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塞,比“禅茶一味”境界更高的茶道来了

作者:云谷茶人 更新时间:2022-07-26 09:49 阅读:701

茶定位在哪里?历史里有不同的答案。


自神农氏发现茶为药,再后是食品,接着与佛道结缘,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唐开始,与审美休闲逐渐较深链接。到宋,完成了与艺术、修行连接的巅峰,“点茶”盛行,诗词倍出,“禅茶一味”也达到很高的品茶修行境界。明代,改制散茶,茶便更走入民间。清及民国时期,茶的商业化更为盛行,也远销国外。新中国成立后,茶的科技及产业化、商业化更加发展,产量更多,销路更广。


哇塞,比“禅茶一味”境界更高的茶道来了


茶走到当代,需定位何处呢?作为当代的茶道,应承载什么,才能更合适地作为人间美好生活及思想寄托的载体?


前段看了段文字,感觉蛮深刻。也提到这些问题。


中国的茶文化究竟该有怎样的时代语境?国人的饮茶习惯在承袭传统之后,该如何与时俱进?我们又该怎样承接这样一份祖先留给我们的福报与智慧?


哇塞,比“禅茶一味”境界更高的茶道来了


目前,物质层面上,茶的品种、产量、运营等基本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然,作为精神层面的载体,传统茶道,仅停留在儒释道哲学基础上,总显略为不足。


从茶文化的发展历史看,茶道的精神要义,有唐代的“精行俭德”,有宋代的“禅茶一味”,有近现代的“清、静、和、美”“清、敬、怡、真”等基本内涵。也有源于我们的,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以“清、敬、和、乐”或“和、敬、俭、真”为基本精神的韩朝茶道,不过,均基本继承了唐宋遗风。


哇塞,比“禅茶一味”境界更高的茶道来了


如此看,茶文化及其内在的精神要义,似乎没有太多的与时俱进。不仅如此,在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化和商业资本的介入后,茶、茶人及茶与人的关系里,明显地渗透了金钱的成分,那份内在之美、内在情感和内在信念都有了些些的蒙尘。茶所负载的当前文化里,也明显加入了不少赤裸裸的资本和商业炒作的气息。当然,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新宣传手段的介入,也让传统茶文化,显得扭捏而无所适从。


那么,拂尘、觉醒和扬升,便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哇塞,比“禅茶一味”境界更高的茶道来了


需理清两个核心关系,也即,新时代的茶、茶人及茶与人的关系如何重新确立;如何把“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进行更为有机的融合?


一是在传统文化里寻根


到隋朝,中国茶文化就初步形成。唐代,陆羽《茶经》的问世,已是茶文化基本构架成型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创新了中国茶道精神。宋代把茶之美的形式玩到极致,茶之修行旨趣也提到了“禅茶一味”的内修高度。明后走向民间,清之后,平民化和商业化更是发展。历史已荟聚了文化的精华,道法自然、大道至简、无为而无不为;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慈悲为怀,内修内求,慈悲为怀,渡人渡己;等等。同时随着历史发展,茶也越来越走入民间,成为人们日常消费和娱乐的必需品。如此巨大的历史篇章和画卷,一定不是谁想抛弃就抛弃,谁想篡改就篡改的。其精神已溶在中华文明的血脉之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


哇塞,比“禅茶一味”境界更高的茶道来了


二是在新价值体系里铸魂


当前,时代正处于一种正向集体意识的扬升,都向着人间美好的目标迈进。把“我”融入滚滚时代大潮之中,担当有为,宁静淡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让“我”与“无我”在社会实践中形成辩证统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凝练出一种精神,融入内在的血液和灵魂,以高昂的精神和务实的行动,服务于更大的普罗大众。


三是在新兴科技和产业中蓄力


时代已行至于斯,后退到纯经验假设和农耕文明的构想中,是不现实的。必须在充分发扬的前提下,进行更高尺度的兼收并蓄,发挥其可用的内驱力,使茶文化以更好的形式和更大的内在丰富度服务于民,满足于民。


哇塞,比“禅茶一味”境界更高的茶道来了


如何落地这样的茶道,才能推动新的茶与人的关系的正向发展呢?应落在“觉”字,对核心力量要求觉悟,对主体力量和新生力量要求觉醒,对后发力量要求觉知。


一是对茶人的规范和培植


茶人是传播当代茶道的核心中坚力量。这个群体需在广泛的觉知和深度觉醒之后,有较高的觉悟。


于种植者,应回归茶本身的特性,而不能为了商业的价值,单方面追求产量,采用无间隙密插种植或不考虑地力的极限,无限度施肥施药,乃至直接考面肥提升产量,使本真之气减弱至极点,导致香而无力,外厚内空。种植者的觉悟,是规避目前低质茶过剩,而物美价廉茶缺少的结构性产销问题的关键。


哇塞,比“禅茶一味”境界更高的茶道来了


于茶科技工作者,要培育有茶力基因的好茶种,而不仅是求产量,应生产出应对当下人工不足的机械化工具,对有间隙种植或单株种植的茶叶进行机械化采摘,对做青走水、烘焙等环节能提供更接近人工制作的机械化设备。


于茶叶制作者,要对中国几大茶类的普遍觉知,而不是固步自封于单一品类的制茶体系里。应在中国茶这样的视野里,进行工艺的更高层面的融合与创新,也要在新兴科技和信息化手段中学习掌握新手段新方法,让制茶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回赠社会。


哇塞,比“禅茶一味”境界更高的茶道来了


于茶艺和品鉴师,更应以广博的知识视野和娴熟的技法,特别是充分接纳新科技、新医用知识,呈现出茶更多的美和实用功效,并引领着大众,在身体觉知之上,形成文化的觉醒和修行意境的觉悟。


于茶商业的从业者,应秉持一种对茶的敬重和对社会的奉献意识,回归到茶本真的精神中去营运和销售,让人们能消费得起物美价廉的好茶,当然也能把十分珍贵的真正的好茶让其物有所值。


哇塞,比“禅茶一味”境界更高的茶道来了


为此,于茶,应该是人们能喝得起有本质真味的茶,当然也不排斥其应存在的个别珍宝级的好茶;于茶人,应该有自身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并能负载当代茶文化精神,有灵气、有仙气、有雅气、有志气的人;于茶与人的关系,要有志于生产制作让大众喝得起的较好品质的茶,有志于内修自身之美,并展现茶之美、文化之美,有志于把茶文化传播得更广、茶产业做得更好、茶科技发挥得更深。


哇塞,比“禅茶一味”境界更高的茶道来了


二是对主体力量和新生力量的培植


要对当下消费群体和潜在消费群体进行培养。


对80之上的群体,应有更深度的茶知识、茶文化的普及,引导其对茶的深度感知、对文化的深度觉醒,形成内观内求的品饮习惯。从“觉体、修息、赋能、养心、提气、扬神”等环节进行深化,在品饮里深度拆解茶各个环节的变化过程和训练对各种茶韵味的宏观把握,通过修炼身体的觉知和气息,进行深度的内观与自醒,修习快速转念修心的能力和习惯,有审美的情趣和能力,有好的心态、情绪和视野、格局,也在气质、品相和提升集体正向意识上有所精进,有情怀、讲担当、做奉献,从而形成社会整体的主流的茶认知、茶文化、茶意识。


哇塞,比“禅茶一味”境界更高的茶道来了


而对于90之下的新生力量。他们的消费还不是主力,但他们对新事物、新科技、新形式的接受度更高,比如更酷炫的多样的包装形式或者更新颖的冲泡烹煮方式,可以为茶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奠定基础,当然对茶文化的深度觉醒也是可以介入的。


比如在提供可供其消费的产品里或品饮中,通过色香味触等觉知,对茶的内质以及茶与水、器、境、人的整体统合性,有所把握。也可通过年轻人较易接受的游学形式,了解茶种植与制作的整体性过程,了解茶与品种、山场、耕作、节气的内在关系,了解苦涩与清香的内在相伴相生、相生相克的辩证统一,了解做青的去苦留香,了解制茶中眼耳鼻手的全面协调、看青做青的“重萎调轻摇”“轻萎调重摇”原理,鼻闻茶味从青臭到清香到花果香的转化,手触从生硬感到刺手感到绵柔弹性感的转变,形成一种茶的综合判断,特别是通过新科技的接纳,在分子层面的变化理解里、在医用功效的层面中,形成更深度的茶结构和茶美的认知。


哇塞,比“禅茶一味”境界更高的茶道来了


三是对儿童的从小培植


从小对茶进行整体性的感性觉知是十分必要的,正如从小对诗歌、音乐、美术进行整体直观性的感性把握,是一样的道理。可训练其整体性的体感美、整体性的流程美、整体性的礼仪美以及整体性的茶席和空间整体设计美,这样便为茶真正的普及,为更广更深层次茶道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后发力量。


当代茶道经新时代的发展和演绎,不仅有精行俭德,有禅茶一味,有清净敬和美乐等内涵,更是一种深广度更高维度的综合性体系,因其思想的广泛性及将可能的受众的广泛性,在此,我们称其为“人间茶道”。深懂人间茶道的人应该是这样:心怀更大范围的人群,心怀百姓苍生,心怀人间疾苦,心向人间美好;训练更强更广更全面的身体视听嗅触味觉知体系和审美情趣;向内求更深更快乐更圆融的内在清醒、内在美丽、内在富足;用更新的科技、技能做更实的行动。


哇塞,比“禅茶一味”境界更高的茶道来了


如此,亦如“人间佛教”通过禅宗,借助“禅茶一味”走入民间一样,人间茶道,也一样会出现更广泛接纳的局面,通过核心主力,消费主力及新生力量和未来后发力量三者,在觉知觉醒觉悟中,促使茶及其所负载的文化,走入各行各业,走入男女老少,走入内求外行,走入所有方方面面。这样,一种普世的价值便负载其中。


(图片源于网络)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