者上山的游客,可想而知。茶山上茶叶被掉包的事情,真不少。
采茶的时候,盯得不紧,一芽三叶的茶可能会采六个叶子。相比头春之后的茶再采一次冒充头春茶,采六个叶子算是稍微有点良心了,损耗有点大,挑黄片也能解决。
最无力吐槽的是,你包下一片古树,把中小树的鲜叶也采在里面,或者你全程盯着采古树,你上个厕所的时间,古树鲜叶就会被掉包成中小树。这一点,无论茶商、还是游客,都被坑过。
但真正的冤大头,是不了解茶山的游客。游客做茶,找个信任的人,如果不是特别信任,做名贵茶的过程,低调点。
采茶时候,最好盯的死死的,鲜叶安全带下山了。萎凋之后马上就要炒,焖的太久,出现红叶,有酒精味或者烂荔枝的臭味,这说明鲜叶已经坏了。
有人为了炫耀自己人傻钱多,赤裸裸的告诉别人,他包了老班章的单株,鲜叶就是他车里那几十斤。
却不知道,他的老班章单株,在他上个厕所的时间,鲜叶就被人掉包了,上完厕所,看着自己的“单株鲜叶”,心情那叫一个好,只是炒出来之后的茶叶,是不是老班章,你懂的。
名寨茶叶,采茶、萎凋、炒茶,晒茶,任何一个环节盯得不紧,都有被掉包的可能。要是真出了问题,只能抱石头砸天去了!
如果茶叶揉捻出来已经是晚上了,摊在床头陪睡,第二天再看着晒。这操作虽然有点神奇,但能保证从头到尾都是真的。
套路三:一堆绿叶,一堆毛茶,全靠吹
光看鲜叶和毛茶,你能分出是哪个山头的吗?大多数人不能,甚至泡了喝,还是喝不出是哪个山头的。
鲜叶采下来,古树茶还是小树茶,名寨鲜叶还是普通鲜叶,一堆绿叶全靠吹。炒出来后,一堆毛茶,总是你想要的价。你想买多少钱的茶,随意一包都值那个价。
这招运用得最广泛,无论名寨还是普通寨子,都有可能把中小树茶当成古树茶。
鲜叶采摘下来之后,古树茶和中小树茶,外表上看,就是一堆叶子,很难分辨出来。
茶叶炒出来之后,挑完黄片,毛茶看起来也差不多,看外观就能分辨出古树茶的,很少,少到整个行业几乎没有。
尤其春茶,大多数新茶有股青味,喝不出差别,本想大树和古树的对比,但茶叶老板把大树茶和小数茶拿出来,对你说一个是古树茶,一个是中树茶。两相比较,质量好的大树茶脱颖而出,于是,大树也敢当成古树。
一堆绿叶、一堆毛茶,全靠吹,我这个就是古树之类的话,你一定听过很多。但事实上,古树茶只占普洱茶产量的4%,市场上哪有这么多古树茶。但我们看见的,全都是古树。
为何,中小树茶,甚至台地茶,都当成古树茶卖了。
来源:网茶会习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