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头,我们可以先做一个小测试:用下面这张茶饼图,分别问下你身边完全没接触过普洱茶,以及不知道上面是白菜孔雀的亲友,猜猜这饼茶值多少钱?
而经常看笔者文章的朋友,肯定能一眼看出这是大益的明星茶孔雀系列,而且是勐海茶厂2003 年出品的班章生态茶,也就是那只最贵的“六星孔雀”。
这饼 400克的普洱茶,从出厂时的200元,到现在的大几十万,不但跑赢了绝大多数理财产品,而且是真正的有价无市,这背后到底经历了什么?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带茶友们了解六星孔雀的涅槃记。
出口失败与有机认证
1996年前后,普洱茶行业发生了几件大事:一是云南省茶司正式实行部门承包制,每个部门每年缴够茶叶库存价值的10%,即可自主灵活经营。
二是香港茶界的头盘商制度解体,在本地盘踞了三十余年的南天贸易公司走向衰落,又恰逢香港回归,老茶庄与大酒楼外迁,批量抛售手上的普洱老茶。
三是台湾茶人在号级茶内飞上的“易武贡山”指引下,组团登临圣山易武,当地虽早已物是人非,但一行人回去的宣传与介绍,成为了易武复兴的号角。
而在这三件大事的连锁反应下,原来在在国内少有人知的普洱茶,逐渐在珠三角地区传开,勐海茶厂也与此年推出了带有自家大益商标的普洱茶品。
不过在曙光之下,危机悄然爆发,这一时期,专攻外销的滇红被欧洲海关发现农残超标,以往曾大量出口的普洱熟茶,也因为食品安全卫生问题无法出口。
覆巢之下无完卵,次年,整个云南省的茶叶市场都进入冰河期,四大国营茶厂甚至又破产倒闭的风险,此时,求变就成了各家茶厂的当务之急。
勐海茶厂最先采取行动,以绿色有机食品为目标,布朗山和巴达基地为基础,重新制定了茶园规章制度,争取国际认证。
1999年,时任勐海茶厂厂长的阮殿蓉接过这一接力棒,申请饼通过了国际公认的绿色食品、有机(天然)食品两个认证,属云南首例。
而有机食品认证的造型酷似一颗大白菜,印上这一商标的大益茶品,便有了一个通俗易懂的名称——“ 大白菜”。
而白菜孔雀系列能有今天的地位,除了勐海茶厂方面的努力外,还离不开一对从90年代就来到班章地区,匠心做茶的茶人典范——何氏兄弟。
何氏兄弟与白菜孔雀
20世纪90年代末,专做乌龙茶出口生意的何氏兄弟,偶然去到了布朗山的班章茶区,并被这里的生态环境和茶叶品质深深吸引,改行做起了普洱茶事业。
当时的班章人迹罕至,红酸土资源丰富,有着大片布朗族先民栽种出的古茶树园,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但限于需求与知名度,长久以来都无人问津。
而何宝强却一眼相中了这里,并决定亲身上阵,选取原料并制作普洱茶,不过山里条件茶,只能进行初加工,何氏兄弟便来到勐海茶厂寻求合作。
2000年,勐海茶厂共生产了7款带有有机食品标识的大白菜茶品,其中4生、3熟,基本上都是由何氏兄弟选料定做的。
2001年,有机食品认证迟迟没有审核完毕,因此只有一款200克的“小白菜”贡饼,而到了2002年,在提前筹备下,至少有8款使用了有机食品标识的大白菜问世。
2003年的情况则更加复杂,首先是非典的肆虐,让很多茶农的毛料都无法及时送到厂里加工,再加上滇南地区罕见地下起连绵春雨,茶叶初加工和品质都受到影响。
而有机食品认证地审核制度再次更新,变得更加地繁琐费时,一边是迟迟无法印刷的包装,一边是急待加工出厂的茶品,何氏兄弟只好选择重新设计版面。
由于时间紧迫,何氏兄弟就地请人画个一只简易的孔雀,以棕色版面打底,星星的数量为区分,日后火爆茶圈的孔雀系列就此诞生。
经常接触这些茶的朋友们都知道,白菜系列时不时都能碰到些,但03年的这三款星级“孔雀”,散片都已经很少见,更别说散提乃至整件了。
这其实是因为这三只孔雀当年的产量就极少,尤其是六星孔雀,有说法认为这款茶出厂时量还不到一吨,留存至今的数量而想而知。
六星孔雀的象征意义
到了2004年,资金雄厚的云南博闻投资有限公司,全面接手国营勐海茶厂,重新规范生产管理后,此前的定制茶模式也被一并取消。
虽然收好的原料交由兴海茶厂压制,但当年兴海茶厂刚刚起步,各方面积累还不足,自然也没有通过有机认证的实力,何氏兄弟的大白菜定制茶被迫断了传承。
而改制后的勐海茶厂,虽然少了与何氏兄弟的配合,但却依然有生产有机茶品的能力,事实上改制后的大白菜,市场反馈也都还不错,可惜好景不长。
2006年,大益的布朗基地失去了有机认证的资格,据说是因为抽样不合格,如此用心的大益也会不慎犯错并被查出,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当年有机认证的含金量。
而当年生产的班章有机贡饼,班章有机青饼,班章有机普饼这三款大白菜,就成了大益留有遗憾的收尾作,市场上称其为“末代白菜”。
对于如今的六星孔雀,芳村市场上有句耐人寻味的话:如果你有1饼六星孔雀,可以轻松卖到40万元,但你带着50万元,却不一定能买到1饼六星孔雀。
其实,孔雀系列的价格,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它是观察中期茶市场的风向标,也是大益集团昔日岁月的一个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