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是一种特定地理区域才有的茶,全世界的普洱都在云南。
根据2008年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普洱茶定义为: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的茶叶。
云南的茶山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大产茶区:普洱(原思茅)茶区、西双版纳茶区、保山茶区、临沧茶区。这就是大家所说的“四大茶区”。
其中“六大茶山”就分布在“四大茶区”之中的西双版纳茶区里。
每个产茶区,都有很多的山头,每个山头茶品的滋味也各不相同,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的聊聊普洱茶的茶山山头分布吧。
普洱茶区
墨江、宁洱、思茅(区)、江城片区有,须立贡茶古茶山、龙坝古茶山、通关古茶山、坝溜古茶山、迷帝贡茶古茶山、景星豪门古茶山、困鹿山古茶山、国庆古茶山。
景东、镇沅、景谷片区有,老仓福德古茶山、金鼎古茶山、漫湾古茶山、御笔古茶山、哀牢山西坡古茶山、振太古茶山、老乌山古茶山、田坝古茶山、勐大古茶山、马邓古茶山、文山古茶山、秧塔古茶山、南板黄草坝古茶山、联合龙塘古茶山、团结古茶山。
澜沧、孟连、西盟片区有,景迈古茶山、邦崴古茶山、文东古茶山、东卡河古茶山、腊福古茶山、芒中古茶山、佛殿山古茶山 。
普洱市因为面积较大,纵跨北回归线,其古树茶也呈现多样化的特色。
南部江城等地的茶山和版纳东部茶区的茶质十分接近,柔和内敛。西部澜沧等地的茶则香气凸显,回味悠长,有着很好的市场竞争力。
北部景东、镇沅等地的茶山场纯正,茶气充盈,随着大家对茶气的认知逐渐加深,必然会为更多的人所关注。景谷茶区历史悠久,香气口感俱佳,不乏颇具规模的古茶山,也代表了未来市场的方向。
其他像西盟、孟连等地,虽然占地较小,名气不大,但其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其后市的发展埋下伏笔。
西双版纳茶区
西双版纳茶区是普洱生产历史最悠久,产量最高的区域之一。辖2县1市,即勐海县、勐腊县、景洪市。著名的“勐海茶厂”就诞生于勐海,而清代名重一时的“六大茶山”主要分布于勐腊县(只有其中的攸乐茶山位于景洪市)。
古六大茶山,面积两千多平方公里,分别为:易武(慢撒)、倚邦、蛮砖、革登、莽枝、攸乐。
西双版纳境内的古六大茶山是清代普洱茶的重要产区,也是当时内地了解普洱茶的窗口,面积约两千多平方公里,分布于西双版纳的东部,澜沧江东岸。
后起的八大茶山,位于澜沧江以西,从北往南,分别为:曼糯、勐海勐宋、南糯山、帕沙、贺开、布朗山、景洪勐宋;巴达在西部。
西双版纳茶区的茶茶质厚重,汤质较饱满,除了部分小叶种外,苦涩明显;古树茶气明显,山韵突出。
这是和澜沧江下游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密不可分的,西双版纳茶区在普洱茶区中温度较低,光照较强,这导致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较高,苦涩感较明显,班章、曼娥的霸气,小勐宋苦茶的苦涩都和这有直接关系。
保山茶区
保山已不属于澜沧江流域,在目前云南普洱茶生产地区来说,保山所生产的晒青毛茶普遍不受重视。
但保山地区目前尚有不少栽培野生茶区幷没有完全开发,相对于西双版纳勐腊、景洪、勐海等地都已经被过度采摘的情况,此地区的茶质仍然十分厚质饱满。
古茶树分布面积近1.5万亩,栽培古茶园分布较集中且有代表性的是腾冲坝外古茶园,上营文家塘古茶园和昌宁漭水乡黄家寨古茶园。
尤其是高黎贡山系的古树,口感虽然未有超过其他三大茶区的特色,但其阳刚的茶气,纯正的山韵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古树茶资源。
此外,在德宏、红河、文山等地州,均有古茶树分布。如德宏州的潞西、瑞丽、梁河;红河州的元阳、金平;文山州的广南、马关、麻栗坡等等。
尽管这些地区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分布面积不大,但却分布着云南较多的茶组植物种类。
临沧茶区
临沧市是云南省第一产茶大县,传统上以滇红和绿茶(滇青)为主,但临沧也蕴藏着大量丰富的普洱古树资源,而散落在各地大量的古茶园和野生古树茶群落,对普洱茶迷来说更是资源丰富的宝库。
临沧下辖1区7县,各区县均有大片的古树资源,按茶叶产量排名,依此为:凤庆、云县、永德、双江、耿马、临翔区、沧源、镇康(按2009年产量)。
相比较于版纳和普洱市的普洱茶资源,临沧境内的古茶山的详细资料相对来说还不够完备。
但我们应该看到,临沧的古树资源远不止于此,在永德、云县、双江等地的大山深处,依然有很多待发掘的古树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