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喝喝茶,总能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因自己比较爱茶,大家也喜欢跟我聊聊茶。
有快退休了,准备自个找个地方玩玩茶;也有刚入行的卖茶的伙计;有喝了很多,感觉很迷茫的,不知怎么喝才算走上正轨。大家都会问,到底要学多久,才能比较厉害啊,才算真正懂得。
他们都很期许,希望能给个准信。看着大家殷切的目光,我总是笑笑。
回想自己,都是从大马路边小店喝起来的,从各种粗茶里喝过来,也时常看看种茶、制茶、卖茶的艰辛,当然也确实偶尔能蹭到些好的茶,也跟随过一些比较厉害的师傅喝过茶,并有稍微系统地进行培训。
如果回答茶路很长,我怕吓到他们,可如果说很容易,很快,自己又觉得很违心,毕竟这确实是一项技术活。只能笑笑说,喝着吧,喝多了,就明白了,有机会找我聊聊,多切磋切磋便是。
细细想了想,茶路真的是蛮长的,当然,大家习茶的目的和要求都不一,可能没有我想的这么多、这么复杂。只是个人觉得,其实这条路,可以在茶,也可以跳出茶,在生命修行的尺度里,是可以一直走下去的。
这里,大致有三个阶段。那便是,求茶、吸茶、是茶。
求茶
茶,发展到现在,是有很多种类,相应的器具、泡法非常多,而且层出不穷,对一个初学者,确实是个蛮浩瀚的世界。拿几个大部头的书来概括,都未必能讲完。
求,即是在于起一份心,行一份力。你去近茶,慢慢地,很多实践标准样,会逐步建立起来。体验的东西,没有捷径,如游泳,开车,把所有理论都说完了,没有下水,没有去把把方向盘,都不能在大脑里留下真实的记忆。一些技巧和行话不学点是不行的,比如什么毛茶、发酵、返青、山场味、坐杯,啜茶,还有什么茶用什么水、用什么器更合适,等等。没有了这些实践基础,想出神入化,想什么人茶合一、信手拈来、随意着漫不经心的不讲究,都不可能。
我想,也如求财、求爱、求佛、求圣、求道一样,皆是此理吧。在发起那份心愿之后,一步一步务实地投入实践即是。
吸茶
什么时候到这个阶段呢?我也回答不上来。但凭直觉,到了你自己有一定的体系,也很爱惜茶、敬畏茶,应该是一些阶段性指针吧。你内心有多大能量,也才能吸引外在的多少能量。
记得有次接待个客户,开始我们聊着业务,太投入了,泡着的茶都凉了,我问倒了吧,换个热的。他二话不说,拿起杯子就喝了,说着不用不用。我问说你应该很爱茶吧,他只是笑笑。后来,我才知道他不仅对茶,对壶也研究到非常精深的程度。也许是他对茶非常珍惜的一个小小动作,让我觉知对面坐着的,是一个茶路上的高人。
这样的一种潜移默化的素养,就是一种能量场,不仅会虹吸茶,而且会虹吸人,特别会虹吸来思想的交锋和修行的共习共进。
日常里,如果你未及一定的高度,有些爱茶人真的不舍得把很好的茶供奉出来的。我想不是轻视,而是他们太敬畏茶了,他们需要一个能全息展现茶的人,也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他自己心中那份茶的痴迷和崇敬,对得起自己在茶路上那份修行。
是茶
我也不知道要怎么定位这个阶段,因为自己也没有达到。只能遥望,并在纸面上,找些只言片语,勾勒点图样吧。
前段遇上一个对佛学很有兴趣的茶友,在谈及生命修行的高度时,他说他们的师傅跟他说,要修出当下心、清净心和慈悲心。听着也蛮有道理,按周国平先生所说,佛学也是一种哲学。人能修习到安住当下、专注当下,能清净自我、反观自我、放下些不必要的东西、适当给人生做做减法,能升起慈悲心、菩提心、做些利他的力所能及的事,确实是蛮高的境界的。
当然,真正高度,真的不好言说。正如南怀瑾先生说,中国哲学实践性是非常强的,它在人生的修行旨趣上是非常高的。没有遍历山河、遍历人间、遍历历史、遍历哲学,是不敢随便说自己修达的,是对人性、实践阅历、哲悟高度,都有直接的拷问。他这样的大师都说自己还在修行中。
借茶,可以在历茶实践中,不断接近,即是方向。或许,这才有了禅茶一味的公案和典故,有那深含的奥妙,让世人无限参悟。只能说,万法归一,都在追寻和回答着生命的终极价值和终极目标。我们能做的,就是时时觉知、觉醒、觉悟吧。
逐步感觉自己就是茶,是茶的化身,如好茶,淡雅而内质丰厚,刚柔相济,是满满的能量场的时候,可能真的自己已在接近了,看到了些些光亮了。正如,在求财、求爱、求佛等各种求索的路上,你渐渐看到自己就是财富本身,是一个爱的发光体,是自己心中的佛,近圣,顺道了一样。
倒是,茶具体指代什么?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里的茶,也都有那个时代里茶的声音。在这样的时代里,于每个个人,借茶把握时代的脉搏,聆听时代的声音,做点对时代有益的事情,我想是应该的,也是值得的。
茶路确实不易,我觉得,完全可以把习茶作为生命进阶修行的路径,也可作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一种选择。如果一定要问,要习茶多久?很肯定回答,那就是,我愿拿出一辈子。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