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艺术——唤醒沉睡的宋代点茶

作者:茶贵人头条 更新时间:2022-09-14 21:54 阅读:546

茶与艺术——唤醒沉睡的宋代点茶


聊起茶,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或许是茶叶、茶水、茶具这些与“茶好喝与否”直接相关的事情,这也是我们现代茶人特别关注的方面。


但实际上,中国的茶文化在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并非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华夏各个朝代民族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相连的纽带,并且随着家国历史一起不断演变


而我们今天的主题,便是在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宋朝孕育出的独特茶艺“宋代点茶”


茶与艺术——唤醒沉睡的宋代点茶


那么,点茶是什么?它又从何而来?简单来说,它就是一种喝茶的方式。在宋朝以前,唐朝盛行的是煮茶法,把茶当成药汤般煮沸,有时还会加入盐等作料进行调味,后来宋人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点茶法。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茶不再投入锅里煮,而是用沸水在茶盏里冲点。


前段时间热播的网剧《梦华录》,剧中向观众展示了宋人日常生活的各种情景,其中主角赵盼儿与茶汤巷斗茶的剧情则再现了宋代点茶的基本流程


茶与艺术——唤醒沉睡的宋代点茶


虽然电视剧及许多诗词句中都描写了宋代点茶的内容,但大多比较简略,有关点茶的研究主要还是体现在宋徽宗赵佶所著的《大观茶论》的点茶篇之中。


原文:“点茶不一。而调膏继刻以汤注之,手重筅轻,无粟文蟹眼者,谓之静面点。盖击拂无力,茶不发立,水乳未浃,又复增汤,色泽不尽,英华沦散,茶无立作矣。有随汤击拂,手筅俱重,立文泛泛。谓之一发点。盖用汤已故,指腕不圆,粥面未凝,茶力已尽,云雾虽泛,水脚易生。妙于此者,量茶受汤,调如融胶。环注盏畔,勿使侵茶。势不欲猛,先须搅动茶膏,渐加击拂。手轻筅重,指绕腕旋,上下透彻,如酵蘖之起面。疏星皎月,灿然而生,则茶之根本立矣。”


译文:“点,即点茶,把茶瓶里的沸水注入茶盏。点茶的方法不尽相同。要先往茶盏中的茶末加少许的水,搅动调和成像溶胶一样的茶膏,过了片刻,然后把沸水注入茶盏,用筅搅拌。如果手重筅轻,茶汤中没有出现栗纹、蟹眼性状的汤花,这叫做“静面点”。大概因为击拂不用力,茶不能立即生发,沸水和茶膏还没有融合,又再增添沸水,这样,茶的色泽还没有完全焕发出来,茶末的英华层层散开,茶就不能及时泡开了。有的随着沸水注入,不断的击斧茶汤,手筅都用力较重。这时茶面上漂浮着立纹,这叫做“一发点”。大概因为沸水调得太久,指腕搅动的不够娴熟连贯,茶面不能像粥面一样凝结而又光泽,而茶的力道已完全散尽,茶面虽然泛起了云雾,可容易生出水脚,而深谙点茶奥妙的人,就会根据茶末的多少注入沸水,将茶膏调得像融化的胶汁。首先,他们环绕茶盏的边沿往里加水,不让沸水直冲茶末。要想使注入的沸水力势不太猛,就要用筅先搅动茶膏,再渐渐加力击拂。手的动作轻,筅的动作重,手指绕着手腕旋转,将茶汤上下搅拌的透彻,就像发酵的酵母在面上慢慢发起一样。汤花有的像稀疏的星星,有的像皎洁的圆月,光彩灿烂地从茶面上生发出来。这时点茶的功夫已到位了。”


宋徽宗在其中详细介绍和解释了点茶的技艺流程以及其奥妙,而《大观茶论》也成为了后世茶人研究茶学的重要参考著作


茶与艺术——唤醒沉睡的宋代点茶


(宋人点茶碾茶)


宋代点茶的流程非常繁杂,严格来说,从开始的炙茶到最后的分茶,一共要经过大小十二个步骤。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和历史变迁,有些步骤被人为简化,有些则是因为濒临失传而无法完整还原


茶与艺术——唤醒沉睡的宋代点茶


炙烤


碎茶


茶与艺术——唤醒沉睡的宋代点茶


茶与艺术——唤醒沉睡的宋代点茶


碾茶


磨茶


茶与艺术——唤醒沉睡的宋代点茶


茶与艺术——唤醒沉睡的宋代点茶


罗茶


温盏


茶与艺术——唤醒沉睡的宋代点茶


茶与艺术——唤醒沉睡的宋代点茶


调茶膏


七汤点茶


茶与艺术——唤醒沉睡的宋代点茶


茶与艺术——唤醒沉睡的宋代点茶


茶百戏


在这些复杂的点茶步骤中,最广为人知的则是“七汤点茶”和点茶之后的“茶百戏”。《大观茶论》中对七汤点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原文:“第二汤自茶面注之,周回一线。急注急止。茶面不动,击拂既力,色泽渐开,珠玑磊落。三汤多寡如前,击拂渐贵轻匀,周环旋转,表里洞彻,粟文蟹眼,泛结杂起,茶之色十已得其六七。四汤尚啬,筅欲转稍宽而勿速,其真华彩,既已焕然,轻云渐生。五汤乃可稍纵,筅欲轻盈而透达。如发立未尽,则击以作之。发立已过,则拂以敛之。结浚霭,结凝雪,茶色尽矣。六汤以观立作,乳点勃然,则以筅著居,缓绕拂动而已。七汤以分轻清重浊,相稀稠得中,可欲则止。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旋而不动,谓之咬盏。宜匀其轻清浮合者饮之。《桐君录》曰,“茗有饽,饮之宜人。”虽多不为过也。”


译文:“第二次注水要从茶面上注入,先要绕茶面注入细线一样的一圈,接着,一边急速注水急速提瓶,茶面纹丝不动,一边用力击拂,茶的色泽渐渐舒展开,茶面上泛起错落有致的珠玑似的汤花。第三次注水要多,像先前那样击拂,击拂的轻而均匀,围绕着盏心,顺着同一个圆环回旋反复击拂,直到盏里的茶汤里外透明,栗纹、蟹眼似的汤花泛起 凝结,错落地生起,这时茶的色泽已十得六七了。第四次注水要少,筅搅动的幅度要宽,速度要慢,这时的清真华彩已焕发出来,云雾渐渐从茶面生起。第五次注水可以稍微不受约束,搅动筅要轻松、均匀、透彻如果茶还没有完全生发,就用力击拂使它生发出来;如果已经生发,就用筅轻轻拂动是茶面收敛凝聚。如果茶面上结成云雾,结成雪花,这时茶色已全部呈现出来。第六次注水是要看茶的立作的状态。茶面上乳点突出凝结,只要用筅缓慢地环绕茶面拂动就可以了。第七次注水是要分辨茶的轻重清浊,观察茶汤稀稠是否适中,好了就可以停止了。这时茶面上细乳如云雾汹涌,好像要溢出茶盏腾起,在盏的周围回旋不动,叫做“咬盏”。应当慢慢品尝那轻灵、清浮、醇和的茶水,《桐君录》中说:“茶的上面有一层浓厚浮沫,喝了它对人的身体特别有益。即使是喝得很多也没有关系。”


茶与艺术——唤醒沉睡的宋代点茶


(分别注水七次调茶汤)


茶百戏又叫水丹青,意为在水面上写字作画,它是将碾细的茶粉用沸水注入茶盏中,搅拌形成茶汤悬浮液,再用清水使茶汤幻变出文字和图案。


宋代陶谷《荈茗录》记载:“茶百戏……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


宋人休闲饮茶之余,还会以茶为媒比试技艺、品鉴茶汤,也就是“斗茶”。而茶百戏就是斗茶中的重要代表,它将茶由日常平饮上升到了艺术的层面。


茶与艺术——唤醒沉睡的宋代点茶


茶与艺术——唤醒沉睡的宋代点茶


茶与艺术——唤醒沉睡的宋代点茶


茶与艺术——唤醒沉睡的宋代点茶


(茶百戏山水、文字)


点茶文化在宋朝发展繁荣昌盛,上至皇宫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把它视为重要的休闲娱乐活动。


为此,宋人甚至特地为点茶发明了一种名为“茶筅”的烹茶工具,以精细切割的高山白竹和紫竹制作而成,用以调搅粉末茶,是点茶活动的必备工具。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专门描述过茶筅:“茶筅,以斤竹老者为之。身欲厚重,筅欲疏动,本欲壮而未必眇。当如剑背,则击拂虽过而浮沫不生。”可见茶筅即是一种重要的调茶工具。


茶与艺术——唤醒沉睡的宋代点茶


一般以竹制作,将细竹丝系为一束,加柄制成


跟随点茶传入日本,成为日本抹茶沿用至今的茶具


茶与艺术——唤醒沉睡的宋代点茶


然而历史更迭变换,宋代繁荣兴盛的点茶之法却差点被世人所遗忘,甚至一度面临失传的窘境,元代后分茶逐渐衰落,清代后至今未见分茶的详细文献记载。(图文来源网络)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