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不同的人手里,就有不同的味。
有人为爱痴狂,茶圈,更有人为茶痴狂。
然而,一杯茶,无非图个乐,只要自己乐在其中,装一下,又有何妨。
- 01 -
茶痴的执着
一个茶友来找老杨聊天,说,
自己喝茶20多年了,爱茶已经爱到走火入魔。
不爱茶的人跟他喝茶,一定会觉得他太装,但是,真正爱茶的人相约一起,又是一种极致的享受。
茶友说:他痴迷生普,虽然喝不到回流的老茶,也不追冰岛老寨古树这类价格太高的茶,但几千块的茶叶,也能喝出享受茶的感觉。
只是,他喝茶的习惯,可谓是特立独行。他说:
好茶难得,遇到好茶,一般不会随便喝掉的。只有心情好的时候,沐浴干净,在心情倍感舒畅的时候,才颇具仪式感地来上一泡。
投茶之前,对好茶微微鞠上一躬,是对茶的尊重。放入视若珍宝的紫砂壶中,缓慢注水,拿起珠子,闭上眼睛,畅想着茶香透过紫砂气孔,萦绕在自己周围,仿佛置身仙野丛林中。
大约10秒出汤,喝上一杯洗茶水,其余倒掉。公道杯里的水溧干,鼻子凑到杯里,深吸一口气,花蜜香沁入肺腑。
第二泡,双手捧起茶杯,呲溜一口,把茶汤和香气一并吸进去。如此,茶更香更有味。
放空自己,啥也不想,一杯又一杯的热茶往肚子里灌,直到大汗淋漓,焚一根奇楠沉香。趁着茶香与沉香交织,吟唱一首,或是舞上一曲。
当胸中烦闷与心中激情一并散去,便是饮茶之后,才有的畅快之感,虽有些许的累,倒也是无尽的享受。
此时,捧起杯中余茶,叹一句:人生如茶,虽不复青春年少,倒也如茶般纯真。
- 02 -
喝茶,走火入魔
茶友说:喝茶,还应该讲究。
上好的紫砂壶配上两三把,虽说大几千一把,但天天用的东西,算下来也不亏。
如果喝新的生茶,必备景德镇瓷器,一杯一盏间,仿佛在聆听千年窑烧的秘密。
真正爱茶的人,对水绝不能含糊。虽说人在都市,但爱茶人的心,始终在山野林间。
每年回乡祭祖的时候,茶友一定会开着车,跑到水库的源头,取来清澈的山泉泡茶。
这样,享受一天又一天,直到假期结束。
然而,喝茶走火入魔的人,还有常人无法理解的更夸张的玩法。
夏季,提前到山里搭一个野外求生式的亭子,提前备好松枝。大雨滂沱的时候,邀约三五个同样爱茶痴狂的好友,带上茶具和煮水的器皿,开车到野外,烧水品茶。
看千里雾气,听雨水滴答,喝着杯中的茶,轻嗅山野气韵,感受自然的气息,此情此景,吟诗一首。
捧起茶杯,细细凝望杯中茶,一静一动间,禅味油然而生。茶在人间,人在山间。人生在世,喝茶的极致之美,魏晋风流,也不过如此。
在这样的环境里,才能领悟人与茶的大道。
说到这里,茶客还特别强调:
喝茶,看似简单。但要喝好茶,并不简单。
有人追求一杯下肚,牛饮的舒爽,这是一种喝茶方式。
有的人喝茶,闻闻花香,喝一口柔滑的汤感,享受一下茶叶本来的风味,这是一种停留在茶叶表层风味的喝茶方式。
喝普洱茶,如果只考虑一句适口为珍,喝喝当下风味和口感,不考虑十年以后的茶叶转化,那根本就不懂茶。
喝茶,是基于茶叶风味,聆听茶的声音,去体会一杯茶背后,制茶师的心思。并以此探索茶与道,寻求人与茶,人与天地万物联系在一起的体验。
遥想十年以后,我与茶一起变老,那时,茶味香醇,饮下一盏,无言胜千言。
有人可能说我故作高深,但我相信,真正懂茶爱茶的人,能与我共鸣。
茶友说到这里,还不忘问老杨一句:你是不是也觉得,我喝茶很装。
老杨一想,卖普洱茶,的确是应该关心十年以后的转化。但自己阅历有限,喝茶,目前停留在茶叶的表层风味,茶客这种境界倒是没体验过。
但是,可以看出,这位茶友是真正爱茶,愿意分享自己喝茶心得的。
就凭这一点,就敢大胆地说:真不是装,是境界。
写在最后:
很多时候,我们总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评判别人的行为。喝茶,更是如此。
觉得别人喝茶时,捧着茶杯领悟一下人生就是装。觉得别人喝茶过分投入,就是穷讲究。觉得别人喝茶焚香,研习茶道,就是故作高深。
然而,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我们没有他的人生经历,不知道他捧起茶杯时的心之所想,自然也不知他捧起茶杯是的心之所乐。
生活本就不易,很多茶友,就喝茶一个爱好。爱茶,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茶玩茶,无非是:生活纵然有不如意,唯独在捧起茶杯的时候,口感和精神的享受是真的。
如此,爱茶的人,用心玩茶,追求自己喝茶的境界,又有什么错呢。
一杯茶,无非图个舒服快乐。有人追求口腔的快乐,也有人透过一杯茶,追求精神的舒适。
与其为喝茶争个高下对错,不如学三分茶的包容。
喝好自己的茶,心情愉悦地过好每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