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在我国茶道上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被世人冠以为“茶圣”的称,人们在祭祀中将他奉为“茶神”,可见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位茶中伟人,却有着这常人难以想象的坎坷人生。陆羽出身惨淡,是一个弃婴,从小长在佛寺,进过戏班,当过丑角,相貌平常,说话还口吃,却能在往后的人生中逆袭成功,成为一代茶圣,他的一生可以说是精彩绝伦,跌宕起伏,那么他是如何完成逆袭的呢?
陆羽是唐朝人,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
根据记载,陆羽被遗弃在龙盖寺附近一座小桥上,被路过的智积禅师捡到后带回寺庙收养,虽然陆羽从小无父无母,但是幸运的是,在他的人生中总能遇到贵人。这位智积禅师是唐朝著名高僧,十分善于品茶,陆羽从小在身旁跟着学习,从小耳濡目染,小陆羽十分机敏懂事有主见,禅师也有意进行栽培。
当时在寺庙附近居住着 一位大儒士李公,因为当时时局动荡,他放弃了高官俸禄,弃职后隐居在附近办学授课,这位李公与禅师关系十分友好,当时李公刚好有一个三岁的女儿,于是就带着小陆羽一起进行照顾抚养,他们一起吃饭一起玩耍,一起读书识字,小陆羽因此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基础。等到他们长到七八岁的时候,李公因思乡情重回到故乡,陆羽才重新回到寺庙。
可以说陆羽从小就有了十分良好的学习环境,无论是在文学上,在茶道上,可以说都遇到了良师,在寺庙中的这段时间,既培养了他淡泊名利心性,又学到真才实学,无论是文学还是茶艺,都受益匪浅。然而小陆羽虽然长在佛门,却有一颗出世之心,长到12岁时,陆羽终于拜别禅师,下山去了,从此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在不断的成长和探索中,成就了一代茶圣。
陆羽下山后在本地的戏班子里成了一名演员,因为相貌并不出众,说话还结结巴巴,磕磕绊绊,只能当丑角过活。好在陆羽虽然其貌不扬,但是性格十分开朗,为人又幽默谈吐不俗,倒也十分受人喜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陆羽在戏班子不仅当演员,还兼具编剧,既能编故事还能写曲子,才华稍稍显露,就被当时受谪守竟陵的一代名臣李齐物给挖了出来,李齐物大概没想到,在这小小戏班还有如此藏龙卧虎之人,他深觉陆羽的才华在这戏班子里太可惜了,于是推荐陆羽到火门山(如今天门)邹老夫子门下去学业,陆羽学满七年之后下江南,此时的他,才满十九岁。
在江南的这段日子,可以说成就了他的毕生之幸,在江南,他认识了许多的名士好友,其中交情最好的一位 真是诗僧皎然,这位诗僧可不简单,他俗家身份乃是南朝名士谢灵运的第十代孙子,他不仅爱茶,喝茶,懂茶,还非常爱作茶诗,又生性淡泊名利,率性豁达,与陆羽成为了忘年之交,皎然虽然隐居寺庙,但是修心不修形,他与当时许多的名士高僧、豪门权贵有着密切的往来,陆羽也因此扩宽了视野,结交了许多有志之士,对后来陆羽茶经的撰写帮助很大,
陆羽之前,茶在中国历史上,主要是作为药用,日常生活中,人们并不饮茶。陆羽的《茶经》打破了世人对“茶”的原本的认知,茶叶因此被重新赋予了定义。
《茶经》耗费陆羽多年年心血而成,他走遍无数名川大山,实地考察,万事必定躬亲 ,他寻遍种茶、制茶之人,获取最真实的茶资料,更博览群书,将科学理论与实际操作进行结合。《茶经》共有十章,上下七千余言,陆羽不仅见识广博,更是文采斐然,他以史书体形式将茶拟人进行描述:开篇即言: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经》的问世,代表着开创了华夏开始将茶作为饮品的盛世。
《茶经》分为三卷十章,分别讲述茶的主要产地及土壤,此为茶之源。记录了造茶的过程所涉及的工具,此为二之具,讲述茶叶的制造流程,此为三之造,讲述评论饮茶的器具,此为四之器,五之煮,讲述如何进行烹茶 ;六之饮,告知人们如何饮茶;七之事,讲述茶叶的由来和历史。八之出:讲述当时产茶盛地,九之略:告诉人们不同情况喝茶器具可以变化省略。十之图,即将以上步骤作画入图,可以品茶香,识茶理。
《茶经》一出,当即轰动天下,茶叶也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茶从此摆脱了作为药物属性的身份,摇身一变成为了权贵们钟爱的饮品,其地位甚至超越了醍醐、甘露等饮品。
陆羽曾言:"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这是陆羽倾注毕生心血所成,虽然他出身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般高贵,甚至在外貌上还有一些瑕疵。陆羽在他的自传中曾写道::"(陆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就是说他自己不知道出生在哪里,身世飘零,相貌粗陋,还有口吃。
虽然有些自我调侃的成分,但不难看出他对自己的身世也曾心有戚戚,硬性条件已然无法改变,那便放宽心胸自我深造,将知识内化。陆羽生性幽默诙谐,又好学勤奋,肯吃苦,肯下苦心,在当时注重身份门第的时代,陆羽凭借自身的才华,开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最终成为一代茶圣。名人的成功没有一帆风顺,只有不断地自我深造和努力,即使刚开始上天给了他一副烂牌,但是他却敢于重新洗牌,不是自怨自艾,这些品质,在现在看来,是如此可贵难得,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