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松老寨,揭开普洱贡茶的神秘面纱

作者:古树茶知识 更新时间:2022-08-05 04:12 阅读:332

“曼松山上贡茶奇,皇帝老儿也着迷”,当地民歌流传至今!500多年的普洱贡茶历史,尽在曼松老寨,曼松老寨,明清两朝皇家贡茶茶园!


文献记载,云南古六大茶山,早在明朝成化年间,罗姓炒茶老人“深山古法炒制”的曼松茶叶,深受宪宗皇帝的青睐,时为土贡(非朝廷拨款)。清朝雍正七年,曼松老寨的茶叶已被明确为贡茶(朝廷拨款)。


曼松老寨,揭开普洱贡茶的神秘面纱


清阮福《普洱茶记》载:“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


清代《南诏备考》载:“普洱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六茶山,而以倚邦、蛮砖者味较胜。”《普洱府志》卷之八载:“其余小山甚多,而以曼松产者为上”,这里“曼松”属倚邦,“为上”意为“更好”或“最好”。


《普洱府志.秩官志》、《普洱府志.建置志》及倪㟋的《滇云历年传》记载“产里”和“贡方物”等表明,明朝贡茶为土贡,地方官员和当地土司年年岁岁监督、采买,进贡朝廷;清朝顺治十六年平云南,自雍正年间开始,普洱贡茶由官方拨款,成为严格意义上的皇家贡茶,其选料、制作要求、和征收过程都规范化或制度化。


曼松老寨,揭开普洱贡茶的神秘面纱


雍正年始,清朝普洱贡茶的采办已经有了严格的规定和操作程序,皇家贡茶采办沿用明代的制度。


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记载得更清楚:”检贡茶案册,知每年进贡之茶例于布政司库银息项下,动支银X千两,由思茅厅领去转发采办,并置办收茶锡瓶、缎匣、木箱茶费。其茶在思茅本地收取鲜叶时,须三四斤鲜茶方能折成一斤干茶,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二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又瓶盛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领银承办。”


曼松老寨,揭开普洱贡茶的神秘面纱


《普洱茶记》中说明了普洱贡茶分团茶、散茶和茶膏三类八种,由当地官员办送清宫。现存的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思茅官府向倚邦茶山催交贡茶的文书中写道:"为礼伤遵办事照得本府于二月初二日案,奉思茅府谢札开除原文有案外封实采办,光尽贡典,生熟蕊芽办有成数,方准客茶下山。历办在案,蕊当春茶萌发之际,及应乘时采办,切勿迟致于参究等因,奉此惟今本府票差前往各寨坐催外,今行札知。为此仰本山头目及官茶等遵照,谕到即行伤令茶民,乘时采摘贡品芽茶及细嫩官茶,速急收就运倚交仓,以惩挨解思辕,事关贡典,责任非轻,该目等务须认真札催申解,勿得延挨迟误摘采,即期不缴,立即严相比追不贷嚓之,切切特札"。


此文书说明当时思茅官府对采力、贡茶的事是抓得很紧的,对贡茶的采摘时间,采摘品种,运输进仓,送到思茅,责任承担以及责任追究细说得十分明白。同时,倚邦之曼松茶山是贡茶的主要原料产地,历史上对普洱贡茶进贡清朝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曼松老寨,揭开普洱贡茶的神秘面纱


普洱贡茶的采制极为讲究。


第一,讲究采摘程序,采摘贡茶要"五选八弃",即"选日子、选时辰、选茶山、选茶叶、选茶枝";"弃无芽、弃叶大、弃叶小、弃芽瘦、弃芽曲、弃色淡、弃食虫、弃色紫"。贡茶采制前要先祭祀茶祖。


第二,讲究加工技艺。制作贡茶的揉茶师要沐浴斋戒才能进行加工制作,手工制作贡茶时有严格的工艺,有人专为揉茶师擦汗,不允许有滴汗进茶之中。


清人张乱的《滇南新语》对普洱贡茶的制作曾有明确而详尽的记述:"滇茶有数种,盛行者曰'木邦',曰'普洱'。木邦叶粗涩,亦作团,冒普茗名,以愚外贩,因其地相似也,而味自劣。普茶珍品,则有毛尖、芽茶、女儿之号。毛尖即雨前所采者,不作团,味淡香如荷,新色嫩绿可爱,芽茶较毛尖稍壮,采制成团,以二两、四两为率,滇人重之。女儿茶亦芽茶之类,取于谷雨后,以一斤至十斤为一团,皆夷女采制,货银以积为奋资;故名。制抚例用三者充岁贡,其余粗普叶,皆散卖滇中。最粗者熬成膏成饼摹印,备馈遗。而岁贡中亦有女儿茶膏,并进蕊珠茶。"


从以上记述中可得知,普洱茶制作精良,珍品当推"毛尖"、"芽茶"和"女儿茶"三种,都被作为贡品,上贡清皇帝及其众重臣享用。《红楼梦》里描述所饮用的"女儿茶",就是普洱贡茶中的一种。


第三,讲究花色品种。清《普洱府志》记述了普洱贡茶的制茶品种:"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采而蒸之,揉为团饼。其叶之少放而嫩者名芽茶。采于共月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一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从以上史料可知,普洱茶珍品有:毛尖、团茶、芽茶、蕊茶、茶膏、女儿茶、人头茶(金瓜贡茶),可见普洱贡茶的品种之繁多,花色之丰富,品质之上乘。


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内务府奏销档》载:"云南督抚按例贡进的上等名茶中有普洱小团茶400团,普洱茶女儿茶、蕊茶各1000团,普洱芽茶、蕊茶各100瓶,普洱茶膏100匣。"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出,清宫廷最讲究的是极品普洱茶,占了普洱茶的七成以上。


曼松老寨,揭开普洱贡茶的神秘面纱


北京 故宫 清光绪年间 普洱金瓜贡茶(大清金瓜)


清乾隆吴大勋在《滇南闻见录》中记述了普洱贡茶花色品种及其药理作用:"团茶产于普洱府属思茅地方,茶山极广。夷人管业,采摘烘焙,制成团饼,贩卖客商,官为收课。每年上贡,有团有膏,思茅同知承办团饼,大小不一。惚以坚重者为细品,轻松者叶粗味薄。其茶能消食理气,去积滞,散风寒,最为有益之物。煎熬饮之,味极浓厚,较他茶为独胜。"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备办贡茶极为讲究,要好茶,要八色贡茶。普洱茶最高年上贡6.5万斤,由思茅厅当地官员专门承办普洱贡茶呈送清宫。


第四,讲究包装运输。清廷不仅看重普洱贡茶的色、香、味、形,而且注重其包装,必须以精美的云南锡瓶包装,以免串味。


汪士慎《普洱蕊茶》诗云:"客遗南中茶,封裹银瓶小,产从蛮洞深,人贡犹矜少。"从诗中可知,当时的普洱蕊茶、芽茶系装在锡瓶中进贡的。普洱贡茶收齐备,须由马帮、脚夫运至普洱府治所在地普洱官茶局进行查验、封箱。县、府、道的当地官员要会同"恭选",把制作好的贡茶好中选好,把选好的团茶、散茶和茶膏分门别类用黄包袱包好。


普洱芽茶和普洱蕊茶是散茶,要盛人精制的锡瓶,茶膏则盛人锦缎木盒。然后由地方官员带头领众跪拜、上章、少月印并发给"火牌",再将普洱贡茶装人木箱。贡茶准备就绪,即由督辕派戈什哈和承差解员(押运),用骡马驮离普洱通过"官马大道"运送,驮马上插有"奉旨纳贡"的黄旗,沿途有地方官派兵丁护送。运送普洱贡茶的马帮到昆明后交布政使司验差,再由布政使司布政使派员恭送进京。皇用贡茶储存在北京清宫内的"茶库"里(今故宫东面的永和宫东)。"茶库"设外郎二员,六品司库二员,无品级司库二员,库使十五名,专司普洱茶贡茶的收存管理。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