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行业也有这种公知,生活在中国,却是日本茶道的坚定捍卫者,觉得中国茶道比不上日本。
殊不知,喝中国茶的中国人,却是文化圈里最有骨气的,根本看不上外面的茶。
- 01 -
一位茶道大师
一个茶行业的朋友说:
介绍一位茶道大师给老杨认识。
老杨一听,心头有几分凛然,很想去见见传说中的大师。
见到人后,茶道大师是一个三十七八岁的中年男子,穿着一套古朴的白色衣服,头发异常的短,还戴着一转珠子,的确是大师该有的模样。
大师说:本来喝茶是不能说话的,但是,为了让你们学习茶道精髓,一边泡一边讲解。
大师从衣服里抽出一块抹布,把茶杯一个个擦了几遍,放在喝茶的人面前,并称:这是日本工匠精神体现在茶道上。
随后,大师拿着一个小竹勺,从沸水翻滚的茶壶里舀水泡茶,拿竹勺的样子还刻意做得很机械。
只见大师螺旋式注水出汤后,把茶汤倒在一个比较宽的钵盂里,又用竹勺把茶分在每一个杯子里,并叮嘱:
喝茶之前,要顺时针转三圈,每次60度,把正面转向泡茶的人,以示尊敬。喝茶的时候,要缓、慢、匀,这样才能与茶共鸣。
喝完茶之后,大师又带着大家转了几圈,才把茶杯放下。又让喝茶的人吃甜点,旁边还摆着一小碗咸菜。
大师解释说:现代社会,人心复杂。他是把日本茶道中和敬清寂创新式地融入茶饮之中,让喝茶的人,在茶的世界里清净。
老杨一听,有些不屑一顾。和敬清寂,这种意识的产生,是因为武士阶层崛起时,原本统治阶级贵族失势后,对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要么离家出走,或隐居山林。
老杨有点想不通:怎么到了大师这里,就成了先进文化了。
老杨好奇地问:请问您怎么看待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呢。
大师开口就来:现在的中国茶道,是从日本传回来的。形式上没有问题,但精神上,尤其对民族精神实质的隐射上,中国茶道达不到日本茶道的皮毛。
接着大师又鼓吹物哀,说物哀文化下,日本出了多少文学奖。
大师开口说到:“吾辈茶人,应参悟茶的包容性。这其实是一种文化间的交流,应和茶一样包容。”
教科书编写,是事关民族未来的事,容不得马虎。二鬼子都通过意识形态来毁你下一代了,你还谈包容。这话一出,老杨确定这家伙是自己最讨厌的死公知一路的人。
老杨又看了看周围的人,脸色都不好。但碍于大师的主场,不好说什么。
老杨深知,这类大师,都有山头,一山不容二虎。而且,大师都是高台之上、死要面子的人。脾气都很大,一言不合就生气。
但是,这类自认为把外来文化融入本土的人,其实是想用这种方式在国内赚钱,内心都是吹捧外面的,通过吹捧外面,贬低国内,来获得精神上的优越感。本质上,与公知一路货色。
对这类人,不能正面点火,但一定让他自己下不来台。
大师连连点头,表示确有其事。
老杨继续瞎编:后来,这位大师闭关两年,得道之后,获得了特殊能力。他能根据茶叶中负氧离子的含量,判断出这个茶藏在几楼,
他还有一个中国弟子,这个弟子得到了师傅的真传,功力更猛,不仅能喝出楼层,任何假茶在他面前,两泡就现行。大师您的道行,应该比他还高吧。
但要说自己喝不出来吧!既然是大师,开头还表演得那么好,喝不出来,就是承认自己不如别人,面子上又过不去。
最后,大师支支吾吾地说:这是能喝出来的,因为能通过茶多酚的转化程度喝出楼层。
大师,为了维护外人,居然告诉在场的人,他自己是神棍。
大师望着老杨:你还年轻,可以学学。
老杨毫不客气地说:日本茶道,狗屁东西,搬来中国,美其名曰融合,四不像。
一听这话,大师脸都绿了。老杨叫上另一个伙伴,直接就走。
羞辱了公知,顿时间心情愉悦。回来喝个茶,也更有味了!
- 02 -
现象背后的思考
很不理解,有一群人:生于时下,祖国繁荣昌盛。
却吃饱了没事干,整天吹外国的月亮更圆,就连喝个茶,都要无底线的鼓吹日本茶道那一套。
而且,这样的人,还不止一个,而是一群。
这一类人,基本出生在1960-1985年之间。在价值观塑造的青年时期,见过西方或日本的繁华与强大。
西方强大生产力,外溢到文化上,带来了文化的繁荣。然而,80/90年代的我们,生产力不足,文化也比较单一。
公知一类人,就是在价值观塑造的时代,被深深的洗脑。觉得我们不如别人,
应该把外面那一套完全搬过来,觉得经济不如别人、文化不如别人,连喝茶的时候,都没有日本人的专注和工匠精神。
“你的茶道没有日本人精致,没有工匠精神,是因为制度。”为什么?日本人就是这么教他的。
老外说什么都是对的,看他如此卖力,他美爹日爹又给他点狗粮。自己的做法,得到了美日的认同,顿时成就感爆棚。于是,完全跪了,彻底跪了,也无脑了。
成为美日在中国的代言人,把问题都引到制度上,觉得我们不如别人,都是制度的问题。
这真的是一群可怜虫。
曾经,公知有很大的市场。在学习西方的背景下,国内外信息不对称,很多人没有出过国。
只能听凭公知瞎吹,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
但这些年,公知一类,已经成为过街老鼠了。
问题的本质,是生产力。
如今,中国大陆拥有最全工业体系,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经济的繁荣。经济的发展,外溢到文化领域,引领着传统文化的复兴。
近代,国家羸弱,茶文化衰落。日本殖民台湾,把日本茶道那一套带到台湾。到了上世纪90年代,台湾人来大陆办厂的时候,又把喝茶这一套带过来。
从日本照搬宋代点茶法,到台湾学习日本茶道,再到90年代,台湾把茶道这一套带到大陆。都是特定历史背景下,向强者学习的结果,都是先进文化的殷切切盼。
本质上的差别,是生产力的差别。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甚至反超,这种学习老外文化的局面,将不复存在。
年轻人看在眼里,简直一脸懵:你说的工匠精神,不就是日本社会阶层固化后,年轻人任命的选择吗?你以为他们不想做高薪工作,只想做寿司之神。
你吹捧的日本茶道,繁琐异常。可中国社会朝气蓬勃,我只想用最快的方式喝到最可口的茶,为何要像老态龙钟的日本人一样,捧着杯子转来转去,装神弄鬼,还自以为得道。
公知忽悠70后,一忽一个准。80后,已经有一部分人怀疑了。90后,已经不好忽悠了。
至于老杨这类95后、后面的00后,很费解:这吃里扒外的死公知,生在中国,祖国养着你,为何要替日本人说话。你忘了自己祖宗是谁了?
整天就知道吹,小日本繁琐的茶道你要吹工匠精神,白头鹰家破破烂烂的地铁站你也要吹环保。
臭公知,是不是翔吃多了。
最近,教材事件沸沸扬扬。
突然发现,60-80年代出生的死公知,混了几十年,混进关键部门。
从清华美院崇洋媚外的眯眯眼,到最近的教材事件。少数一小撮被西方文化洗脑得忘了自己的祖宗的人,正利用手中的权力毒害下一代。
但是,这类人却觉得自己是在传播皿煮思想,觉得自己是精神导师。但凡一质疑,就说你不懂审美。
呸,这样的审美,还真不会。
这类事情还有很多,一定要曝光,一定要监督。意识形态领域无声的战争,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
因为,繁华盛世来之不易,你我普通百姓,能过上幸福安稳的日子,能享太平安宁。
能在空闲,泡一壶喜欢的茶,看天上云卷,看庭前花开,已是相当不易。
当中国生产力超过北美白头鹰的时候,就是公知彻底消亡的时候!
在那之前,但明白:如今的幸福来之不易,决不能被死公知之类给忽悠了
作者:普洱话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