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东西,独富魅力,
不惧时光,拥有更长的生命周期。
比如,能够越陈越香的葡萄酒,以及少数普洱茶。
- 01 -
你这茶,不能越陈越香
一位爱葡萄酒,又爱茶的文艺哥们,试了茶之后,说:
这个茶,太甜了。浓郁的花香带有蜜甜感,挂杯香浓郁。茶汤入口清甜柔和,几乎无涩感,香融汤中,舌底生津,入喉滑嫩鲜爽,似有茶气从喉间涌出,回甘绵绵不绝。
说了一堆,又特别强调:平时当口粮不错,但不适合存,不能越陈越香。
看着茶友的反馈,老杨也深感赞同,说:
2017年冰岛糯伍的混采,200块一饼的茶(2017年,糯伍原料不贵),谈越陈越香,奢侈了点,
这类中小树的茶,5-10年之内喝掉就好,不能存。就像冰岛坝歪中小树发酵的熟茶,发酵度很高,不考虑后期转化,几年内喝掉还是不错的。
文艺大哥看老杨这么坦诚,果断剁手10公斤。
老杨还小心地问了一句:您今天没喝多吧,存这么多干嘛。
这哥们扯起嗓门发语音过来:没喝,我跟朋友坐下来写诗,斗文送茶,互相吹捧,这才叫生活,只管发。也许是此时心情正好,又补了句:还有限量的冰岛坝歪(单株),也来2提。
果然,还是文化人会享受生活,尤其是有钱的文化人。
遇到爽快的茶客,老杨也不小气的,果断送他两瓶勃艮第一级田和一套书。
- 02 -
茶痴:普洱茶跟葡萄酒,太相似
酒鬼见了勃艮第,就像茶痴见了老易武,越加激动地谈起来。
他说:普洱茶与葡萄酒太像了,不仅有迷人的风味,都能越陈越香。
他们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一个激情,一个沉稳。勃艮第宛如易武,是味觉的终点。老班章的霸气,宛如意大利阿玛罗尼的铁汉柔情。
勐海茶类似法国风味,地位不可动摇。德国白葡萄酒,雷司令那一抹轻盈,仿佛让人嗅到了冰岛老寨第一锅春茶的鲜爽香甜。
意大利酒那让人难以分辨的混乱,像极了当下的普洱茶。然而,混乱又如何,热爱她的人,始终会跋涉千山,与古茶树相遇,寻味一杯大自然的馈赠。
而新世界的大多数酒(大多数,而非全部。智利迈坡等,陈年能力也很棒),就像众多台地茶,在有限的时间里香飘四溢,即是存在的价值。数年之后,将在岁月里黯然失色。
虽然解释不清,但能感觉到,仿佛一只无形的手,在东西方各塑造了一杯让人神往的相似饮料。
能爱上葡萄酒,同时爱上普洱茶,在杯盏间怅寥生活,品味这美到极致的人间风物,只有深切热爱的人,才能感受到这种灵魂的享受。
- 03 -
能越陈越香茶和酒,极少数
这哥们越说越来劲,炸得老杨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
他说:都说岁月易败美人,然而,岁月也能让好酒与好茶越加香醇。
但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能在白驹过隙里越加曼妙的茶和酒,都只是极少数。在时间面前,茶和酒中一切天然的芬香,都是有限的。
再好的葡萄酒,再好的普洱茶,也逃不过生命的周期:新酒新茶,陈化至口感的巅峰,慢慢衰退。
只是,周期长短各异。大多数新酒,10年以内,是其品质的巅峰。而诸如拉菲、拉图,名山古树这类风土异禀的葡萄酒和普洱茶,能在岁月里坚持更长的时间。
这个时间,不过四五十年(也有个别更久)。纵然强悍如82年拉菲,陈化37年后,也走起了下坡路。新酒喝了想吐的拉图,却能在30年后,展现杯酒壮年的豪迈。
往后的时间,82拉菲仍然会很贵,那也是文物和一个时代的象征。正如今天,爱茶的人看号级茶、印级茶。
- 04 -
普洱茶,有限得越陈越香
说回茶,文艺哥们一改往日斯文,直接痛骂:
15年前,初识普洱。茶老板说,所有的普洱茶都能越陈越香,我略有怀疑,却终究信以为真,存了很多茶。
十年之后再打开,口感太差,找卖茶的老板理论,他却早已远走他乡,关门大吉。白白交了一大笔学费。
他说:凭着十年喝茶经验,能越陈越香的普洱茶,原料、工艺、仓储,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才会在往后的时间里,汤感变厚,喉韵变深。
好茶需要好原料
文艺老哥说:我偏爱勐库茶,勐库茶要想越陈越香,原料颇为苛刻,需要海拔高、树龄大、种植密度低的古茶树作为原料。
同时,还需要天公作美,雨水年份好,这样的原料,才看得上。像今年的勐库茶,雨水太重,就不能要。
好工艺不可或缺
勐库茶,要用高温快炒的方式,在短时间内把鲜叶杀匀杀透。
文艺老哥突然想起往事,语气加重:2021年,我就是怕别人的工艺达不到我的要求,才去茶山盯着。我对制茶的茶农说:锅温不够,不能杀青。
不料,那老古董居然说他的工艺是跟大师学的,气得老哥我当场吟诗一首:猫吃鱼、狗吃肉,古板茶农的大师工艺,就像奥特曼打怪兽。
老杨听着这哥们的诗,怪有些有趣,但茶的故事显然更精彩,问:后来呢。
后来,原本打算在他那里定30公斤古树,但他的工艺又臭又硬,我不开心,不要了。
这老哥又补了一句:其实,采用低温长炒,能降低苦涩,两三年内喝掉,这种茶也不差。但我专挑古树做出来存,这就并不符合我的越陈越香的理念了。
制茶工艺,别瞎搞创新。有的人,制茶的时候,杀青之后不马上摊开,用高温焖一下茶叶来提香。这种工艺的茶,两三内喝掉也是没问题的。
但我要存,就必须遵循老工艺。这些瞎创新的人,也太小看老祖宗了,真以为他那三板斧,老祖宗没有尝试过。
听爱茶的老哥说完,方才在细思极恐中恍然大悟:不愧是,高手在民间。
写在最后:
茶圈有句话:十有八九不懂茶。
卖茶的如果把这句话奉为信条,那还是趁早别干了。
请相信,愿意花几千块买一公斤茶叶的茶友,对茶的研究,比很多卖茶的还深。
他们找茶商买茶,是信任,但如果茶商觉得,以次充好能忽悠到茶友,那真的太天真了。
很多茶友,对茶山价格体系的认知,以及好茶的口感表现,远超入门几年的茶商。
他们,刚好是中高端茶市场的绝对主力。
这背后,是个很残酷的市场真相:
茶叶市场,入门的喝大牌,顶级富豪喝冰岛老寨。
真正爱茶、懂茶、研究茶,想尝不同茶叶风味,手中又有钱的人,才会消费中高端茶。
然而,很多做中高端茶的中小茶商又很自恋。觉得市场那么乱,到处以假乱真,自己手握真正的名山古树,自己的茶才是最好。赚个两三倍的利润,也是情理之中。
不巧的是:每一个爱茶、愿意花高价买茶的茶客身边,都有一大群卖中高端茶的。中高端茶,才是最卷的。
所以,对茶友,不要耍小聪明,以次充好的事最好别干。更不要觉得:自己有真古树,不买是茶客的损失。
山头古树茶,大多在中小茶企的手中。做真古树的人并不少,而且价格更便宜,只是你觉得别人高而已。
卖好茶,也别贪,薄利多销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