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说,你在等你自己

作者:云谷茶人 更新时间:2022-07-26 23:39 阅读:509

​一盏香茗,只有愿意走近的人,才知道那是一杯清茶。


一缕灯明,只有一路前行的人,才知道那是一个方向。


一个天地,只有有缘走到的人,才知道那是一个自己。


茶说,你在等你自己


我是谁,来这世上为何,如何安度此生?生命本质的追问,还未想清楚,我们就长大了,有自我意识,懂事了,名利、生死、幸福、快乐、自强、独立、成功、放下等意念,就接踵而来。咋办?


喝茶品茶,行吗?


品茶能否知遇自己、成神成仙?


忽忆起,看印象大红袍时,里面优美的台词。道曰,喝茶,似乎有这么点功效,可以飘忽到一个别样的自己,还可能成神成仙。真有如此玄乎吗?


茶说,你在等你自己


且看看这里的台词,我问茶,“几片青叶,一杯山泉,如何能静心消愁?”茶说,“一饮喉吻润,二饮破孤闷。”我问茶,“两把竹椅,四排藩篱,如何能畅快通达?”茶说,“三饮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饮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我问茶,“三两友人,几卷经文,如何能纵横千里,上下百年?”茶说,“五饮肌骨清,六饮通仙灵。”我问茶,“我若七饮,可否成神成仙?”茶说,“七饮饮不得也。”我问茶,“为何饮不得也?”茶说,“来来来,你我杯中行。”


“何年何月 何日 何时 记不得了;我是谁 记不得了;我在等什么 记不得了;我问耳边的清风;清风说 你在等一个人;我问脚下的沙石;沙石说 你在等你自己;我问星辰;星辰说你在等一杯茶;我问这杯茶;茶说 你在等待自己心中的梦中之梦。”确实,我是谁,何以知遇自己,几千年的哲问。这或许也是希腊德尔斐神庙“认识你自己”的铭言所要告示的东西。


茶说,你在等你自己


按规矩试试。也即“三修三遇”。


三修,即三项修炼。一是敬修。先由敬畏之心开始,即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而生出的一份对茶的情感。开始可通过一定的仪式和规范、体验进行训练和强化,成为习惯,铭刻于心后,可不再拘泥于过多形式,自然而然地对茶有敬畏、喜爱和悦纳。


一是静修。修平静的状态。先学习对茶的专注,对美好感受的觉知和关注,同时对生活和工作做减法,多努力少期待。可以把快乐点放在自己的喜好点上,学会向内求索的状态。于无声处,听花开的声音,品香茗的韵律。内求了,心更易平静;“若无烦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平静了,方能俯瞰烟火人间,享受岁月静好,快乐幸福也易如影随行。


一是净修。修内心的纯净度。身体自身形成的杂念和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诱惑,容易形成诸多的干扰。如果身在尘世,没有生活的击打和历练,是很难自修的。如茶,只能在火里,或者在岁月的沉淀里,尽可能地去掉苦涩,再留下可以属于自己的纯净与芬芳。以领悟茶的净化过程,去感知自己的净化,以茶的净度去感受生活的净度。


茶说,你在等你自己


三遇,也即遇见愿意觉醒的自己;遇见更高层次的自己;遇见愿意放下的自己。


遇见愿意觉醒的自己


行至哪,方有一觉呢?万卷经书,千条哲理,无数明示,未有入心,一切为空。就如茶,无缘亲近时,目中无茶。你永远是你,茶也永远是茶。即便入门,未有深入,茶道还是茶道,初学之茶还是初学之茶。觉醒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而且在一个比较注重成就“外王内圣”大人物、成就君子的文化国度里,一个人的成长要面临诸多的觉醒。如《曾国藩家书》所言“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奢逸骄其实是在持家、处世、做人等方面呈现的人之不良一面的本性,而人对此类本能的觉醒,是十分不易的。如果没有较好的早期教育,后期的醒悟基本是要以行促觉,要靠现实实践的力量来促发的。


茶说,你在等你自己


遇见更高层次的自己


行至哪,方能更高?对好的身体健康状态和技能提升的觉知,对世界真实的觉知、对社会善恶的觉知、对世界、社会和心灵美的觉知,各家有各家的修持之法,各人也有各人的修行法门。


道家通过行气、导引、内观、存想、服食、辟榖、外丹术、内丹术等等,达到对身体状态、对内心和环境动静和谐的觉知。儒家要求人应掌握礼、乐、射、御、书、数,应深入社会实践活动,格物致知,知情知理,明心见性,并达到知行合一,对社会、国家有所作为。佛家中的小乘或听闻佛法,从佛的言教而修四谛法(苦、集、灭、道)及三十七菩提分而得解脱道,或自修十二因缘法(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而自悟解脱道,自了生死,最终得自我身心的解脱;而大乘则修六度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三聚戒(无一净戒不持、无一善法不修、无一众生不度),发最上心——大菩提心、慈悲心、空慧心,经过三大无数劫,行菩萨道。


此些修行皆为不易,每一个更高更好的自己,都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茶路的修行亦然。当然,行无止,知亦无止。一个更高的自己,始终在那等你。


茶说,你在等你自己


遇见愿意放下的自己


然,自我求索之路,漫漫长远,何日为终。有人不断地行于取中,有人行于舍中,取舍间,各有分说。何日放下,何时放下,放下何物,放下何念,没有定论。唯一不变的,即是,一个更加超然简约通透的自己,始终在前面等你。


放下,往往比拾起更难。放下,是对一种已形成的思维惯性、思维定势的终止,是对已拥有并可能将继续拥有的东西的断离,但放下,又往往是对自我身心承受阈值的超前觉知与了悟,对宇宙和人心的内在逻辑的深入透达。行于此之人,是真正的大彻大悟,是见过大风大浪后的云淡风轻。


故,茶说,且行且品,且品且觉,亦且走且放且珍惜。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