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
清.郑板桥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译文1:
无风无雨,正是晴朗平和的天气。
翠绿的竹子节节生长、亭亭玉立。
最喜欢在这样凉爽的傍晚,有好友佳客来访。
泡上一壶松萝新茶,共饮畅谈。
如同画中的几枝长着新叶萧萧作响的竹子,
犹如数笔横皴技法勾勒出来的淡淡远山。
恰好是清明刚过、谷雨将到的时节,
手执一杯香茗,悠然坐在其中。
译文2:
没有风没有雨,正是晴朗暖和的天气。
翠绿的竹子修长高耸,竹节交叉摇曳煞是好看。
在微凉的傍晚有好友来访,
泡上一壶松萝新茶共饮,最是畅快惬意。
兴致来了就铺纸挥墨,
先画几枝长着新叶萧萧作响的竹子,
再提数笔以横皴技法勾勒出淡淡的远山。
恰好是清明刚过、谷雨将到的时节,
手执一杯香茗,坐在竹山画间。
注:
关于本诗:可以看作一首七律,也可以分作两首七言诗。
晴和:指天气晴朗,气候温和。和,多有平和、平缓之意。
亭亭:多指高耸、直立的样子,或指形容女子或花木挺立十分秀气的样子。泛指各类样子:高耸貌、遥远貌、高洁貌、直立貌、高贵貌、明亮美好貌等。
节柯:节指物体段与段之间连接的地方,柯指草木的枝茎。节柯,即指竹节与竹茎,意思是说竹子一节一节的生长,表现了竹子清高的节操及坚韧不拔的毅力。
晚凉:指傍晚凉爽的天气,或指凉爽的夜晚。
新茗:指新茶,新出的春茶。
松萝:指松萝茶。
萧萧:指竹叶萧萧作响的声音。
横皴(cūn):山水画技法中的皴法。一般指以斧劈皴、折带皴、马牙皴等侧锋用笔的叫横皴。
正好:恰好。
香茗:指香茶,或指茶。
评榜词
《史上最美茶诗》评为第97名。此诗为清朝著名书画家郑板桥的经典茶诗,尤为突出地彰显了板桥先生的独特风格:茶痴、竹痴、画痴。诗中描绘了一幅春天傍晚的竹下饮茶图,诗中沙沙作响的竹叶、淡墨轻描的远山如在眼前,用新茶泡一壶香茗,那袅袅茶香仿佛沁入心间。
郑板桥,乃一代茶痴,著有茶诗数十首。公元1735年,郑板桥在镇江焦山闭门苦读,备考举人考试。余暇之余,曾游览仪真(今仪征)江村,并在江村饮茶,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记忆。
随后,他在写给堂弟郑墨的一封家书《仪真县江村茶社寄舍弟》里,将这段经历演绎得非常唯美:“江上初晴,宿烟收尽,林花碧柳,皆洗沐以待朝暾;而又娇鸟唤人,微风叠浪,吴楚诸山,青葱明秀,几欲渡江而来。此时坐水阁上,烹龙凤茶,烧夹剪香,令友人吹笛,作梅花落一弄,真是人间仙境也。”
爱茶者,知天地之大美。郑板桥在《题靳秋田素画》一文中又说道:“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这暇,闭柴扉,扣竹径,对芳兰,酌苦茗。”
全诗分作两首七绝诗来看,两首诗都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写竹、写茶、写谷雨。两首诗同样都有着悠然其乐的饮茶场景,都有着画里画外的意蕴。
雨生百谷,万物生长。在谷雨节气到来之际,板桥先生赏春山色里、饮茶竹枝间,其萧索孤傲的内心感受到了人生的悠然之乐。
两首茶诗合作一首,诗中可见既有萧索与孤清,更有着淡泊与悠然。既有板桥先生报国不得的惆怅,也有竹间饮茶的怅然与洒脱。翠竹不染泥色,清茶犹见仲春。诗句淡然清雅,意境隽永留香。
第一首诗写的是春暖花开的时节,翠竹亭亭玉立,泡上一壶松萝新茶,相待晚凉时分前来的好友。首联中的“好节柯”,真是意境隽永!表达出看着竹子的节节生长,感受到了竹子清高的节操,以及及坚韧不拔的毅力。
而次联“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更是写出了人间烟火,又写出了淡泊出尘。在傍晚的凉风中好友欣然而至,泡上一壶新茶,十米留香。
这就是板桥先生的最爱了,有竹有茶有佳客,人生何求?人生何憾?这岂不正是烟火与出尘俱备的生活哲学吗?
第二首诗写的是:在明后雨前的时节,泡茶静酌的恬静。此时,几枝新竹叶沙沙作响,数笔犹如横皴技法勾勒出来的淡淡远山。是在家门口的场景?还是画中的意境?估计板桥先生都有那么一刹那的恍惚。
或者是在饮茶之间,兴之所至,寥寥数笔,一幅竹枝远山图跃然而出?首联中的“萧萧”二字,既是竹叶的风动摇曳之声,或许也是内心的孤寂、凄清。但板桥先生最喜爱的竹子依然迎春而长,此乃“新叶”。
在清朝僵化的官场上,格外孤清的郑板桥在竹子的清高坚韧意境中,完成了自我精神的对话。而在香气缭绕的茶汤沁润中,也领悟了淡看人生与春秋。
郑板桥生于江南,长居江南,茶早已渗入血液与灵魂之中。明代江南的茶香,虽大多逸散无踪;但总归余下几缕,留存在郑板桥的茶诗和曹雪芹的小说中。
古代的茶道茶理,随着各茶道流派的佚失,也仅仅留下些许保留在清朝儒生的精神空间里。凡尘与出尘,终归是两个世界。烟火与出尘,终归留存在茶汤之中。
人间雨后,竹下春风。
瀹一壶香茗,可尽情品味郑板桥的美妙茶句:
《真州八首》:除烦苦茗煎新水。
《赠图牧山》:烹茶亦已熟,洗盏犹细扪。
《小廊》:小廊茶熟已无烟,折取寒花瘦可怜。
《题画》:蝶梦初回茗碗持,一瓯清墨仿天池。
《赠博也上人》:黄泥小灶茶烹陆,白雨幽窗字学颜。
《瓮山示无方上人》:客来招饮欣同出,僧去烹茶又小留。
《乾隆壬午夏初画竹题诗》:自是书窗借青翠,砚池茶碗色如葱。
《为木斋老长兄政》题画诗:此间清味谁分得,只合高人入茗杯。
青莲斋茶馆楹联: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焦山自然庵楹联: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方言俚语写茶联: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墨竹画题诗:我亦有亭深竹里,酒杯茶具与诗囊。
竹石画题句: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
《书古人论笔墨三则赠韩梦周》:茶苦患不美,酒美患不辣。茶欲其白,墨欲其黑。
墨竹小画题诗:两枝修竹过墙来,多谢邻家为我裁。君若未忘虚竹好,请来粗茗两三杯。
竹石画题句:茅屋一间,天井一方,修竹数竿,小石一块,便尔成局,亦复可以烹茶,可以留客也。
郑板桥《书七绝十五首长卷》题诗
茶香酒熟田千亩, 云白山青水一湾。
若是老天容我懒, 暮年来共白鸥闲。
船中人被利名牵, 岸上人牵名利船。
江水滔滔流不息, 问君辛苦到何年。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茶痴,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43岁进士及第。曾任范县、潍县县令。
其诗、书、画,世称“三绝”。尤爱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摘自《史上最美茶诗》,逍遥哥编著。
图片来自网络。
逍遥哥,茶文化学者。《伟大的茶》大型茶文化著作系列首批完本四部茶书:《人类茶简史》、《问茶记:照亮人类文明的茶史巨星》、《茶道之书》、《茶的核心思想》,均拥有完整的著作权,已申请官方版权登记,即将出版。第五部茶书《史上最美茶诗》即将完本。
《人类茶简史》独家授权音频书,已于2022年4月6日起在“喜马拉雅”正式播出,欢迎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