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一盏茶的时光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前不久,有茶友在抖音上看到东莞茶商与某茶友买卖的纠纷,纠纷的原因很简单,源于某茶友在东莞茶商处买到的茶无生产日期、无生茶许可证、无执行标准等产品信息,因此,某茶友认为该茶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便起诉索赔。
有茶友吐槽说:这波操作猛如虎,连东莞茶商都无力还手。
让人诧异的是,该茶友并非仅是一次性的购买,而是先后两次共购买了4饼茶后,才以此提出诉讼,申请赔付。
显然,这是职业打假人的操作。
不由让我想起了4月份的“150碗熟肉‘三无产品被罚’”案,对方一开始便知道你是三无产品时,仍下单购买,甚至量还比之前大,你以为对方很识货,没想到随之而来的却是法院的传票。
这几年,职业打假的案件在各大行业如雨后春笋般爆发,很多是顶着打假的帽子敛财。
去年在深圳也发生了几起类似的职业打假案件。
看了视频,大家就知道,对方是有备而来。
对于我们茶商来讲,应该如何避免这类事情呢?
茶没有产品信息,算不算是原罪呢?
很多2000年之前的茶产品信息不全,甚至没SQ。随着普洱茶市场的规范和成熟,这类茶越来越少。
另外一种三无茶,主要是茶商个人爱好压制的茶品。
前者是因为当时的普洱茶业市场还尚未成熟规范,后者是私人定制的喜好。
产品信息不全,并非代表着茶有问题、商家有问题。尤其是对于大件散茶来讲,更没有这些信息。
对于大多数茶友来讲,只要茶品质好、性价比高,有没有产品信息,无关紧要。
可对于职业打假人来讲,产品信息不全,那你就是香馍馍,能坑你多少是多少。
那茶商如何避免这类的事情呢?唯有尽量不出售三无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