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种”在了普洱

作者:普洱日报 更新时间:2022-08-23 17:40 阅读:784

在茶界,肖时英久负盛名,有着“云南无性系茶树良种之父”的美誉,民间也有人称他为“台地茶之父”。在第十五届中国普洱茶节上,肖时英被评选为 “大国茶匠”。


他“种”在了普洱


普洱星海传媒提供


1953年,武汉大学毕业后,肖时英不远万里来到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勐海基地从事茶叶科研工作。此后一生,都“种”在了普洱,他仿佛就是为茶而生,特别是为普洱茶而生。


半个多世纪的坚守,肖时英和他的爱人张木兰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为大叶种茶树选育优良品种,进行无性繁殖的扦插育苗,并先后选育出了“云抗10号”“雪芽100号”“矮丰”“云梅”“云瑰”“木兰一号”等多个无性系茶树良种,为云南大叶种茶树新品种选育和繁殖奠定了基础。其中1987年“云抗10号”被审定为国家级良种,现已成为云南茶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无性系茶园。同时,肖时英还致力于茶树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创制良种名优茶,栽种千万亩茶树,造福无数茶农,也让云南的茶叶品质稳步提高。


他的一生,“种”在了普洱;他的一生,只育一株苗……


肖时英同志生平简介


肖时英,男,汉族,1931年2月出生,湖南省新化县人,1953年5月参加工作,1993年9月退休。


肖时英1950年10月至1953年4月在武汉大学茶学专业就读;


1953年5月至1958年8月分配到云南省茶叶研究所工作,在选种研究组任组长;


1960年1月至1985年12月在普文农场生产科任农艺师;


1986年1月至1993年8月调入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原云南省普洱茶树良种场)工作,任高级农艺师;


1993年9月退休后创办时木茶厂,任厂长,开展茶树品种选育、立体生态茶园示范等科研工作。


1953年


“能到祖国的边疆工作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我们早就有了到艰苦地方工作的思想准备。”


1953年,22岁的肖时英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和爱人张木兰不远万里来到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勐海基地从事茶叶科研工作。


1954年


“你若是到了南糯山,看过哈尼人用弯枝方法修饰过的茶树,会感到奇怪,也许还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同是古树茶,为什么南糯山的茶树和别地的茶树长相不同?为什么南糯山的茶树多是伞状的树形?”


1954年,肖时英手拿小秤和笔记本奔走在南糯山茶园,测记产量、试制茶叶,筛选出性状优良的茶树进行扦插繁殖。


1956年


“优越的自然环境,使景迈茶的品质独秀,螃蟹脚得以生存繁衍,人得以延年长寿。”


1956年,肖时英到景迈山开展茶树地方品种调查。


1957年


“要把茶园建好,苗木质量事关成败。要培育壮苗,根是苗木生长的基础,培育好茶苗的根系是关键。”


1957年,肖时英首次发表了“以苗育苗”扦插新方法的技术资料。


1953年至1958年


“我们希望古老的传统焕发出新的活力,希望弯枝技术能得到推广。”


在勐海期间,肖时英夫妇为解决茶树繁育茶籽不足的问题,先后开展了茶籽育苗、茶树扦插、茶树嫁接、茶树高位压条等多种繁殖方法试验。经过多年摸索,试验成功“以苗育苗”的扦插新方法,使云南大叶茶的扦插成活率提高到了80%以上,解决了云南大叶茶扦插不易发根的难题,为发展现代茶园奠定了坚实基础。


1960年


“众所周知,茶树的产量,除茶树品种、生态环境和管理水平外,还与树形密切相关。”


1960年,肖时英对普文农场茶队的200亩茶园进行修剪,开创了云南大叶种茶树大面积修剪的先河。


1986年


“在古老的茶区,茶农世代以茶为生,要问茶树为何时何人所栽,少数民族中的老人都说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是孔明教会了他们的祖先栽种茶树。世代相传的茶树毕竟有限,为了延续和发展茶叶经济,繁育栽培茶树是必需的。”


1986年,肖时英夫妇正式调入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原云南省普洱茶树良种场)工作,次年肖时英被聘为高级农艺师。随后他和爱人主持选育出了云瑰、矮丰、云梅、短节白毫、雪芽100号等无性系茶树新品种。


1992年


“那丰富的茶树地方品种、神话般有趣的关于茶树起源的传说、名震世界的茶王树、隐迹深山的野生茶林、独特的茶树栽培技术、原始的普洱茶制作方法、多彩的民族茶文化,都是我们感兴趣的调查内容。”


1992年,肖时英首次提出邦崴大茶树是介于野生与栽培茶树之间过渡型茶树的观点,这是研究茶树进化的宝贵样株。


1993年


“搞这些,并不是为了赚钱,有相对固定的茶园,更便于做科研。”


1993年退休后,肖时英和妻子拿出存款,又向亲朋借了一些钱,租茶地、建茶厂。建成示范性的立体生态茶园后,肖时英继续为云南这片土地选育、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立体生态茶园种植模式在茶叶产量、茶园环境、茶树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有效解决茶叶“丰产不丰收”、土地利用率不高等难题。


2006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实践中,‘科学利用、变害为利’的观念和方法,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采用。”


2006年,“思茅茶园建设与茶园小绿叶防治研究”荣获云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类三等奖。


2008年


“推广和种植无性系茶树良种,是增加普洱茶科技含量、提升普洱茶质量的科学平台。”


2008年,“无性系茶树品种雪芽100号繁育及推广”荣获云南省农业厅年度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一等奖。


2017年


“这是一种创造精神。普洱茶兴旺发达之时,也是催生茶农生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得以充分发挥之时。”


2017年,肖时英荣获“云南省老科协优秀老科技工作者”称号、云南省科技厅“科技兴区”茶叶研究员称号。


2017年


“立体生态茶园凝聚了我的毕生所学,它是一种创新的生产模式,到现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进入新时期,我们应该有新想法、新措施,把立体生态茶园进一步提升,这就需要后继有人。”


2017年,肖时英“导师带徒”招徒仪式在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举行,14名茶人成为肖时英的首批入门弟子。肖时英坚持把课堂“搬进”茶山,带领弟子到普洱各茶山,开展以“科研、教学、送技”为一体的茶山游学活动,从茶园管理、良种培育、茶叶加工等方面进行系统讲授。


2019年


“我的学员从各地赶来,都很辛苦。有个从丽江来的学员,自掏腰包,每次过来的路费和住宿杂费都要花几千块,成本很高的,但他们能坚持,很不容易。”


2019年5月,肖时英第二批“导师带徒”共招收学徒35人,他对学员倾囊相授,无论是茶学专家、学生新人还是茶商,肖时英有教无类,认为自己向学员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是一种自我学习。


2019年


“发展和创新普洱茶是一项永久性的艰巨任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奋斗,为之献出辛劳和智慧。”


2019年,肖时英获评“云岭工匠”称号。


(来源:普洱日报 编辑:张毅)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