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地茶、乔木茶、古树茶、灌木茶、野生茶的区别

作者:古树茶知识 更新时间:2022-08-02 02:10 阅读:335

台地茶、乔木茶、古树茶、灌木茶、野生茶的区别


茶树:


被子植物


山茶科 Theaceae


常绿乔木或灌木,高5~13(20)米。


乔木型茶树高可达15~30 米,基部干围达1.5米以上,寿命可达数百年,以至上干年之久。


目前,人们通常见到的是栽培茶树,为了多产芽叶和方便采收,往往用修剪的方法,抑制茶树纵向生长,促使茶树枝向扩展,所以,树高多在0.8~1.2米之间。茶树经济学年龄,一般为50~60年。


台地茶是指采制于建国侯发展起来的密植茶园的茶,该类茶园的基本特点是“集中连片、高产”,伴随的是“喷药施肥、中耕修剪”。该类茶人工栽培后一直处于相对比较好的管理之中,如修剪、施肥、打药等措施是台地茶管理过程中的基本措施。


古树茶指采制于百年以上的古老茶园的茶,这些老树茶病虫害少,不需用药防治,也不进行修剪、中耕施肥等管理措施,是一种地道的天然老树茶。


一般来说,古树茶是乔木茶;而台地茶则基本上是灌木茶。


古树茶从品质、口感等方面都比台地茶好。


传统意义上的普洱茶是以云南古树乔木大叶种为原料的。


古树茶与台地茶的区别


外形:古树茶的叶子相对台地茶壮硕,叶面革质感明显,叶脉清晰,叶边齿状无规律状,叶背毛少;台地茶因为是栽培的,叶身比较单薄,叶子裙边起波浪,叶边齿状呈规律性,叶背多毛。


香气:古树茶香气深沉而厚重,停留时间长,台地茶香气则飘扬而短暂。


口感:古树茶会带来感觉丰富的口感,且感受到一股来自高山阔野般的气息,茶汤的细密度和醇厚度较高、渗透力顺畅;而台地茶让人感觉口感单薄且有时味会杂些,茶汤的渗透难以让舌根感到舒畅,有的虽入口时感到霸气,苦涩味比古茶也重。


叶底:古树茶冲泡后叶子舒展程度好,肥大且弹性、柔韧性好;而台地茶不易舒,质感薄小且脆硬。


韵味:古树茶入口滋味醇厚,苦涩味所化出的甘性让口腔生津,韵味久留于口腔、喉头,陈茶的能量释放得慢些,茶气的表现也慢慢体现出来,让人体感觉舒服的指数高。而台地茶的后度及留存在口腔中的茶味短暂,生津不明显,韵味短暂,陈茶所含的能量也相对较少且释放得快,人体口感的舒服程度也偏弱。


古树茶有两种


一种是人工驯化栽培的古树,例如南糯山800年古茶树,是伴随着半坡老寨瑷伲人民在此地定居,生活的历史;这类茶树本身,因为融入了和人的关系,见证了时间,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一种历史,长在原始森林中,茶质和台地茶区别当然是有的,因为是人工栽培驯化过的茶树,茶的味道和野生茶肯定也是不同的,想想看,上千年来,那么多野生茶树,品种肯定不一,只有好喝的,山地人民才会拿去人工种植。


另一种是野生的古茶树,例如哀牢山的茶树王,有的野生茶树茶味不一定会有人工驯化过的古茶树味道好,野生的古茶树,科研价值远远大于饮用价值。


台地茶


指的都是最近几年或者几十年政府推广种植的茶树,因为使用的是现代的栽培技术,都是挖成了台地的形式,这样有利于工人劳作,茶树密度也要高一点,相对应的茶的产量也要高一些。台地茶做普洱茶好不好喝?存放起来会不会味道变淡,和绿茶一样?我想这个问题是大家最关心的了,茶的味道,从茶树的品种到环境气候土质,茶树管理,到后面春茶,夏茶,秋茶,到后期的制作都有很大的关系,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台地茶也要分地方,如果是狂施化肥,气候和传统普洱茶地区不同产出来的茶,制作出来的普洱茶肯定是味道不足的,台地茶味道肯定不如古树茶和野放茶。


放养茶


什么叫放养茶,放养茶和台地茶,古树茶有什么区别,这些基本的概念应该是清楚的。大家所说的放养茶,应该是指当年(差不多是50年前)政府为了提高山区人民收入,组织种下的茶树,在当时肯定是台地,而且基本打算是用来制作绿茶的(那时候绿茶价格要好),到后来,因为历史的原因,茶价一降再降,老百姓也不去管(还好这里地广人稀,没有砍了转种庄稼),几十年的自生自灭,几乎也成了古茶树(这些茶树再过50年,也叫古茶树了),因为不施化肥农药,加上茶区的气候和云南大叶茶的独特口味,茶叶的茶质变的很浓重,茶气十足,当然产量比台地茶要低很多(最多有管理良好的台地茶的1/3)”。


乔木茶是指未经人工干预生长的云南乔木型大叶种茶树(包括大、中、小乔木型),生长环境多为野生。


台地茶是指人工定型修剪矮化后的茶树,包括乔木型茶树和灌木型茶树,但绝大部分是乔木型,仅仅是以定型修剪的方法人工干预其生长,限制了它的生成高度,以利采摘和增产。


云南野生茶树中也有植株为灌木型的,如翠华茶、古林菁小丛茶、昭通苔茶、茶(种)等;而一般云南茶园所种植的改良茶种基本上是植株为乔木型的茶树,如云抗10、14、43号、云梅、云瑰、矮丰等等多不胜数,相反灌木型植株的台地茶只有从台湾引种的台园12号等极少量品种。


按茶树高矮划分乔木和灌木的方法是非常错误的,并非植株较矮的茶树就是灌木型茶树。以此为依据区别乔木和灌木的,真是害人不浅,如何分辩大叶种乔木。


乔木和灌木,主要是茶树的形态区分;而台地茶和野生茶,应该是种植环境的概念,台地茶相对于坡地茶,是茶园茶,野生茶,是完全自长的,非人工管理茶;而古树茶的叫法,应该重点是“古”字,指野生茶树树龄长短的。所以,把乔木和台地茶混淆在一起说,是没有可比的,那是不同区分的分类。乔木和灌木,都可以是台地茶,也都有可能是野生茶。如果以上观念成立,在云南种植的大片茶园里,是乔木还是灌木?回答也许应该是乔木,乔木远比灌木高大,有明显的主干,占据群落的上层;灌木层位于乔木层的下方,没有明显的主干,成丛状分布。但云南有很多人工矮化的乔木茶,应该不能说是灌木。


野生型茶树


主要分布于德宏州,保山南部的永德、龙陵地区,临沧勐库地区,思茅北部的景东地区和勐海南部的勐宋。这些野生茶树呈乔木形态,树姿高挺直立,高度可达数米至数十米间,各个种系间外型、气味差别巨大。过量摄入会引起腹泻、呕吐、晕厥等症状。


过渡型大茶树


茶树从野生型演化到栽培型的过程中,有些茶树的生态特征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过渡型。这类茶树芽叶的所含的化学成分、细胞组织结构及形态与栽培型茶树接近,但是花柱、花粉、果皮等生殖器官结构却与野生型茶树近似,是介于野生型茶树和栽培型茶树之间的中间型态。云南的野生型、过渡型茶树是见证植物进化历史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


栽培型大茶树(又称栽培型野生茶)


栽培型大茶树是经过人类野生采集、出不驯化,人工栽培、野放生长的茶树。因其进化后可以安全饮用且口感好,又被称为“家茶”。今日的栽培型大树茶林,是早年云南少数民族先祖们播撒茶籽长成的,当前市场上各种野生茶品的原料都来自于这类茶树。著名的栽培型大茶树有景洪攸乐大茶树、勐腊易武大茶树、临沧邦东大茶树、双江勐库大茶树等。


栽培型大茶树多分布于海拔1000米至2000米间现有或曾有人类聚居过的山区。树姿乔木型或小乔木型,树高多在1.5米以上。变异种多,叶张宽大肥厚,芽头长度多在3至5厘米,成叶可长达15厘米以上,嫩叶嫩枝多毫,枝梗叶脉粗壮而柔软。由于各个茶山水土、气候、品种的差异,栽培型大茶树有丰富的口感变化。多数大树茶茶质厚重,汤水甜滑,香气深沉饱满,回甘细腻绵长,刺激性低而苦涩较弱,茶韵遍布满口而喉韵舒畅,是优异的滇青茶原料。


原始种台地茶


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很多新近开辟的茶园是用采集来的茶树种子种植而成。这种茶园可称为原始种台地茶。


粗略看去,原始种台地茶同良种台地茶十分相似,都是依山修建的台地茶园,密集型种植,矮化修建管理。但仔细分辨,两者有很大不同。由于是采集自然杂交的茶籽繁育,原始种台地茶树有主干、主根,树姿为张开的小乔木形态,各个植株间叶型、颜色有很大差异,外形上如同缩小了的栽培型大茶树,枝叶较粗壮,叶质较肥厚。虽然生长在相同地区和自然环境下的原始种茶园,茶叶口感上都带有类似的“山头气”,但由于基因的差异,每株茶树的味道都不尽相同。


原始种台地茶大都粗耕野放、较少有人工施肥、打药管理。其味道兼具大树茶与良种茶特点:香气主要表现在口腔中、后部,比良种茶细腻但不如大树茶深沉;茶质在舌面中段较厚重,比良种茶甜软但不及大树茶柔滑;回甘近似良种茶但更加细腻绵长,口感表现比较全面。


良种台地茶


良种茶是经过人工杂交、驯化、选育,提供人工管理的生长环境,通过扦插等无性系繁殖手段形成的茶树新品种。良种茶园多依山开辟,在起伏平缓的山地、丘陵依照等高线修筑环形梯田,因而又称台地茶或茶园茶。这类茶园是今天普洱茶的主要原料来源。


云南茶种改良和规模化推广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其改良方向是产量大、方便采收、品质高:在生化分析上要求茶叶内含主要有效成份(水浸出物、茶多酚以及儿茶素)的相对比例高;在品质取向上要求选育适合制造红茶、绿茶的茶树品种。所以很多良种茶并不是制作普洱生茶的理想原料。


良种台地茶呈灌木形态,树高通常在80厘米左右,叶型较小,叶身较薄。口感表现上,良种茶制作的晒青茶大都茶性烈、茶质较薄,香气飘扬,鲜爽度低,口感刺激性强,苦涩重,回甘快但存留时间短,茶韵主要表现在舌面前段,香气扬于上颚中、前段,舌尖有明显凉感或麻感。


单一品种的良种茶,口感优点与劣势都很突出,因此在制生茶时,要借助拼配技术弥补各个单一品种口感的缺点。但在制作熟茶上,由于良种茶中多酚类、儿茶素类物质含量高,比原始品种更具优势。


文章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