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邦茶山位于勐腊县最北部,今属象明乡管辖,涵盖19个自然村,面积360平方公里,海拔跨度较大,从600米至1900米皆有分布。
倚邦茶区产茶著名的地方有倚邦、曼松、嶍崆、架布、曼拱等。茶区种茶历史悠久,在曼拱古茶园中还保留着基部径围1.2米,高6米,树龄500年左右的古茶树。
至今古茶树还保留较多的是麻粟树、倚邦、曼拱等地。
其中曼松茶山海拔1340米,而这样的一个海拔位置,正是极品好茶所生长的高度,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山谷重重雾气,照射到曼松茶上。
夕阳余晖的最后一点亮光,亦是在山谷腾起的薄雾下,照到曼松茶山后隐去。
倚邦茶区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一定量的五百年以上的古树。尤其是清代曼松茶成为贡茶,令倚邦茶声名远播。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至今仍然有很多追捧者。
倚邦茶区的独特之处在于大叶种和小叶种茶树混生。在曼拱、倚邦、麻栗树等地还保留有小规模的古茶园,其中不乏中小叶种古树。
名声较大的曼松茶区,因为历经破坏,古树存量很小。这也是曼松古树一茶难求的原因。在零售市场出现的可能性为零。
麻粟树位于倚邦西面,在象明至倚邦大路22公里处向左岔入2公里。全村25户,全是彝族,有的住户是外迁后因茶价好又迁回来的。
村子周围有古茶树约一百多亩,每年产春茶1500千克左右,雨水茶、谷花茶1500千克左右。
所产茶有专人订购一部分,自销一部分。茶树是小叶种大叶种混生。茶树没有矮化过,全部成乔木状生长,最大茶树离村子约半公里。
树干基部直径超过30厘米,在这片茶园里,干径在10至20厘米,高度超过3米的大茶树有好多棵。
麻栗树村没有台地茶,茶树基本长在林中。为保护茶叶品质村里定有罚款规定:凡从外面带茶进村卖的村民要罚款。
麻栗树属于倚邦茶区茶树保存较多,生态较好的茶区之一,这里种茶历史也很久远。村长叶自明家居住在麻栗树已有6代。
曼拱也是倚邦茶区老茶树保留较多的茶区,曼拱及周围村子还保留下很多老茶园。
很多茶树生长在林中,生态环境很好,而且没经过矮化,都成乔木状生长。在曼拱茶区茶树生长最好的在称为大树林的山上。
大树林也叫大黑树林,距曼拱约4公里,不通汽车,大树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地方,这里比曼拱要高出100~200米,有很多几个人才能合抱的大树,森林覆盖率高,茶树生长于林中。
大树林现只居住着两户人家,是兄弟俩,他们的母亲曹慧英是倚邦土司曹氏的后人,距他们的住房一百多米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
曹氏家族的这一支系已有8代定居此地就是为傍着茶马古道守着周围的古茶林。
因为位置的特殊,在茶马古道繁忙的年代这里几乎每天人来人往,住宿的、吃饭的、喝水的过往茶商很多。
曹慧英老人已经80多岁,每天喜喝配茶,耳聪目明,思路清晰,谈起茶马古道如数家珍,还能唱山歌。
在家旁有一座曹慧英曾祖父曹庆贵的墓,墓建于光绪壬寅年。曹庆贵的封号是“皇清欶授武略骑尉”
大树林属于曼拱村二队,这里约有古茶园80多亩,茶园中小叶种占相当比例。在大茶树最集中的地方,在约一亩地的范围内长着干径在20厘米左右的大茶树数十株。
由于大树林生态环境好,有茶商用高于曼拱的价格订收大树林的茶。
倚邦古镇的历史难于详尽地考证,可以肯定的是,最早人们之所以会迁移到这深山老林来定居,与这里丰富的茶树资源密切相关。
先有茶,而后有人,因了茶叶和人,这里渐渐成为茶叶的集散地,形成了商贩云集,人口繁荣,生意兴隆的集镇。可以说倚邦古镇因茶而生。
在历史的记载中,倚邦街是山顶上的街市,起初仅仅是商贩到倚邦山采购茶叶必然的落脚点,马帮到这里驮运茶叶时必须停靠的一个驿站,因此它也成了茶马古道的起点。
因为茶叶的迅速发展,它一度发展壮大成了除普洱、思茅之外的大型茶叶集散地,几条商道就以倚邦为中心,曾四通八达地向周边辐射开去,通往内地或与毗邻的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
常年在这茶叶古道上穿梭的马帮,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风里来,雨里去,历经千辛万苦,战胜千难万险,走出了一条条承载经济文化的大道——茶马古道。
据《普洱府志》记载,从雍下十一年起,思茅同知就把普洱贡茶交倚邦土司负责具体采办,而倚邦山所属的曼松寨所产的茶又是茶山中最好的,真正算是茶中极品。
传说,每年清明以前采摘的曼松茶尖,用开水冲泡时茶芽竖立,加上曼松茶有着独特的品质,曾被指定为皇帝的专用茶,每年在清明节之前就必须快马兼程送到北京城。
所以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倚邦山上贡茶奇,皇帝老儿也着迷,好茶长在倚邦山,好名出在易武地。”
到乾隆中期,倚邦山的茶园一片接着一片,从补元江边一直延伸到习崆山。
总面积超过2万亩,每年产茶万担以上,常住人口万余人,流动人口多时帝近十万人,茶叶生产和贸易盛况空前,清朝时的几块记录茶事的石碑见证着倚邦因茶而兴的繁荣。
倚邦古镇,傲立六山中;左挽易武,右牵宁洱府。古道漫漫,马帮逶迤来;
送我甘露,贩我仙草去。尔来千年,八方朝圣地,悲欢离合,情注普洱茶;
驾鹤仙逝,土官千把总;碑碣断残,墓木拱抱粗。
后人莫忘,祖辈栽树恩;弘扬文化,乘荫普洱茶。
编辑|百花吟-樨木 2018/02/25
更多普洱茶专业知识,如冲泡、储存、品饮购买等,请添加百花吟茶艺师青衫微号:ynbaihua(长按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